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職后五險一金關于轉移的問題
在工作中,一般正式就職后公司就會為員工購買社會保險與住房積金等。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講離職后五險一金轉移的問題,歡迎大家參考。
離職后五險一金的轉移
離職后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可以以靈活就業人員的身份繼續繳納費用,工傷和生育兩項保險只對企業不對個人,可以不用繼續繳納保險費。而失業保險能否以個人身份繳納,需要看當地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公布的相關政策,另外,外地人還可以辦理社保轉移業務,將社保關系轉入新的工作地繼續繳納。
需要提醒的是,在五險一金中,具有轉移意義的只有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和公積金這4個險種,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都屬于“當期交納當期享受”的險種,并不存在轉移的問題。
同時,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是兩個不需要員工自己繳費的險種,如果在發生工傷和生育之時,單位并沒有給員工交納這兩項社保,那么員工也就不能享受由社會保險基金支付的待遇。
養老保險轉移手續
專家指出,辦理養老保險轉移,參保者個人只需兩步:第一步是攜帶包括參保人員居民身份證、解除勞動關系證明、居民戶口簿等相關證明材料,到目前所在地的社保經辦機構打印《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繳費憑證》;第二步是帶齊這些手續,填寫《轉移接續申請表》,向轉移地的社保機構提出轉入申請。此后,就不需要再操心其他事宜,新舊參保地兩地社會部門將處理轉移事項。只要審核通過,參保者將在45個工作日后接收到社保部門完成轉移的通知。
醫療保險轉移手續
就具體辦理手續而言,醫療保險轉移比養老保險轉移更加簡單。根據《暫行辦法》的規定,當勞動者離職之后到新城市就業,即可加入當地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新就業地社保經辦機構將通知原就業地社保經辦機構辦理轉移手續,勞動者不再享受原就業地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待遇,原就業地在中止參保手續的同時出具參保憑證備查。
同時,個人賬戶余額通過保險經辦機構轉移。這意味著,只要你在新就業地參保醫療保險時提供足夠真實的參保信息,那么所有醫療保險關系轉移的事情你都不用再費心了。
失業保險轉移手續
據了解,在職職工在本省內或向外省遷移,應到受理其原單位失業保險業務的經辦機構辦理失業保險關系轉移手續。由經辦機構出具職工參保及繳費情況證明,職工憑此證明到遷入地失業保險經辦機構接續失業保險關系,不需轉移資金。
失業人員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在本省內跨統籌地區轉移的,由遷出地經辦機構出具證明,失業人員憑證明和《職工失業保險手冊》到遷入地經辦機構接續失業保險關系,并按遷入地標準領取失業保險金,不需劃轉資金。失業人員跨省遷移的,由遷出地經辦機構出具證明,并劃轉所需資金,失業人員憑證明和資金劃轉手續到遷入地經辦機構接續失業保險關系。
公積金轉移手續
以廣州住房公積金賬戶轉移業務流程為例:
辦理時需提供的資料:
(一)《住房公積金個人賬戶轉移表》一式一份(原單位或新單位蓋公章);
(二)職工本人辦理的,提供職工個人身份證復印件(并提供原件用于核對);由單位經辦人員辦理的,出示經辦人身份證原件,提供職工個人身份證復印件(加蓋單位公章)。單位需要辦理50人或以上職工的本地轉移業務時,可不提供職工身份證復印件,但須提供單位證明一份并加蓋公章(附轉移職工明細:編號、姓名、證件號、公積金賬號等),保證轉移人員原始資料真實、合法、有效,如發生錯誤,由單位承擔所有責任。
此項規定于2013年3月15日起正式執行,如果職工不經過原單位,由新單位為其辦理轉移手續的,新單位須向職工確認是否存在欠繳住房公積金等異常情況,確定沒有異常情況的才可給予辦理轉移。由新單位辦理了轉移手續的,原單位可到我中心前臺網點查詢本單位賬戶下人員變動情況。
辦理場所:廣州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各辦事處、管理部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廣州銀行、農業銀行住房公積金歸集業務經辦網點。
辦理流程:手續齊全情況下,當場辦理。
離職后五險一金怎么處理
換單位五險一金怎么轉是要分情況的,不同的情況,有不同的處理方式。
