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打贏脫貧攻堅戰學習心得范文5篇
2020打贏脫貧攻堅戰學習心得范文5篇
在這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全力以赴,努力打贏脫貧攻堅戰。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打贏脫貧攻堅戰心得,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希望大家能喜歡!
打贏脫貧攻堅戰心得(一)
千里攜手助攻堅,扶貧協作結深情。自2013年我市桐廬縣與貴州榕江縣開展結對幫扶以來,桐廬以全縣之力推進對口幫扶工作,結出豐碩成果。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桐廬先后投入財政幫扶資金1.47億元,圍繞產業、就業、環境等實施41個項目,成為推動榕江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
截至2019年底,榕江實現16個貧困鄉鎮“減貧摘帽”、137個貧困村出列、126262人脫貧,貧困發生率降至3.52%。
多管齊下“種”產業
以“扶貧車間”為抓手,實現貧困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增收,是桐廬榕江對口幫扶工作的一個縮影。
貴州翌揚鞋業有限公司是由桐廬旭日鞋業有限公司作為東西部扶貧協作項目在榕江縣城成立的一家子公司,注冊資金500萬元。該企業訂單穩定、用工需求量大、招工門檻低,能夠幫助無法外出務工的貧困勞動力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增收。公司自2019年3月正式投產以來,現已完成一期鞋梆生產線,招錄榕江籍員工80多人,其中貧困人員40多人,成為扶貧效益較好的扶貧車間。
在抓好產業項目建設的基礎上,桐廬縣不斷加大對浙企的招引,積極聯系胡慶余堂、桐君堂等知名藥企,開展中藥材產銷對接。引進宇航農業60萬羽高品蛋雞生態園項目和薯寶寶農產品深加工企業,培育壯大特色農業產業。引進杭州安廚農業電商公司到榕江運營電商產業園,優化農產品結構,打造農產品品牌,拓寬電商銷售渠道。
真情實意,真金白銀。桐廬縣在榕江縣實施的41個項目中,有中藥材、生態家禽、蔬菜、百香果等產業項目27個,覆蓋貧困人口12313人,已實現分紅385.4萬元。
真情實意“優”民生
2017年6月,一場關于人畜混居改造的會議在榕江縣計劃鄉召開。會議提出在一個村進行人畜混居改造試點,擺底村成為最先開展人畜混居改造的村莊。
“經過改造,擺底村49戶實現了人畜分居,徹底結束了熱天豬牛糞便臭氣熏天、雨天污水橫流的生活,村寨面貌煥然一新。”時任榕江縣計劃鄉黨委書記的申皓說。
附近村寨的村民親眼看到了變化,紛紛要求進行改造。2018年7月,一場特殊的認領儀式在桐廬縣舉行,桐廬縣城南街道30家企業、3個村、1個街道總工會、1個商會認領計劃鄉加化村60戶人畜混居戶,自愿承擔每戶2.5萬元的人畜混居改造費用。
通過企業認領“人畜混居”住房改造幫扶行動,助力深度貧困村寨掀起 “人畜混居”改造革命,徹底改變了當地貧困群眾千百年來“人畜混居”的生活舊習和“臟、亂、差、危”的人居環境。
其間,桐榕兩地5個鄉鎮還結成幫扶對子,實現115個深度貧困村、21家醫院、63所學校結對全覆蓋并開展實質性幫扶。
全力以赴“戰”收官
據統計,目前榕江縣還剩余未脫貧人口3974戶11793人。為打贏脫貧攻堅戰,今年4月初,桐廬縣委主要負責人率桐廬縣黨政代表團赴榕江縣落實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下一步,桐廬將全面提升“攜手奔小康結對幫扶”工作精準度,在推進項目建設、產業協作、人才交流等方面進一步加速發力,助力榕江如期順利脫貧摘帽,走出一條可持續的脫貧之路。
接下來,桐廬縣將狠抓項目建設,對歷年來的項目進行全面梳理,加強跟蹤管理,確保項目持續發揮效益。加強統籌調度,建立項目聯系跟蹤機制,按照6月底全面竣工投產倒排工期,不斷加快推進2020東西部項目建設進程。同時,建立健全項目利益聯結機制,向深度貧困村傾斜,重點覆蓋未脫貧人口、殘疾人、“三無”人員。
產業方面,桐廬將在當地持續提升“果、蔬、藥、菌、豬、雞”六大主導產業的活力,通過就近就業和勞務輸出兩手抓,提升貧困人口就業率。
圍繞多年來的扶貧亮點,桐廬將持續做好教育“組團式”幫扶的試點工作。圍繞“十銷”助推“黔貨出山”,持續推進消費扶貧。深化基層結對幫扶,做實做細村企、學校和醫院結對幫扶工作,項目化推進鄉鎮結對幫扶,重點實施“兩不愁三保障”補短板等項目,持續推進攜手奔小康。
打贏脫貧攻堅戰心得(二)
黨的十九大以來,黨中央圍繞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出臺一系列政策舉措。農業農村改革發展的實踐證明,黨中央制定的方針政策是完全正確的,今后一個時期要繼續貫徹執行。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黨中央認為,完成上述兩大目標任務,脫貧攻堅最后堡壘必須攻克,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突出短板必須補上。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脫貧攻堅質量怎么樣、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三農”工作成效。全黨務必深刻認識做好2020年“三農”工作的特殊重要性,毫不松懈,持續加力,堅決奪取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全面勝利。
