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農業政策補貼新規定
湖南省農業政策補貼新規定
2017湖南省農業政策補貼新規定是什么?具體內容是什么?以下由學習啦小編為您整理2017湖南省農業政策補貼新規定,希望對您有幫助。
湖南省農業政策補貼新規定
適度規模經營補貼10萬元、“財銀保”貸款100萬元、全程社會化服務補貼4.5萬元……”6月16日,益陽市桃江縣大栗港鎮金谷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熊元志拿起賬本,算了一筆賬。去年益陽市開展農業“三項補貼”和“財銀保”改革試點后,熊元志所在合作社比往年多得了14.5萬元農業補貼,還利用政府貼息的“財銀保”貸款擴大了承包經營規模,如今,熊元志逢人便夸國家政策好,種糧積極性越來越高。改革試點一年來,益陽市像熊元志這樣享受了改革紅利的種糧大戶不在少數。
2015年,益陽市按照省里的統一部署安排,全面啟動農業“三項補貼”改革試點工作。此次改革將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良種補貼合并為“農業支持保護補貼”,具體到資金分配上,是將農資綜合補貼資金的80%、種糧農民直補和農作物良種補貼的全部用于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將農資綜合補貼存量資金的20%,加上農業“三項補貼”的增量資金,統籌用于支持糧食生產適度規模經營。更直觀的說,即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為計稅面積內種植一季農作物每畝每年補貼105元,種植雙季稻補貼175元,計稅面積外種植雙季稻每畝補貼70元。糧食適度規模經營補貼則重點向種糧大戶、家庭農場、種糧農民合作社、糧食生產社會化服務組織等農業生產新型經營主體傾斜,通過貸款貼息、重大技術推廣與社會化服務補助等方式,支持經營主體向農業現代化、機械化、規模化發展。據統計,2015年,益陽市共發放補貼資金5.96億元。今年,預計發放資金4.6億多元。“當前,我市農業雖然增量增收,但數量與質量、總量與結構、投入與產出等矛盾日益凸顯,此次改革,就是要通過政策引導,鼓勵多種形式的糧食適度規模經營。”益陽市財政局農業科科長劉鴻解讀此項政策時說,原來的農業“三項補貼”已逐漸演變成為農民的收入補貼,一些農民即使不種糧或者不種地,也能得到補貼,而真正從事糧食生產的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經營主體,卻很難得到支持,新的農業“三項補貼”政策彌補了這一弊端,實現了“精準惠農”。
在改革試點過程中,益陽市除嚴格落實國家政策外,還進行了其他方面的有益探索。2015年16月12日,益陽市成為全省第一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貸款保證保險的唯一試點市,強力推進“財銀保”貸款試點工作。具體做法是,用財政補貼資金鼓勵各類規模經營主體向保險公司投保,投保后不需要其他擔保抵押,便可獲得由保險公司出面向銀行申請的貸款,同時,此項貸款還可獲得政府貼息資金和保費補貼。這項新政策一出臺即獲得經營主體的廣泛好評,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受理“財銀保”貸款申請135筆,金額達6815萬元,占全省的47.89%。2016年,全市財銀保貸款規模預計在1億元以上。
隨著各項改革縱深推進,真正種糧的農民和經營主體享受的實惠越來越多,不少在外務工的農民也重新回到田間,從事農業生產。年初,桃江縣石牛江鎮種糧大戶文光榮就叫回了在外打工的兩個兒子,與他一同種田。文光榮算了一筆賬,今年的農業經營所得加上國家補貼,預計全家人平純收入在22000元以上,“種田,越來越有出路。”他說。
擴展閱讀
按照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關于做好2017年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發展項目申報工作的通知》(國農辦〔2016〕46號)等文件要求,結合我省實際,現將我省2017年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發展項目申報選項等有關事項公布如下:
一、選項原則
