2020同上一堂國家安全法治課觀后感心得體會5篇最新精選
2020年4月15號是我國第五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國泰”方能“民安”,國家安全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2020同上一堂“國家安全法治課”觀后感,供大家參考。
2020同上一堂“國家安全法治課”觀后感篇1
湖北省國家安全教育電視課堂《同上一堂國家安全教育課》由湖北省教育廳、共青團湖北省委、湖北廣播電視臺主辦,湖北廣播電視臺電視教育頻道、華中師范大學承辦。4月14日下午,全省552萬中小學生將同上這堂國家安全教育課。
該活動由省國安辦、省教育廳、團省委共同舉辦,突出“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主題,旨在教育引導全省青少年學生牢固樹立國家安全意識,提升維護國家安全的能力。
什么是國家安全?國家安全離我們有多遠?維護國家安全應該怎么做?這堂“國家安全教育課”,邀請火箭軍指揮學院軍事理論研究所研究員、軍事戰略專業博士生導師邵永靈主講,通過情景再現、互動問答等形式,將國家安全知識融入課堂。
武漢大學2014級數字出版專業團支部成員王慶功參加集體收看后表示,沒有國就沒有家,國家安全教育課讓自己增強了國家安全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湖北大學2014級工程管理專業學生劉爽說:“維護國家安全是每個公民的義務,大學生要自覺維護國家安全。”
2020同上一堂“國家安全法治課”觀后感篇2
4月15日,是第5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引導廣大青年學子牢固樹立國家安全意識,提升維護國家安全的能力,電氣學院開展了“百萬學生同上一堂國家安全教育課”主題團日活動。
團日活動各班以團支部為單位集中觀看了《同上一堂國家安全教育課》視頻,視頻課中,邵永靈教授通過情景再現、視頻短片、網絡安全演示等形式,將國家安全教育融入課堂,教育引導青少年學生掌握國家安全常識、增強國家安全意識、提升維護國家安全的能力。
此次團日活動讓同學們對國家安全了解的更深入更透徹,只有從身邊安全抓起,從學校安全做起,國家安全意識才能深入到每個人心中,才能真正營造校內“國家安全人人有責、國家安全人人可為”的濃厚氛圍。
2020同上一堂“國家安全法治課”觀后感篇3
過去,中國是多么的無能,大大小小的國家都能隨意欺凌:
19世紀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強接連發動了侵略中國的戰爭,中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不斷遭到破壞;
1842年,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南京條約》,中國從此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鴉片戰爭中:林則徐堅守廣州;陳連升、關天培、葛云飛、裕謙、陳化成、海齡在戰爭中壯烈捐軀;三元里人民英勇抗英;
中法戰爭中:劉永福率黑旗軍在中越邊境英勇抗法;馬尾海戰中愛國官兵臨危不懼,英勇戰斗;劉銘傳扼守淡水,廣東、福建、上海軍民冒險接濟;馮子材獲鎮南關大捷;臨洮大捷;
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戰爭中:義和團在廊坊、楊村一帶猛烈襲擊聯軍;在天津老龍頭火車站、紫竹林等地多次擊退聯軍;在北京東郊民巷猛攻外國使館;進攻西什庫教堂。
1960年,我國制造的第一顆導彈發射,被名為“東風一號”;
1966年戰略導彈部隊成立;
20世紀70年代研制核潛艇.;
1999年研制無人駕駛飛機.。
“兵可以千日不用,國不可一日不防。”我們應該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努力學習科學文化,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為國防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初一:小染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這聲音像是從亙古的底層里傳來的,那么遙遠,又那么有力。國防,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詞匯,蘊含著不可阻擋的力量。它保護著我們,就像一個柵欄,保護著園中嬌嫩的花。
1840年,鴉片戰爭的爆發;
70年代以后,列強對華侵略加劇,中華民族危機日益深重;
這些屈辱的歷史,無一不在告誡著我們“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然而,我們華夏的子民怎能任人隨意欺凌?中國怎能就此隱于歷史?不!他們不甘心!于是乎,這份熾烈的恨使得他們奮起反抗:
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廣州人民同清軍奮勇抵抗侵略者;清軍將領在大沽口重創英法艦隊。
甲午戰爭中:豐島之戰,高升號全船官兵壯烈犧牲;平壤之戰,馬玉昆、左寶貴英勇指揮作戰;黃海之戰,丁汝昌、劉步蟾指揮作戰,致遠號管帶鄧世昌、經遠號管帶林永升壯烈犧牲;聶士成率部在遼東抵抗;威海衛戰役,丁汝昌拒絕投降,自殺殉國;
這些反抗讓其他各國的侵略者們為之震撼:中國站起來了!
