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的元是什么意思_中國元旦節的來歷
元旦,是慶賀新年的開始,大家對于元旦了解多少呢?知道元旦的元是什么意思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元旦的元是什么意思_中國元旦節的來歷,以供大家參考,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元旦的元是什么意思
初、始
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稱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元”有開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元旦便是一年開始的第一天,也被稱為“新歷年”“陽歷年”。元旦又稱“三元”,即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辛亥革命成功后,孫中山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歷”,定農歷正月初一為春節,而以西歷的1月1日為新年。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紀年采用公元年法”,確認新年(元旦)為中國的法定節日。元旦也是世界上很多國家或地區的法定假日。
“元旦”一詞最早出現于《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中國的元旦,據傳說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距今已有五千多年。傳說上古的三位賢帝——堯、舜、禹親民愛民,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受人愛戴。后人就將堯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堯的那一天,視作一年的開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稱為“元旦”,或“元正”,這就是古代元旦的由來。
歷代封建王朝都在元旦舉行慶賀典儀祈祀等活動,如祭諸神祭先祖,寫門對掛春聯,書寫福字、舞龍燈,民間也逐漸形成祭祖先、貼春聯、放鞭炮、守歲、吃團圓飯及“社火”等娛樂歡慶活動。
到了辛亥革命后,改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歷,所以便統計”,以西歷(公歷)1月1日為“新年”,即我們所說的“元旦”。
現今,元旦的民俗也伴隨時代的變遷悄然發生改變。看跨年晚會,或者外出游玩,抑或與親朋好友相聚小酌,中國人慶祝元旦的方式更加多元和豐富了。
中國元旦節的來歷
中國的元旦,據傳說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元旦”一詞最早出現于《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的詩中。
“元”,是開始的意思;“旦”,是早晨的意思。據史料記載,作為一個很重要的節日,在中國歷史上,“元旦”有許多稱謂,如元日、元正、元辰、開年、元春、上日、華歲等,但在諸多稱謂中還是以稱“元旦”最普遍,時間最長久。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界全體會議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紀年采用公元紀年法”,即是我們所說的陽歷,為了區別農歷和陽歷兩個新年,又鑒于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恰在農歷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農歷正月初一改稱為“春節”,陽歷一月一日定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為全國人民的歡樂節日。
慶祝元旦的三大方式
方式一:全中國甚至是全世界都知道,很多國家都把元旦定為法定節日,在元旦這天放假。新中國成立后,也規定元旦為法定節日,放假一天。
方式二:現在比較普遍的就是由團體組織的活動,如元旦聯歡會、掛慶祝元旦的標語、或舉行集體活動等。以前有組織敲鑼打鼓、集體跳民族舞的,現在在電視記錄片上還能看到。到科技發展的今天,就演變為聯歡晚會什么的了。近年更是有旅游、聚會等節目,反正元旦這天并沒有太多的傳統,在這一天放假了,隨你怎么玩都行。甚至,元旦這天對年輕一代來說只意味著一天的假期。
方式三:保留著中國傳統的慶祝方式就在于民間了,尤其是在農村。每到元旦,家家戶戶都會燃放炮竹,殺雞宰鵝的,拜祭過各方神靈后,就是一家人團圓,聚一餐。至于更為濃重的慶祝方式暫時還沒見過。
元旦的元是什么意思_中國元旦節的來歷相關文章:
★ 元旦的來歷簡介
★ 元旦節的由來
元旦的元是什么意思_中國元旦節的來歷





上一篇:關于世界各地的元旦習俗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