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亞太安全合作政策白皮書全文(2)
四、中國在地區熱點問題上的立場和主張
(一)朝鮮半島核問題。中國在半島核問題上的立場一貫而明確,堅持實現半島無核化,堅持維護半島和平穩定,堅持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問題。長期以來,中國為推進半島無核化進程、維護半島和平穩定大局、推動盡早重啟六方會談作出不懈努力。朝鮮2016年1月和9月兩次核試并多次試射各種類型彈道導彈,違反安理會決議,與國際社會的期待背道而馳。中國政府對此堅決反對,并支持安理會通過相關決議,以阻遏朝鮮在核武開發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中國將繼續與國際社會一道,為推進半島無核化、實現半島及東北亞長治久安作出不懈努力。同時,其他各方不能放棄復談的努力,不能放棄對半島和平穩定承擔的責任。
(二)反導問題。反導問題事關全球戰略穩定和大國互信。中國一貫認為,應慎重處理反導問題,搞冷戰式的軍事同盟、構筑全球和地區反導體系,既不利于構建戰略穩定與互信,也不利于構建包容性的全球及地區安全格局。各國既要考慮本國安全利益,也要尊重別國安全關切,遵循維護全球戰略穩定和各國安全不受減損的原則,共同營造和平穩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贏的國際安全環境。
美國和韓國不顧包括中國在內有關國家的明確反對立場,宣布并推進在韓國部署“薩德”反導系統。這種做法嚴重破壞地區戰略平衡,嚴重損害包括中國在內的本地區國家戰略安全利益,與維護半島和平穩定努力背道而馳。中國堅決反對美韓在韓國部署“薩德”反導系統,強烈敦促美韓停止有關進程。
(三)阿富汗問題。中國支持阿富汗和平重建,希望看到一個團結、穩定、發展、同周邊國家和睦相處的阿富汗。2015年以來中國加大對阿富汗援助力度,支持阿富汗政府能力建設。2015年10月,阿富汗北部發生7.8級地震后,中國為阿富汗抗震救災提供了支持。中國認為只有推進“阿人主導、阿人所有”的包容性和解進程,才是解決阿富汗問題的唯一正確出路。中國將繼續為推進阿富汗和解進程發揮建設性作用。
(四)打擊恐怖主義問題。當前,亞太地區反恐形勢正經歷復雜深刻變化。暴力極端思想加速蔓延,恐怖極端勢力日益活躍,網絡恐怖主義危害上升,暴恐活動多發頻發,特別是國際恐怖組織滲透和境外恐怖作戰分子回流問題日益突出,對地區安全穩定構成嚴重威脅。
恐怖主義是國際公害和人類公敵。中國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主張國際社會應按照《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以及其他公認的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廣泛開展合作,形成合力。主張加強不同文明對話,采取政治、經濟、外交等手段綜合治理,標本兼治,消除恐怖主義滋生土壤。同時,在反恐問題上不能搞“雙重標準”,不能將恐怖主義與特定的國家、民族、宗教相聯系。
(五)海上問題。亞太地區海上形勢總體保持穩定,維護海上和平安全和航行飛越自由是各方共同利益和共識。但非傳統海上安全威脅呈上升之勢,不少海域的生態環境遭到破壞,海洋自然災害頻發,溢油、危險化學品泄漏事故時有發生,海盜、偷渡、販毒等活動頻發。部分國家在傳統安全領域存在誤解,互信不足,也給海上安全帶來風險。
中國一貫提倡平等、務實、共贏的海上安全合作,堅持以《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公認的國際法和現代海洋法,包括《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所確定的基本原則和法律制度以及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處理地區海上問題的基本準則,堅持合作應對海上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維護海上和平安全是地區國家的共同責任,符合各方的共同利益。中國致力于與各方加強合作,共同應對挑戰,維護海上和平穩定。
中國對南沙群島及其附近海域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中國始終堅持通過談判協商和平解決爭議,堅持通過制定規則和建立機制管控爭議,堅持通過互利合作實現共贏,堅持維護南海和平穩定及南海航行和飛越自由。中國與東盟國家就南海問題保持密切溝通對話,在全面有效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框架下深化海上務實合作,穩步推進“南海行為準則”磋商,不斷取得積極進展。中國堅決反對個別國家為一己私利在本地區挑動是非。對于侵犯中國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蓄意挑起事端破壞南海和平穩定的挑釁行動,中國將不得不作出必要反應。任何將南海問題國際化、司法化的做法都無助于爭議的解決,相反只會增加解決問題的難度,危害地區和平與穩定。
