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不聊生成語的解析及造句
民不聊生,漢語成語,拼音是mín bù liáo shēng,意思是民眾負擔沉重,痛苦得活不下去。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民不聊生成語的解析及造句,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喔!
民不聊生成語的解釋
聊:依賴,憑借。指老百姓無以為生,活不下去。《史記·張耳陳余列傳》:“財匱力盡,民不聊生。”
民不聊生成語的近義詞
生靈涂炭 [ shēng líng tú tàn ]
形容政治混亂時期人民處于極端困苦的境地。生靈:人民。涂炭:泥淖(nào)和炭火,比喻困苦的處境。
水深火熱 [ shuǐ shēn huǒ rè ]
比喻百姓生活異常艱難痛苦。《孟子·梁惠王下》:“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豈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熱,亦運而已矣。”
哀鴻遍野 [ āi hóng biàn yě ]
《詩經·小雅·鴻雁》:“鴻雁于飛,哀鳴嗷嗷。” 后用“哀鴻遍野”比喻到處都有流離失所、悲哀呼號的災民。哀鴻:哀鳴的大雁。
民不聊生成語的造句
1、秦始皇得到了天下,居功自傲,變得荒淫無道,妄求長生不老,信用趙高等奸臣,使得民不聊生,最終失去了人民扶持,剛建力的國家不消百年則亡。
2、在那個剛走出餓殍遍地,民不聊生困境的當年,一個鄉鎮能考上高中的學生,也實屬鳳毛麟角。
3、周朝時,廣州出現連年災荒,農業歉收,民不聊生。
4、崇禎八年正月,張獻忠攻占鳳陽,挖墳明皇陵,同年,清軍入寇,劫掠中原,京畿一帶民不聊生,千里無雞鳴。
5、大隋末年,煬帝無道,民不聊生,忍無可忍的他,斬木為兵,揭竿為旗,不為一己榮耀,只為天下蒼生。
6、崇禎年間,外有強虜鷹揚虎視,內有貪官污吏橫行赤地千里,民不聊生,農民暴動風起云涌。
7、清朝初年承襲明朝數十年弊政,加之改朝換代,數年戰亂不休,民不聊生,天下子民逃散疲病而去大半。
8、滿清末年,關東大地一片黑暗,政治腐敗,倭賊橫行,匪患成災,民不聊生。
9、楊隆當權后,對內清除異己,對外窮兵黷武,接連對周邊少數民族用兵,導致烽火連年、民不聊生。
10、皇帝昏庸無能,宦官專權誤國,才俊遭嫉,貪腐當道,百姓民不聊生。
11、他說興燕大廈是金都城藏污納垢最嚴重的地方,慕容世家養著一群瘋狗胡亂欺負老百姓,搞得東區民不聊生。
12、隋朝末年,隋煬帝楊廣對內窮奢極侈,對外連年用兵,沉重的徭役、兵役逼得農民走投無路,民不聊生之下,農民起義此起彼伏。
13、彼時明朝政經凋敝,主昏臣庸,遼東耗費大量軍餉,而官吏又大肆貪污盤剝,苛捐雜稅壓得民不聊生,農民起義此起彼伏。
14、誰不知道北碚是個四不管、匪患猖獗、民不聊生的窮山惡水之地。
15、試問,在人民相對安定的條件下有利于生產力的發展,還是貪官橫行、民不聊生的情況下有利于生產力的發展呢?
16、在他們掌權的部門或地區,總是搞得烏煙瘴氣、吏治腐敗、民不聊生。
17、此二人為兄弟倆,因苦于軍閥混戰,民不聊生,遂揭竿起義。
18、天災人禍之地,導致民不聊生。
19、他認為當時朝廷奢賄成風,民不聊生,主要原因就是“吏治不清”。
20、在這樣一個戰火連天、民不聊生的時代,求學當官是最好的出路。
21、孫兒覺得民以食為天。現下有的地方鬧災,民不聊生,乃是最急迫的事情,才請皇爺優先處理。
22、加上楊廣的窮奢極侈,修建東都洛陽開鑿運河搞的民不聊生,這才一敗涂地。
23、這一年除了黃河先后兩次決口外,還有種.種民不聊生家破人亡與將相貪暴的消息。
24、在清末年間,由于內外交迫,民不聊生,導致中華兒女揭竿而起,為民請命。
25、大哥說的這個言論也可以,可是他們卻迷惑天子,慫恿天子賣官賣爵,搞得天下民不聊生。
26、一如現在的北非和中東,19世紀40年代的歐洲大陸,在君主的統治之下,百姓生活疾苦,民不聊生。
27、尼日利亞原油產量的激增非但沒有帶來滾滾財源,反而使得該國政治腐敗、民不聊生。
28、好不容易才平息戰事,哪知道又有蓄意挑釁的,一旦重燃戰火,必定兵連禍結,民不聊生。
29、拉夫羅夫稱,不應該采取軍事行動,解決伊朗核問題,并稱,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導致民不聊生,傷亡慘重。
30、清中葉社會動蕩、民不聊生,天理教起義即在這一形勢下由豫北滑縣燃遍北方各省。
31、舊社會連年的征發導致民不聊生。
32、曾經的民不聊生,曾經的滿野戰亂,曾經的東亞病夫,都已成了過去。
33、解放前,惡霸地主對貧下中農巧取豪奪,使得民不聊生,廣大農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中。
34、非洲某些地區長期乾旱導致民不聊生,亟待世界各國同施援手。
35、由于連年戰爭,這一帶赤地千里,民不聊生。
民不聊生成語的解析及造句相關文章:
★ 民不聊生怎樣造句
民不聊生成語的解析及造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