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于“三農”工作的決策部署,適應市場經濟下農村改革和發展的要求,按照市場為主、政府引導的原則,采取公開競爭辦法,擇優選擇扶持項目,以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和農業現代化為目標,以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涉農企業等為扶持對象,以貼息、補助等方式帶動更多的社會資本投入為手段,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力發展農業優勢產業,著力構建高標準農田和配套產業有機結合、農業產加銷緊密銜接、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全面提升農業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項目選擇要體現突出特色、做實項目的要求,財政補助資金主要用于新建的、可核查的實體工程建設,優先用于公共性、公益性、基礎性設施建設。
二、扶持范圍
2017年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發展項目包括一般財政補助項目、貸款貼息項目和農業綜合開發優勢特色農業產業園項目。2017年各開發縣財政補助項目應在上報給省農開辦的兩個優勢特色產業大類中來選擇申報項目。重點扶持經濟林及設施農業種植基地、養殖基地、農產品及有機肥加工、農產品流通設施、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等建設,優先扶持以基地建設、新技術和新品種引進與推廣、種養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等為主要內容的項目。產業化發展項目一般安排在農業綜合開發縣。
三、主要政策
1、貸款貼息主要用于扶持涉農企業、農民合作社等產業化發展項目,財政補助主要用于涉農企業、農民合作社、專業大戶、家庭農場等產業化發展項目。各地應優先安排貸款貼息項目。
2、各市州產業化發展一般財政補助項目財政資金用于涉農企業和農民合作社、專業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比例可自行確定。
3、產業化發展財政補助項目實行“先建后補”,并按建設內容確定補助標準,具體按照《湖南省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經營項目先建后補管理辦法》(湘財農綜〔2015〕6號)執行。
4、產業化發展項目財政補助資金主要用于補助新建的、可核查的實體工程建設、設備購置等,不得用于補助項目前期費用、人員培訓、科技措施等難以核查的項目支出,不得用于補助勞務工資、一年生種植類及養殖類生物性資產購置、化肥、農藥、飼料等正常生產支出,不得用于補助辦公用房、土地購置及租賃費、職工宿舍等非生產性支出。
5、單個一般財政補助項目的財政資金申請額度不高于項目單位自籌資金額度。單個產業化發展涉農企業項目財政補助資金規模為70萬元至280萬元;單個農民合作社項目財政補助資金規模為28萬元至70萬元;單個專業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項目財政補助資金規模為21萬元至42萬元。地方財政按中央財政投資的40%落實配套資金。
貸款貼息項目只安排固定資產貸款貼息。單個產業化發展貸款貼息項目的貼息財政資金原則上不超過300萬元。單個貸款貼息項目累計申請貸款額度不低于300萬元,不高于1億元。
6、2017年高標準農田建設計劃任務2.5萬畝以上的省直管縣試點縣市,原則上不再安排產業化發展項目。
7、貸款貼息采取先確定范圍、后據實結算方式,由地方農發機構根據當地扶持重點,建立擬貼息項目單位名錄,次年根據實際獲得的貸款及付息進行貼息結算。貼息范圍為列入2017年擬貼息名錄的項目單位在2017年會計年度實際發生并已經支付的固定資產貸款利息。貼息期限為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貼息率不高于同期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同檔次人民幣貸款基準利率,具體貼息率在結算前另行通知。
8、貸款貼息項目的審核分為兩部分。選項階段重點審核擬納入貼息項目單位名錄的項目單位資質和經營范圍,結算階段重點審核貸款落實情況及投入情況。
9、根據國務院、省人民政府以及財政部和省財政廳有關文件精神,納入貧困縣財政涉農資金整合的開發縣,資金由當地政府根據當地扶貧規劃統一安排使用,項目由當地政府根據扶貧工作需要選定,項目選項、考察、評審、立項、審批均由開發縣自主進行,可不受本指南限制,同時也不再向上級申報一般財政補助項目、貸款貼息項目(已列入2016年貸款貼息項目計劃的項目,若需貼息,由貧困縣在已安排的2017年農開產業化資金中統籌解決)。
