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20《中國抗疫志》觀后感例文大全5篇
當看到中國抗疫時的團結力量,令人震撼,我堅信,一定可以戰勝疫情!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中國抗疫志觀后感,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希望大家能喜歡!
中國抗疫志觀后感(一)
因為新型冠狀病毒的出現,全國上下人心惶惶。2020年的開頭,異常艱難。無數位醫護人員投身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無數人民群眾也紛紛獻出自己的一份力,將愛心投到捐贈物中,將希望寄托到前方。在這個寒冬,因為有一點一滴愛的匯聚,變得格外明媚與有力。
他,叫鐘南山,84歲了,在新型冠狀病毒出現時,人們躲在家里,他卻臨危受命,用行動保住14億中國人的心。
“沒有特殊情況,不要去武漢!”鐘南山號召大家,但84歲的他卻遇到了“特殊情況”,1月18日傍晚,因為買不到當天機票,他匆匆擠上了一列動車。目的地正是武漢!在餐車的一角,他仍然拿出文件來研究,累了,就只是在座椅上靠一會兒。
隨著這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和他那張照片的刷屏,瞬間再次掀開了全國人民17年前抗戰非典的那道傷疤。
當年病情剛爆發,病因一開始遲遲找不出來,被簡單判定為“很快能被控制的衣原體感染”造成的。而鐘南山卻站了出來“這根本不是支原體感染,而是一種罕見的新型病毒。”他力排他人的質疑,堅定地要為更多人的性命負責。“當事實和權威不一樣的時候,我們當然首先尊重事實,而不是尊重權威。”
在接下來的戰斗中,他帶頭發揚“舍己為人”的精神;他告訴同仁“把重病人都送到我這里來”;他對醫護人員說“醫院是戰場,作為戰士,作為黨員,我們不沖上去誰上去”,他和無數的醫護人員,像戰士一樣沖鋒在前,逆流向上。
而生在這個時代,這個國度,更讓人自豪的是,我們不僅有鐘南山,還有千千萬萬的“鐘南山”們。當國家需要他們、人民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勇敢、篤定地站在最前面,為人民而奮斗,他們,就是偉大的逆行者!
從2019年中因大火而犧牲的消防員,到新年依舊堅守在一線的各個崗位的白衣天使們:“謝謝你,城市里最無畏的逆行者。”
新年的鐘聲敲響,萬物更新,舊疾當愈,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肺炎一定能夠克服過去。請堅信,黑夜翻面之后,會是新的白晝。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中國抗疫志觀后感(二)
城市沉重地呼吸著,戴著藍色的口罩像抓住最后的希望。疫情像是一張灰色的巨網,撒在城市的每個角落,人們無處可逃。醫院里是看不見的病毒和無力的病人,這是2020年的序幕。
愈是黑暗,愈能看見平凡的靈魂內閃發光。國土蒼茫,四海升平時相互言歡的醫護,在陰霾壓抑的日子里,挺身而出,眼角斑駁著毅然決然。不曾忘,身處耄耋之年的鐘南山,李蘭絹院士臨危受命,奔赴在抗擊病毒的最前線,為人們服下定心丸;不曾忘,醫療人員“國有戰,召必回,戰必勝”的信念,以及在請愿書上留下的一枚枚鮮紅的指印;亦不曾忘,那句“孩子,這個時候爸爸應該先是一名醫生,再是你的父親”的大義;更不曾忘,那些風華正茂的女孩褪去華裳,剪短青絲,學前輩與死神搶人的模樣,但這仍遮掩不住她們靈魂的紅妝!他們同樣是父母,是妻子,是丈夫,是兒女……他們又何嘗不知疫情難料,生死茫茫,但在疫情面前,他們是身著白色戰袍的戰士。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面臨未知與無奈,他們沖鋒在前,在沒有硝煙的戰爭里,換來山河無羌!他們舍小我,為國安然;他們懷著"苘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責任感拼博在前!