做好2020年“三農”工作總的要求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對標對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強化舉措、狠抓落實,集中力量完成打贏脫貧攻堅戰和補上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突出短板兩大重點任務,持續抓好農業穩產保供和農民增收,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保持農村社會和諧穩定,提升農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確保脫貧攻堅戰圓滿收官,確保農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一)全面完成脫貧任務。脫貧攻堅已經取得決定性成就,絕大多數貧困人口已經脫貧,現在到了攻城拔寨、全面收官的階段。要堅持精準扶貧,以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精細的工作,在普遍實現“兩不愁”基礎上,全面解決“三保障”和飲水安全問題,確保剩余貧困人口如期脫貧。進一步聚焦“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瞄準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集中發力,狠抓政策落實。對深度貧困地區貧困人口多、貧困發生率高、脫貧難度大的縣和行政村,要組織精銳力量強力幫扶、掛牌督戰。對特殊貧困群體,要落實落細低保、醫保、養老保險、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臨時救助等綜合社會保障政策,實現應保盡保。各級財政要繼續增加專項扶貧資金,中央財政新增部分主要用于“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優化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扶貧小額信貸等支持政策。深入推進抓黨建促脫貧攻堅。
(二)鞏固脫貧成果。各地要對已脫貧人口開展全面排查,認真查找漏洞缺項,一項一項整改清零,一戶一戶對賬銷號。總結推廣各地經驗做法,健全監測預警機制,加強對不穩定脫貧戶、邊緣戶的動態監測,將新發生貧困人口及時納入幫扶,為鞏固脫貧成果提供制度保障。強化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深入開展消費扶貧,加大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力度。擴大貧困地區退耕還林還草規模。深化扶志扶智,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
(三)做好考核驗收和宣傳工作。嚴把貧困退出關,嚴格執行貧困退出標準和程序,堅決杜絕數字脫貧、虛假脫貧,確保脫貧成果經得起歷史檢驗。加強常態化督導,及時發現問題、督促整改。開展脫貧攻堅普查。扎實做好脫貧攻堅宣傳工作,全面展現新時代扶貧脫貧壯闊實踐,全面宣傳扶貧事業歷史性成就,深刻揭示脫貧攻堅偉大成就背后的制度優勢,向世界講好中國減貧生動故事。
(四)保持脫貧攻堅政策總體穩定。堅持貧困縣摘帽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強化脫貧攻堅責任落實,繼續執行對貧困縣的主要扶持政策,進一步加大東西部扶貧協作、對口支援、定點扶貧、社會扶貧力度,穩定扶貧工作隊伍,強化基層幫扶力量。持續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對已實現穩定脫貧的縣,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統籌安排專項扶貧資金,支持非貧困縣、非貧困村貧困人口脫貧。
(五)研究接續推進減貧工作。脫貧攻堅任務完成后,我國貧困狀況將發生重大變化,扶貧工作重心轉向解決相對貧困,扶貧工作方式由集中作戰調整為常態推進。要研究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推動減貧戰略和工作體系平穩轉型。加強解決相對貧困問題頂層設計,納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統籌安排。抓緊研究制定脫貧攻堅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機銜接的意見。
打贏脫貧攻堅戰心得(三)
這是一項錘煉黨性、凝聚民心的偉大工程;這是一段考驗智慧、磨煉意志的改革歷程;這是一場攻堅克難、波瀾壯闊的歷史之戰。
目前全國97%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了脫貧,全國貧困縣從832個減少至52個,區域性整體貧困基本得到解決……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里程碑傲然矗立,等待所有中華兒女攜手抵達。戰疫情、筑根基、促就業、抓難點……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路上,各地響鼓重槌、盡銳出戰,因戶施策、精準發力,攻堅克難、乘勢前進,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響鼓重槌、盡銳出戰:把群眾放在心里,把責任扛在肩頭
“村里為我爭取了公益性崗位,一個月多了3000多元收入。”望著家里新建的院壩、嶄新的磚房,四川省瀘州市江陽區分水嶺鎮大南山村二組貧困村民葉步春訴說著生活的巨變。