中日在東海存在釣魚島問題和海域劃界問題。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是中國的固有領土,中國對釣魚島的主權有著充足的歷史和法理依據。中日就東海有關問題保持對話,舉行了多輪海洋事務高級別磋商,圍繞東海??瘴C管控、海上執法、油氣、科考、漁業等問題進行溝通,達成多項共識。中方愿繼續通過對話磋商妥善管控和解決有關問題。
中韓就海域劃界有關問題廣泛深入交換了意見,并于2015年12月啟動海域劃界談判。
五、中國參與亞太地區主要多邊機制
(一)中國-東盟合作。中國始終將東盟作為周邊外交優先方向,堅定支持東盟一體化,支持共同體建設,支持東盟在區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雙方秉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睦鄰友好、合作共贏的原則,不斷加強戰略對話,增進政治互信,深化經貿、互聯互通、金融、安全、海上、社會人文等各領域務實合作,推動雙方關系不斷取得新進展。2013年主席訪問東南亞期間,指出中國愿與東盟國家攜手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
2015年,中國-東盟防長非正式會晤首次在華召開,雙方還舉行了電信、經貿、交通部長會議和總檢察長會議。11月,中國與東盟簽署《關于修訂〈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及項下部分協議的議定書》,標志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談判全面結束。
2016年是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25周年和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年。9月7日,第19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暨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25周年紀念峰會在老撾萬象舉行。出席會議,同東盟國家領導人共同回顧中國-東盟對話關系發展成就,總結經驗和啟示,并為雙方關系未來發展規劃方向。雙方還舉行了外交、經貿、質檢等部長會議。雙方全年舉辦了一系列紀念活動,包括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25周年紀念招待會、第九屆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第二屆中國-東盟省市長對話、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25周年研討會和中國-東盟周等。
(二)東盟與中日韓(10+3)合作。東盟與中日韓(10+3)合作是東亞合作的主渠道。中方推動各方加大投入,落實好《第二東亞展望小組(EAVGⅡ)報告》和《2013-2017年10+3合作工作計劃》。中方積極推動清邁倡議多邊化(CMIM)進程,支持進一步加強CMIM的實用性和有效性,支持10+3宏觀經濟研究辦公室(AMRO)升級為國際組織后繼續加強能力建設,維護東亞經濟和金融穩定。中方還推動《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投資的市場準入模式談判取得積極進展,并推動各方發表《RCEP領導人聯合聲明》。
2016年9月7日,第19次東盟與中日韓(10+3)領導人會議在老撾萬象舉行。就10+3合作提出六點建議:加強金融安全合作,深化貿易投資合作,推動農業和減貧合作,促進互聯互通建設,創新產業合作模式,增進社會人文交流。
2015年以來,中方積極推動10+3框架下的務實合作,舉辦了第七屆東亞商務論壇、“了解中國”項目、第九屆和第十屆文化人力資源開發合作研討班、東亞投資高層論壇、第六屆糧食安全合作戰略圓桌會議、第二屆東亞現代農業研修班、青年科學家交流活動、百名高級漢語人才重返中國項目、第四屆10+3互聯互通伙伴關系國際研討會、第三期和第四期10+3村官交流項目和第14屆亞洲藝術節。
(三)中日韓合作。中日韓是東亞重要國家,是引領東亞經濟一體化的主要力量,加強三國合作有利于三國自身發展,也有利于促進本地區穩定與繁榮。
2015年,隨著中日、韓日雙邊關系的改善,中日韓合作迎來新的上升期,各領域務實合作全面推進。11月1日,第六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在韓國首爾舉行。三國領導人就三國合作和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問題深入交換了意見,重申了對三國合作的高度重視,一致同意本著“正視歷史、面向未來”的精神,妥善處理有關問題,深化在政治、經貿財金、可持續發展、人文等領域合作。會議發表《關于東北亞和平與合作的聯合宣言》及農業、教育、經貿等領域的聯合聲明,進一步豐富了三國合作內涵,為三國合作發展指明了方向。
2015年以來,三國還舉辦了中日韓外交、旅游、水資源、環境、財政、經貿、農業、文化、衛生部長會議,災害管理部長級會議,央行行長、人事部門首長會議,三方警務工作會晤、反恐磋商、林業司局長會晤、大學交流合作促進委員會會議、東北亞名人會、災害管理桌面演練、海洋科學研討會和中日韓合作國際論壇等活動,并舉行了多輪中日韓自貿協定談判。
