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疫情防控工作總結精選
他們勇做“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挑山工”,他們有最重的擔子,也有最硬的肩膀;他們有最沉的步子。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個人疫情防控工作總結,希望能幫到大家!
個人疫情防控工作總結
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社區高度重視,1月23日,某某社區成立疫情防控工作小組,以書記為組長,全面統籌安排部署,11個小區由分管的社區工作人員與物業經理聯合組成工作小組,定點到人,責任到人。
每日召開工作例會,第一時間向大家傳達上級精神,部署每天的重點工作,確保各位工作人員、志愿者明確自身職責。市、街道領導對我社區疫情防控高度重視,多次至小區進行巡查,督查居家觀察隔離人員,及時掌握其身體健康狀況。全面落實宣傳
自疫情爆發以來,某某社區第一時間打印告知書并張貼到各個小區樓道,并發動社區黨員、志愿者發揮時代青年的擔當,將5400余份《致居民朋友的一封信》挨家挨戶發放到位。至今累計發放各類宣傳材料10000余份。
利用車載擴音器、廣場舞用的音響設備進行廣播宣傳,在全域范圍內宣傳疫情防護知識,努力營造“戶戶知,人人曉”的濃厚氛圍。社區對沿街店鋪、居民發放新型冠狀病毒知識手冊,增進對其的了解,在重視的同時避免恐慌。
社區工作人員、志愿者針對轄區返宜人員、出租戶進行深度摸排,對141名返宜對象進行全面督查;對51戶出租戶進行全面登記。對回宜人員一律按照“入宜即隔離”的原則,標準、規范執行居家隔離觀察工作,有發熱、咳嗽等癥狀的,第一時間撥打120送集中隔離點,對無癥狀人員進行14天居家隔離觀察。社區協同衛生服務站醫生每天上門為居家隔離對象量體溫,叮囑對象每天監測并填寫體溫檢測表,加強監督防控,確保隔離對象不出門。社區工作人員第一時間為居家隔離對象送上口罩和消殺用品,并提供生活服務,如買菜、買水、買藥、幫拿快遞,幫扔垃圾等。某某社區語過天晴心理咨詢服務隊還對隔離人員進行了一對一電話溝通,對年紀較小、情緒較差的居家隔離對象,多次電話關心問候,為他們緩解焦慮的情緒,幫助其安心度過隔離期。
各個小區物業每天對小區樓道、廣場等公共場所,以及電梯按鈕、門把手等細節部位進行全面消殺。
在疫情防控中,涌現出一大批愛心人士,為轄區捐贈了口罩、84消毒液、面紙等物資;同時,志愿者們也發揮自身力量,為防控工作獻上自己的努力。
隨著重點疫區的不斷擴大,防疫要求的不斷提高,某某社區不斷改進工作方法,完善社區服務職能,發揮基層一線“防火墻”的功能,確保無一遺漏,無一死角,堅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個人疫情防控工作總結
在疫情防控關鍵時刻,如何在基層做好疫情防控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必須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但是在農村一提到疫情老百姓就不夠重視,不聽勸,出門始終不愿意戴口罩,總覺得“非典”都經歷過,還有什么可怕的?一提到返鄉人員要進行醫學觀察,就陷入了恐慌。所以,做好群眾的宣傳與疏導工作顯得尤為重要。怎么辦,別著急,辦法總比困難多,人民群眾的智慧是無窮盡的。
土味標語時尚化,防疫知識入鄉入村入腦入心。“省小錢不戴口罩,花大錢臥床治病”“現在請吃的飯都是鴻門宴”,這些“話糙理不糙”的土味標語,顯得十分接地氣,老百姓聽的明白。這樣的宣傳形式讓他們明白了疫情的嚴重性,主動做到了少出門、不串門,宅在家中就是對國家重大的貢獻。
小喇叭發揮大作用,既保護自己又提高村民知曉率。防控疫情,我們在行動。你瞧,南川區的車載小喇叭發揮大作用啦。“各位村民朋友,在這非常時期,外地回來人員莫亂跑,傳染肺炎不得了,人多莫去湊熱鬧,出門記得戴口罩”,流動車喇叭循環播放,在口罩有限的情況下,既保護了自己,又做到了全方位宣傳。在基層一線,眾多鄉鎮還組織村社干部、衛生院工作人員、基層民警利用人力手拉音箱循環往復地向群眾宣傳防控新型冠狀病毒知識,提高了村民的知曉率。他們帶頭做好疫情防控,在關鍵時刻為村里的群眾扛事”,時刻牢記自己的初心與使命,用接地氣的方式打通疫情防控最后一公里。
微信群聯系你我他,全力構建疫情防控安全網。在線上,一些不實輿論誤導村民,老百姓的鑒別能力有限,于是各個村民小組建立了微信群,對一些不實消息及時辟謠。同時,他們運用互聯網安全高效開展疫情防控工作消除老百姓的恐慌,讓村民不信謠、不傳謠、不造謠。這樣的硬核操作,實現了讓信息流多跑路,讓人員少跑腿,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風險。
眾志成城,齊心協力,依靠人民堅決打好打贏農村疫情防控阻擊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