10、各市州2017年產業化發展財政補助項目(不含貧困縣),按省里下達給各市州2017年產業化發展項目財政資金規模(不含貧困縣)扣除已審核備案的2016年貸款貼息項目預計貼息資金(不含貧困縣)后剩余資金規模的110%上報。
11、2017年繼續在全省實施一批優勢特色農業產業園項目(以下簡稱產業園項目),擬立項扶持優勢特色農業產業園項目8個左右(其中貧困縣4個左右),單個產業園項目安排財政資金不超過1000萬元。以市州農開辦或開發縣為單位進行申報,每個市州可申報1個產業園項目(2015年和2016年已經立項實施優勢特色農業產業園項目的開發縣、2017年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建設省直管試點縣不參與申報2017年優勢特色農業產業園項目),在全省范圍內實行統一競爭立項。根據相關規定,產業園項目財政資金不納入貧困縣涉農資金整合范圍。
12、產業園項目由若干個產業化發展子項目組成,主要采用財政補助扶持方式,由涉農企業、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共同參與。產業園項目中種植基地基礎設施建設任務比較集中的,可以將基地基礎設施建設內容單列,由當地農開辦按照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管理相關規定組織實施,其財政資金比例不超過整個產業園項目的50%。單個產業園的產業化發展子項目應滿足本指南關于財政補助項目的相關條件,但由涉農企業實施的單個子項目財政資金上限可至420萬元、由農民合作社實施的單個子項目財政資金上限可至280萬元。
四、項目申報要求
1、一般財政補助項目應具備的條件
——符合當地農業綜合開發扶持農業優勢特色產業規劃,有助于補齊農業產業鏈條短板,提高農業產業整體發展能力和競爭力;
——資源優勢突出,區域特色明顯;
——市場潛力較大,輻射帶動能力強,預期效益好;
——建設方案、產品技術和工藝路線合理;
——項目建設符合生態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利用要求,有利于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投資估算合理,自籌資金來源有保障,籌資方案可行;
——土地流轉用地或項目建設用地手續合法;
——申報材料真實可靠。
2、貸款貼息項目應具備的條件
——優先支持符合當地農業綜合開發扶持農業優勢特色產業規劃的產業。對于未列入農業優勢特色產業,但市場發展前景好、示范帶動作用強的其他產業,也可列入扶持范圍;
——貸款由銀行業金融機構發放,貸款用途符合國家金融政策和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發展項目扶持范圍;
——貸款期限、貼息期限及額度等符合規定要求;
——申報材料真實可靠。
3、優勢特色產業園項目應具備的條件
——申報縣是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縣,且縣農開辦有較強的項目管理能力;
——所選產業原則上是糧食、茶葉、油茶、蔬菜、水果、草食動物、水產等7類產業中排在全省前列的開發重點縣,且縣委、縣政府制定了切實可行的中長期產業發展規劃,并已啟動實施;
——開發縣政府有整合資金、統籌推進產業發展的方案和能力;
——所支持的產業有較完整的產業鏈條并有龍頭企業帶動,產品具有品牌化市場前景;
——有基地建設內容的園區項目,連片建設的種植示范基地面積一般不低于1000畝、養殖示范基地達到適當規模。
4、項目單位應具備的條件
涉農企業:具有法人資格;2015年6月30日以前在工商部門注冊登記;具有一定的經營規模和經濟實力,有較強的自籌資金能力;沒有不良誠信記錄;建立了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經營管理制度和機制,管理規范,能保證項目按計劃建成和財政資金規范、安全、有效使用。
農民專業合作社:具有法人資格;2015年6月30日以前在工商部門注冊登記;具備相應的項目建設和經營管理能力,具備項目所需資金自籌能力;沒有不良誠信記錄;符合農民合作社有關規定,產權明晰,章程規范,運行機制合理;管理比較規范,示范帶動作用強。
專業大戶、家庭農場:2015年6月30日以前經工商部門注冊登記或主管部門認定,具備相應的項目建設和經營管理能力,具備項目所需資金自籌能力。
5、限制申報項目
(1)規模不大、難以符合環保要求的養殖類項目,如年出欄生豬1萬頭以下的涉農企業或核心豬場2000頭以下的農民合作社生豬養殖項目。