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像螢火般,也可以在黑暗里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火炬。這場戰疫我們眾志成城。新春佳節里無數工人堅守于工地,風餐露宿用一舉一動,一磚一瓦挑起了武漢,挑起了中華。火神山,雷神山使世界再一次見證了新的“中國速度”。抬荒老人、志愿者等普通人都竭力相助。全國各地募捐的物資紛紛而至,食品、口罩等每一份物資都縈繞著執著的信念,四海八荒的人們拋去新春的團圓與歡樂,撇去焦慮與恐懼,竭盡一已之力,只愿再現中華海清河晏,山河依舊。
或許我們山川異域,但我們風月同天。在同胞之外,還有許多國家對中國伸以援手。一海隔望的日本,將百萬口罩送至我國,留書“同氣連枝,共盼看來”以鼓勵中國;身處27年來最嚴重煌災的巴基斯坦傾舉國之力予以支持,堪稱巴鐵”。一方有難,人方支援的行為詮釋了人類命運共同體。
身處21世紀的中國,我不曾感受過戰爭的可怕,而經過這場戰疫,我卻深刻地體會到什么叫做“堅實的后盾”,什么叫做“安心”。我們都是時代陀螺運轉下的齒輪,是要頻率一致,共同振動的原子,是祖國的一道防線。如今,我們的責任不是囿于一己之私,身咸與世漠然的囹圄,也不是滿腹怨氣一昧指責食野者。我們要做的應是居家早起,重溫一遍《鼠疫》以獲得經驗與智慧,是對疫情持續關注,是做好分內事,以知識科技增強國家底氣。
我們并不是被集體拖拽著向前,而是在分別尋找一些廢墟中還閃亮的新的棲息地,共同建造一條通往未來的迂回道路。我們要生發出民族自信,不僅要在盛世太平之時,更要在迂回前進,攀援渡險中保持自律和頑強,才不至于僅感慨一句抱薪者凍斃于風雨!
中國本來就是一個英雄的國家!人們以身為火后,這點點螢火,終將燎原。那時,凜冬散盡,星河長明,疾情終了,這人間仍是星河滾燙,皓月清涼,山高水長!
中國抗疫志觀后感(三)
今年,當我們還沉浸在濃濃的年味中時,冠狀病毒就像一道閃電撕碎了我們的歡樂時光。但是我們并不氣餒,因為我們中華民族團結一致,我們有能力有信心在這次疫情戰斗中取得勝利。
當新冠病毒蔓延時,武漢還沒有一所專門應對這次疫情的醫院。短短的幾天時間,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等專門應對疫情防控的醫院迅速建立起來,充分展示了中國戰勝疫情的信心。要知道十天建成一個醫院在任何國家都可以看出是一個奇跡,但對勤勞勇敢的中國人來說十天建成一個醫院絕對不是夢,只是一個必然要完成的目標。
伴隨著疫情防控,口罩的供應也十分緊張,連我們小縣城的好多藥店、商店都已經斷貨。但是,我們中華兒女團結一致,來自世界各地的華人同胞為了更好的使祖國戰勝這次疫情,自發去搶購一些口罩等中國急需的醫療物資,這些海外華人自發的捐贈行為也無疑彰顯了中華民族強大的凝聚力。
同時,我們還有奮戰在前線的白衣天使,他們的辛勤工作更加增強了我們戰勝疫情的信心,因為越來越多的人被治愈。
抗擊疫情、眾志成城、全民皆兵,都在為戰勝疫情而努力。那么作為一名合格的中學生更要展現出當代中學生的風采!首先,要保護好自己,做到不給社會添亂。其次,在疫情期間,我們更應該關注新聞,關注國家大事。最后,疫情期間,是學習反超的好機會,在家里,認真學習、聽課,提高成績和自身素質。在開學的時候展現出最好的狀態。
我認為災難并不可怕,回望歷史中華民族經歷了許多磨難,而多難興邦,正因為戰勝了無數苦難,才讓我們民族更加堅強,屹立于世界民族之列!這次疫情只是一次小小的考驗,我們有足夠的信心和力量戰勝此次疫情,困難只會使我們越來越強大,而不會讓我們喪失信心,因為我們中國人隔離病毒,但是從不隔離愛!
中國抗疫志觀后感(四)
他們默默守護的,是億萬人民的幸福。——題記
武漢疫情持續蔓延,一位“過氣”老人也隨之重回公眾視野。
2003年,非典肆虐,67歲的他說:“把最重的病人送到我這里來。”
2020年,武漢有事。84歲的他一邊告訴公眾“盡量不要去武漢”,一邊自己登上去武漢的高鐵掛帥出征。
他,就是鐘南山,一個力挽狂瀾的逆行者! 就在幾天前,鐘南山院士一路生死逆行,沖到武漢防疫第一線。一天時間內,在三個城市來回奔波。當天航班已經買不到機票鐘南山和助手擠在一列五點的高鐵上,臨時上車的他,只能在餐車一角找個位置,剛一落座就拿出文件研究,連日勞苦的他累得仰倒在座位上閉目凝思。
那一幕,感動了無數中國人民!