這樣的變化源自“3+1+N”幫扶模式,“3”指3個區鎮村干部,“N”指左鄰右舍、親戚朋友等,共同幫扶1戶貧困戶。
從西海固到西南邊陲,從烏蒙山區到秦巴腹地,打贏脫貧攻堅戰,廣大黨員干部把責任扛在肩上,把任務抓在手上——
“五級書記抓扶貧,一張張軍令狀直指最難啃的‘硬骨頭’,主攻深度貧困,火力更集中、政策更精準。”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霍學喜委員說,一批批扶貧干部扎進貧困村,產業扶貧、健康扶貧、教育扶貧、光伏扶貧等一系列舉措落實落地,燃起貧困群眾的脫貧夢。
“打贏脫貧攻堅戰過程中,我國立足國情,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運用黨的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將脫貧攻堅納入國家整體戰略,形成跨地區、跨部門、跨行業、全社會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脫貧攻堅體系。”江西省鷹潭市委書記郭安代表說。
在這沒有硝煙的戰場上,無數扶貧干部以生命赴使命、用熱血鑄忠魂,創造出一個又一個減貧奇跡,書寫了中國脫貧攻堅的壯麗篇章。在他們的帶領下,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被激發出來,從“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從“熬日子”到“奔日子”,凝聚起強大的攻堅合力。
因戶施策、精準發力:脫真貧、真脫貧,摘窮帽、拔窮根
時間似一支如椽巨筆,記錄滄海桑田,書寫歲月豪邁——
黨的十八大以來,每一年,每一月,每一天,甚至每一分鐘,我國的貧困人口的數量都在遞減:
9348萬人——這是7年累計減貧的人口規模;超1000萬——這是每年平均的減貧人數;
從832個減少到52個——這是貧困縣摘帽的清晰歷程。
脫真貧、真脫貧,摘窮帽、拔窮根。數字背后,是我國的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戰略,是貧困群眾一顆顆火熱的感恩之心。
脫貧攻堅,產業是根——在江西上栗縣雞冠山鄉,依托圳上村鴣兔養殖基地和流源村興農養鴿基地,現代化特色養殖業發展得如火如荼,更多外出務工農民實現返鄉創業,促進扶貧方式由“輸血式”向“造血式”轉變,幫助貧困戶走上產業化脫貧之路。
“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關鍵在于因地制宜發展產業。”湖南永州藍山縣毛俊鎮毛俊村黨支部書記廖仁旺代表表示,我們將繼續發揮好基層黨組織作用,按照融合發展理念,帶領貧困群眾探索香芋、葡萄等特色農副產品發展新路子。
教育扶貧,扶出希望——在河南省周口市東新區許灣鄉李靈代表創辦的希望小學,更多的留守兒童享受到不斷改善的教學條件,希望小學走出了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知名高校的學子……
“扶貧必扶智,治貧先治愚。要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做好,是根本的扶貧之策,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李靈代表說。
兜底保障,織密織牢——“兜底保障擔負著脫貧攻堅的底線任務,是解決貧中之貧、困中之困、堅中之堅的最后防線。”內蒙古通遼市扎魯特旗巴彥塔拉蘇木東薩拉嘎查黨支部書記吳云波代表建議,進一步提高農牧區老年人養老保障水平,加大社會保障投入,讓農牧民與城鎮居民享受同質的教育資源、衛生服務。
攻堅克難、乘勢前進:確保如期兌現莊嚴承諾
今年以來,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打亂了脫貧攻堅的腳步,但卻沒能阻擋各地完成各項目標任務的鏗鏘步伐。
為不誤農時和生產,不影響貧困戶發展產業增加收入,各地一手戰“疫”,一手戰“貧”,一項項暖心、細致的政策措施落地生根。
國務院扶貧辦最新數據顯示,截至4月30日,832個貧困縣全部為疫情低風險地區,貧困人口病例已全部清零。勞動力外出務工、扶貧項目開工、扶貧龍頭企業和扶貧車間復工復產已接近去年水平。1061家民營企業和社會組織結對幫扶1113個掛牌督戰貧困村,社會各界參與脫貧攻堅氛圍濃厚。
截至2019年底,我國農村還有551萬人口未脫貧、52個貧困縣未摘帽、2707個貧困村未退出。這些都是貧中之貧、難中之難,是最難啃的“硬骨頭”。
“全面小康,決不讓一個少數民族群眾掉隊。面對‘硬骨頭’,要攻堅克難,采取特殊政策實現‘三區三州’等特困地區、特困人群脫貧,攻克最后的堡壘。”廣西羅城仫佬族自治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歐彥伶委員說。
“要進一步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短板,特別是有針對性地加強出生缺陷防治,徹底打掉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攔路虎’,‘啃’掉健康扶貧的‘硬骨頭’。”甘肅中醫藥大學藥學院教授郭玫代表說。
“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收官之戰后如何鞏固脫貧成果,如何建立可持續扶貧脫貧模式,是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趙皖平代表建議,要進一步壯大村集體經濟,在貧困地區開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改革,盤活農村集體資源、資產和資金,探索設立“公益股”“扶貧股”,發展多種形式的股份合作,保障貧困戶獲得收益和共享發展機會。