如果 換的公司還在本市,一般來說,是不需要辦理五險一金關系轉移的,新的用人單位,會接著原來的賬戶為 繳納相關費用的,只不過需要提醒的是,社保中斷最好不要超過三個月,以免影響到 的醫保使用,以杭州為例,3個月不繳費視為中斷參保。符合參保條件的人員,應在3個月內辦理參保繳費手續,并在辦理參保繳費手續后的次月起享受職工醫保待遇;未在規定時間內辦理參保繳費手續或連續中斷繳費3個月的,視為中斷參保。在中斷后辦理參保手續并連續繳費滿6個月(以下簡稱等待期)后,方可享受職工醫保待遇。
如果 換的公司是同省不同市,那么屬于省內異地五險一金轉移情況,對于 的社保, 可以申請轉移社保或退保兩種處理方式,社保轉移手續是需要在轉入地社保局申請開具<調出證明或函>,然后憑本人身份證,養老保險本本材料在調出社保局申請即可,至于退保,本人覺得要謹慎一些,或者放任不管,也是要不得的,畢竟是自己參與繳費的,公司每個月也繳納了不少錢,盲目退保實在可惜。具體的辦理社保手續,可以向兩地的社保局咨詢。
涉及到公積金的話, 可以轉移也可以提取,辦理公積金轉移時,應先讓新單位開具接收函或者公積金轉移證明,然后將證明和身份證復印件交給原單位公積金經辦人,原單位在開具轉移書并加蓋單位公章,由原單位公積金經辦人或個人到公積金管理中心辦理轉移手續。離職后公積金提取的話,相對簡單一些,只需要打印公積金提取單,原單位為 蓋個章,攜帶身份證復印件,準備好銀行卡,然后,前往當地的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辦理公積金提取即可,具體的辦理手續,可以向兩地的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咨詢。
如果 換的公司是不同省也不同市,那么屬于跨省轉移五險一金的情況,這種情況比較復雜,首先,要看新的工作城市接不接受外地的社保關系轉入,其次, 需要了解一下,哪些五險一金項目能辦理跨省轉移。
員工離職后五險一金處理
首先,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辭職后,五險一金常見的處理辦法包括:辦理轉移與接續繳費這兩種,其中,五險一金和戶口城市沒有太大的關系,只需要你和單位存在勞務關系,單位就可以幫你購買社會保險,但如果是不同城市之間或者是跨省的轉移,需要將社保關系轉入到我市的社保體系內。
社保局專家表示,只需要確認原社保繳納地的社保已經結算,憑原單位的離職單拿社保轉移單。在新的社保繳納地確認繳納社保,并開設新的社保賬號。憑新的社保繳納憑證,個人身份證,原社保所在地開具的社保轉移單到當前的社保所在地進行社保賬戶的異地接續。對于養老保險來說,中間中斷也沒有關系,最后按照累計年限進行計算,不過交得越多,當然養老金也越多拉。
另外,根據最新社保政策,轉移時只轉移繳納社保的年限,不轉移繳納金額。目前,社保的全國轉移已經開展。住房公積金部分在離職(特別是異地就業)的時候,是可以一次性結清的,單位和個人繳納的部分都可以拿到。
其次,在沒有勞動關系存在期間,個人可以繼續繳納醫療保險費,保證自己的社保不連續中斷,醫療保險待遇不被停止,那如果是發生換工作而醫保已經中斷的情況,恢復繳費后,連續中斷3個月的,在連續繳費滿6個月后方可享受統籌基金支付待遇;累計中斷繳費6個月的,在連續繳費滿1年后方可重新享受統籌基金支付待遇。
工作人員介紹,以成都為例,離職后,可以以個人身份接續參保養老保險,也可以暫時中斷,到了新單位后辦理接續參保手續;在異地實現再就業的,如果你要將成都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轉移到其它地方,你可以憑本人身份證及轉入地社保經辦機構出具的接收函到成都市原參保經辦機構打印《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繳費憑證》,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繳費憑證》到轉入地申請辦理轉移手續。
溫馨提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養老保險累積繳納15年以上,可按月領取養老金,享受養老金待遇。但15年只是最低繳費年限,交得年限長一些,領取的養老金也會有所增加。
同樣,一般來說,生育保險累計繳費滿1年方可享受生育保險待遇,如果懷孕生孩子期間停止繳費,也無法享受生育險待遇。
還有,失業保險金必須所在單位和本人已按照規定履行失業保險繳費義務滿1年,而且是非自己主動辭職才能獲得辦理。職工頻繁跳槽,而實際工作時間、失業保險繳費時間卻不長,達不到享受失業保險金的條件。換工作一般需要過渡時間,而不少用人單位要等試用期滿才給員工繳納失業保險費用,因此頻繁跳槽,會影響失業保險繳費的積累。
最后需要說明的是,一般來說,員工在離職后,原單位人事專員會主動為已離職員工辦理停繳等相關手續,離職員工本人不需要再去辦理;當當事人在新單位入職以后,新用人單位會先為新員工繳納公積金,待新員工有了自己的新公積金賬戶后,就可以將原賬戶的公積金轉至新的公積金賬戶中。
溫馨提示:申請購房公積金貸款,其中的必備條件之一是申請時已連續一年以上正常繳存住房公積金,并沒有支取公積金用于支付購房首付款,同時無未還清的公積金貸款記錄。
猜你感興趣:
2.社保轉移如何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