每逢險情危機,“ 逆行者”的身影總是隨處可見。于公眾,有人赴湯蹈火,這是給予更多人的定心丸;于那些白衣天使,執意迎難而上,是對“職業”和“專業”的詮釋。人對“逆行者”們致以崇高的敬意,但需要每個人做的,還不只是致敬, “戰斗狀態”下,方方面面都需要以自己的努力和作為,讓他們的付出不白費,汗水不白流!
一則則令人感動振奮的新聞報道,網友們紛紛為這些逆行馳援武漢的醫護人員點贊,致敬白衣天使,感恩奮戰在一線的他們,在做生命的守護神的同時,也要保護好自己。
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英雄,此時此刻,戰斗在一線救死扶傷,迎難而上的醫護工作者,就是最偉大的英雄!致敬武漢偉大逆行者,期待你們平安來!加油武漢,加油中國!
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宅在家里,少去人流多的地方。出門要記得戴口罩,不參加各種大型聚會,不為祖國添亂。
我相信,在我們每個人的共同努力下,在逆行者們的艱苦奮斗下,更在以習近平主席為黨中央領導的大力支持下,疫情一定能得到控制,我們的生活定會越來越美好。
中國抗疫志觀后感(五)
2020年的春節,因一場疫情,原本喜氣洋洋的氣氛被攪得緊張兮兮。除夕夜,人們吃著團圓飯,這時,卻有一批白衣天使放棄了與家人團聚的機會,千里迢迢趕到武漢展開支援。別人回家過年,他們卻遠離家鄉堅守崗位,他們是最偉大的“逆行者”!
包著餃子,掛著燈籠,期待著一家團聚,卻接到了舅舅的電話——舅舅不能回家過年了。疫情嚴重,廣州的相關的醫護人員們都要留在廣州,隨時待命。我們又在家中空等了一回。大家都感到很失望,但還是強顏歡笑。小表妹接過電話,對舅舅說:“爸爸,我在這邊玩的很開心,你要加油!出門記得戴口罩,可不要大意。”才讀幼兒園的表妹似乎成熟了許多。舅舅應了一聲,囑咐了幾句,就掛了電話。舅舅在這非常時期,也是一名堅守崗位的逆行者,我們支持你!我們為你驕傲!
大年初一,同樣身穿白大褂的舅媽因為不是衛生局干部,還是回來了,舅舅一人在廣州過年。舅舅下班后總會打個電話給我們,告訴我們那邊的情況,讓我們放心。大年初二,舅媽毅然拋下兩個小表妹,在早上六點多時乘高鐵回到廣州。往年春節時分的高鐵潮汕站,人山人海,而現在只有稀稀疏疏的十多個乘客。舅媽說,他們大概都是醫生吧。我不禁感嘆,他們的舍小家為大家,義無反顧逆行的精神真讓人肅然起敬。第二天,舅舅和舅媽的假期提前結束了,他們穿上白大褂,奔赴戰場。
疫情越來越嚴峻,每一天都有許多新的病例出現。醫生們揮汗如雨,爭分奪秒地搶治病人,多個城市派出醫生支援武漢。
舅媽在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當醫生,她在朋友圈中分享了同事們奔赴武漢的感人日記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派出了一支精英隊伍,他們到達武漢后,為了減少被病毒感染的機會,一致決定剪去自己的一頭秀發。他們在黨旗下宣誓——疫情當前,絕不退縮,眾志成城,守護武漢,武漢加油!
在連續的高強度工作中,奮戰在第一線的醫生們已經忘了吃飯時間,打開盒飯,飯菜早已涼了。他們為了提高工作效率,12小時不喝水不上廁所。我能看到,在這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勝利的天平已經緩緩傾向了我們這一端。
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鐘南山院士挺身而出。“沒有特殊情況,不要去武漢。”說完這句話,84歲高齡的他卻義無反顧前往武漢。多少人被這位偉大的逆行者感動了。
中國,一個偉大的國家!中國人民,一群團結的人!在這場疫情前面,我們不低頭,不認輸。我相信,有前赴后繼的逆行者的奮戰和堅守,我們一定能戰勝新型冠狀病毒,成為最后的贏家!
相關文章:
最新2020《中國抗疫志》觀后感例文大全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