(2)產業加工能力已經飽和或生產能力嚴重過剩的加工類項目,如新增油脂、糧食等產業粗加工能力的項目。
6、不予受理項目
(1)國家產業政策限制和淘汰的相關項目(參見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3年本〕》)。
(2)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名錄和有關野生動植物保護國際公約附錄的動植物加工流通項目。
(3)酒類生產、湖泊與水庫內的投餌網箱養殖、中成藥深加工、木材深加工、紡織品深加工、景觀花卉苗木生產、休閑農業等項目。
(4)以農副產品交易為名、實質以房地產為主的市場建設項目。
(5)2013-2016年,已3次以上(含3次)獲得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扶持(含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發展財政補助項目、貼息項目、產業園項目、部門項目等)的涉農企業。
(6)2013-2016年,已2次以上(含2次)獲得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扶持的農民專業合作社。
(7)項目單位生產經營發生嚴重困難、產品嚴重供過于求并屬于簡單擴大再生產的種養、加工項目。
(8)已申請2017年其他農業綜合開發資金扶持的(含已列入2016年貸款貼息項目計劃并申請資金結算的項目)。
(9)同一項目得到其他財政資金扶持的,如已有其他部門安排貼息的貸款貼息項目等。
(10)截至2016年10月31日,2015年農業綜合開發財政補助項目尚未完成報賬的項目單位。
(11)被各級財稅、審計、監察等部門以及國家、省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檢查發現存在較大問題,或有不良誠信記錄,或被列入監管黑名單的項目單位。
(12)越級申報、逾期申報的項目。
五、申報程序
1、項目申報路徑
貧困縣:因資金由當地政府根據當地扶貧規劃統籌安排使用,項目由當地政府根據扶貧工作需要選定,項目選項、考察、評審、立項、審批均由開發縣自主進行,是否接受項目申報、如何選項均由當地政府自行確定。
非貧困縣:2017年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發展項目申報路徑為:自下而上,逐級申報,市州縣考察推薦,省級評審篩選、審核確認。即:項目單位向所在地縣(市、區)農開辦提出立項申請書面報告,并提交項目申報資料及相關附件。縣(市、區)農開辦對項目申報單位的申報資格和申報資料進行審查和實地核實,對符合條件的項目列入縣(市、區)產業化發展項目庫,并擇優向市州農開辦推報。市州農開辦組織現場考察和評估所屬開發縣推報的項目、并出具現場考察評估意見,根據上級下達的財政資金規模和農業產業扶持規劃,結合考察評估意見,擇優確定推薦項目,上報省農開辦。省農開辦組織項目審查和專家評審,擇優確定項目并公示。市州、縣市區農開辦組織公示確定的項目單位編制項目實施計劃,由市州農開辦匯總審核后報省農開辦。省農開辦批復項目實施計劃。
優勢特色產業園項目:開發縣農開辦負責園區選址和項目規劃設計,報縣人民政府確定后編制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市州農開辦組織相關專家對可行性研究報告進行審查,并進行現場考察,出具考察評估意見;省農開辦組織人員進行現場核查,組織專家對項目申報材料進行技術審核和綜合論證,提出評審意見,確定擬立項項目,并向社會進行公示。
2、申報時間
貸款貼息項目申報單位應在2016年12月31日向所在地農開辦申報貸款貼息項目計劃、在2018年1月10日前申報貼息資金結算;市州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應在2017年1月10日前向省農開辦申報貸款貼息項目計劃、在2018年1月20日前審核并申報貼息資金結算。
一般財政補助項目申報單位應在2016年11月15日前向所在地農開辦申報,市州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應在2017年1月13日前向省農開辦申報一般財政補助項目并在省農開辦公示確定項目后30天內報送項目實施計劃。
優勢特色產業園項目由市州農開辦于2016年12月20日前以正式文件向省農開辦申報。在省農開辦公示確定項目后30天內報送項目實施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