脫貧攻堅戰場上,戰鼓聲聲催人奮進。代表委員們認為,只要萬眾一心,擰成一股繩,頻道不換、靶心不散,攻堅克難,乘勢前進,就一定能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為世界減貧事業書寫新的瑰麗畫卷。
打贏脫貧攻堅戰心得(四)
扶貧開發成效如何,關鍵要看是不是做到了識真貧、扶真貧、真扶貧。習近平總書記日前在部分省區市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上強調,扶貧攻堅特別要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上下更大功夫。這是我國扶貧開發工作進入攻堅拔寨的沖刺期后,黨中央更有針對性的要求。
隨著扶貧開發工作的推進,貧困人口的情況也在發生變化,既有集中連片的特殊困難地區,也有零散分布的貧困村、貧困戶、貧困人口。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要更多面向特定人口、具體人口,實現精準脫貧,防止平均數掩蓋大多數。這就需要改變以往扶貧工作中存在的福利化、平均主義傾向,通過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真正把好鋼用在刀刃上。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在于精準。
實現精準扶貧,深入調研、準確識貧是前提。富裕的生活大體相似,而貧困的原因各有不同。各地要改變以往大水漫灌、手榴彈炸跳蚤的工作方式,深入調查,把扶貧對象摸清,把家底盤清。一些地方在識貧工作中總結出了四看法:一看房、二看糧、三看勞動能力強不強、四看家中有沒有讀書郎,就是實踐中管用的好方法。各地要通過建檔立卡,對扶貧對象實行精確化、規范化管理,做到心中有數、一目了然。
精準扶貧意味著精準施策。各地要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對癥下藥、精準滴灌、靶向治療。對那些有勞動能力的,通過扶持生產和就業幫助實現脫貧;對那些居住地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通過移民搬遷實現脫貧;對那些喪失了勞動能力的,通過低保政策實施兜底扶貧;對那些因病致貧的,通過醫療救助幫扶,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需要看到,現在大量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由此產生大批農村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精準扶貧,需要切實解決這一群體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提供更加精準、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務。各地要通過社會保障、社會救助、大病保險和新農合等政策,確保留守兒童和老人不成為被遺忘的群體。各級黨委政府和基層組織要發揮積極作用,通過更加精準的管理和服務,加強對未成年人的監護和對老年人的關懷照顧,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溫暖。
但愿蒼生俱溫飽,不辭辛苦入山林。實現貧困人口如期脫貧,是我們黨向全國人民做出的鄭重承諾。實現這一承諾,需要各地付出更大努力。貧困不是一兩天產生的,要想根治,也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必須和發展相結合。各地要圍繞四個全面戰略部署的相關要求,下定打攻堅戰的決心,以精準扶貧實現精準脫貧,讓真正需要幫扶的群眾享受到扶貧開發的陽光雨露。
打贏脫貧攻堅戰心得(五)
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強調,必須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是對全體黨員干部的鞭策,也是對全體人民的鼓舞,必將更有力地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以更大決心、更強力度推進脫貧攻堅,確保取得最后勝利。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受疫情影響,脫貧攻堅面臨的形勢更加嚴峻、任務更加繁重、時間更加緊迫。各級組織部門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和決策部署上來,在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決戰脫貧攻堅中充分發揮組織部門職能優勢和作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阻擊戰和脫貧攻堅戰一起打、有效整合扶貧隊伍和硬核措施一起上、廣泛動員貧困群眾和基層干部一起干。
各級組織部門要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扶貧攻堅中積極履職盡責、有效發揮作用,要樹立鮮明用人導向,注重在斗爭一線考察識別干部,引導黨員干部人才在戰“疫”一線奮勇爭先,發揚越是艱險越向前的斗爭精神,以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干勁,讓黨旗在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一線高高飄揚。
2020打贏脫貧攻堅戰學習心得范文5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