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70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
1980年成功發射洲際彈道導彈
一切的一切,證明了如今我中國的強盛,開始了一個質的飛躍,向世界證明了中國國防的形成與強大。正是因為國防,我們中國在世界上也有了超然的地位,到了令無數國家只能夠仰望的巔峰。是的,國防為我們的國家建立起了一道安全的防線,讓我們中華兒女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心底再次傳來一個聲音。
2020同上一堂“國家安全法治課”觀后感篇4
國防是一個國家穩定的首要條件,沒有國防,就沒有國家的安全,沒有國家的安全就沒有了生命的保障。
憶往昔,歷史的一幕幕歷歷在目:腐敗的清政府被八國聯軍戰敗后,還要忍痛割地賠款,被迫簽訂了一個個不平等的條約。那時的舊中國,就像一只軟弱無力的小綿羊,對于八國聯軍這只大灰狼來說是沒有一點兒反搏之力的。正是因為清政府的軟弱、膽小,于是火燒園明園這令中華人民憤恨的事件深深地印入了中華民族史冊之中
火燒圓明園之后,就是日本侵略軍在中國實行的三光政策:燒光,殺光,搶光。所謂燒光就是把中國的房屋全部燒掉,殺光就是把中國十億民眾全部殺光,搶光就是把中國人民的財物給搶光。這三光政策在中國制造了一系列的慘無人性的血案,使中國人民的生活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想到這一切,我心中有一種說不出的憤怒,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國不可一日無防。屈辱的歷史應該讓我們中華人民永世難忘。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沒有強大的國防,我們就只能任人屈辱,任人宰割。
轉眼間歷史回到了2009年10月1日,一個舉國歡騰、民眾歡呼的日子。這天,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周年的紀念日,在這個喜慶的日子里,鼓舞了我們廣大青少年:要努力學習,頑強拼搏。同時,我們也要向祖國喊一聲:生日快樂!國防強盛!
現代的國防,你是我們中國人驕傲的資本,現代的科技,你是我們中國人美好未來的保證。國防啊國防,你永遠在我心中。
2020同上一堂“國家安全法治課”觀后感篇5
當今中國和世界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如何在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對外開放格局中,在經濟、政治、文化、安全等方面同國際社會形成前所未有密切聯系條件下提高駕馭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能力,已經成為關系執政黨執政能力的重大戰略性課題。
就國家安全戰略而言,地方領導干部思慮和謀劃工作不僅要胸懷經濟發展的全局,還要關注國防和國家安全的全局;對軍隊領導干部來說,思慮和謀劃工作不僅要胸懷國防和國家安全的全局,還要關注國家經濟發展的全局。沒有經濟發展的國家安全是不穩定的安全,沒有國家安全的經濟發展是不完全的發展。從實踐的效果看,軍地干部交叉培訓,通過系統學習戰略理論與參觀考察,學員們開闊了視野,提升了思維能力,在走軍民融合式發展道路寓軍于民的過程中,樹立了以國家利益為重的全局觀念,從而形成一支具有戰略思維和戰略前瞻能力的高素質領導隊伍。
天下雖安,忘戰必危。過去一講國家安全,就是指邊境疆土,現在看,還要圍繞國家利益這一更高層次來認識國家安全。當今世界,國家安全所涉及的并不僅僅是軍事問題。過去傳統意義上的國防和國家安全觀念,已不能完全滿足科學技術含量急劇增加的信息化戰爭的需要。因此,順應時代變革、更新國家安全觀念成為時代所需。
很多同志有一個共同的感悟:一個人懂得經濟管理,可能是一個經濟家,掌握了組織領導管理的學問,可能會是一個很好的管理者,但學習了國防和軍隊建設知識,具備了國家安全意識和國防觀念,才可能成為一個戰略家。
國家安全絕不僅僅是軍隊的事情。無論是軍隊還是地方,在保衛國家安全上都義不容辭。對今天中國安全問題的復雜性認識越深刻,憂患意識就會越強烈。而只有強烈的憂患意識和深邃的戰略眼光,才能使我們避免在實際工作中以眼前利益遮蔽未來利益、以任內利益替代長遠利益、以集團利益超越國家利益,才能以更大的胸襟、更遠的眼光去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未來。
2020同上一堂國家安全法治課觀后感心得體會5篇最新精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