(四)東亞峰會。東亞峰會是“領導人引領的戰略論壇”。2015年以來,東亞峰會合作進展顯著。在中方推動下,第五屆東亞峰會外長會決定將《落實〈金邊發展宣言〉行動計劃》執行期限延長至2017年。
2016年9月8日,第11屆東亞峰會在老撾萬象舉行。出席會議并指出,經濟發展合作與政治安全合作是驅動東亞峰會的兩個“輪子”,應該相互促進、同步前進。在經濟發展方面,要大力支持地區互聯互通,加快推進自貿區建設,加強社會民生領域合作。在政治安全方面,要倡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加強非傳統安全合作,探討區域安全架構建設,妥善處理熱點敏感問題。
中方積極推動東亞峰會各領域合作。2015年以來,中方主辦了東亞峰會第二屆新能源論壇、第二屆清潔能源論壇、野生動物保護研討會、印太海洋安全合作二軌研討會、第五屆區域安全架構研討會以及第四次和第五次東亞峰會地震應急演練等合作項目。
(五)東盟地區論壇。東盟地區論壇是亞太地區具有重要影響力和較強包容性的官方多邊安全對話與合作平臺。各方堅持以建立信任措施為核心,在共識基礎上穩步推動預防性外交進程,積極推動非傳統安全合作不斷走實。
2016年7月26日,第23屆東盟地區論壇外長會在老撾萬象舉行。中方指出,各方應將建立信任措施貫穿于論壇進程始終,在共識基礎上循序漸進探索符合地區實際的預防性外交模式。同時,應加強對話合作,增進地區國家間理解與互信,共同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等挑戰,推動論壇為促進地區和平安全作出更大貢獻。
中方積極引領論壇框架下的務實合作。2015年以來,中方主辦了網絡安全能力建設研討會、第三屆外空安全研討會、海上風險管控與安全合作研討會、海上溢油應急管理與處置合作研討會、打擊犯罪分子跨境流動研討會、綠色航運研討會和城市應急救援研討班等合作項目。
(六)東盟防長擴大會。東盟防長擴大會是亞太地區級別最高、規模最大的防務安全對話與合作機制,對增進各成員國防務部門和軍隊間互信、促進務實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5年11月4日,第三屆東盟防長擴大會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中方指出,各方應推動建設開放、包容、透明、平等的地區安全合作架構,不斷深化防務領域務實合作,妥善處理爭議、管控風險,共同維護地區和平穩定。
2016年以來,中國軍隊在該機制框架下先后參加了在印度舉行的維和與掃雷行動聯合演練、在文萊和新加坡舉行的海上安全與反恐聯合演練。2017年至2020年,中國與泰國將擔任反恐專家組共同主席國。
(七)瀾滄江—湄公河合作。建立瀾湄合作機制是在2014年11月第17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上提出的重要倡議,旨在通過務實合作,進一步深化瀾湄六國睦鄰友好,促進次區域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打造團結互助、平等協商、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的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該機制成員包括中國、柬埔寨、老撾、緬甸、泰國、越南六國。
瀾湄合作取得積極進展,截至2016年11月已舉辦一次領導人會議、一次外長會和三次高官會。2015年11月,首次外長會在云南景洪成功舉行。六國外長共同宣布啟動瀾湄合作進程,并就瀾湄合作未來發展方向和機制架構等達成廣泛共識,提出了一批合作項目建議。
2016年3月23日,瀾湄合作首次領導人會議在海南三亞舉行,瀾湄合作機制正式啟航。六國領導人共同回顧了瀾湄合作進展并展望未來方向,一致同意對接發展戰略,統籌合作資源,共享發展成果,共建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會議確認了“3+5”合作框架,即堅持政治安全、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社會人文三大合作支柱,確定互聯互通、產能、跨境經濟、水資源、農業減貧五個優先方向。會議發表了《瀾湄合作首次領導人會議三亞宣言》《瀾湄國家產能合作聯合聲明》,通過早期收獲項目聯合清單,涉及互聯互通、水資源、衛生、減貧等多個領域。
(八)上海合作組織。2015年以來,上合組織保持健康穩定發展勢頭,政治、安全、經濟、人文等領域合作不斷取得新成果,國際地位和影響力持續上升。
2015年7月9日至10日,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15次會議在俄羅斯烏法舉行,主席出席會議。成員國元首簽署《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烏法宣言》《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邊防合作協定》,批準《上海合作組織至2025年發展戰略》《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2016年至2018年合作綱要》等重要文件。
2015年12月14日至15日,中方主辦上合組織成員國政府首腦()理事會第14次會議,主持。會議對下一階段各領域務實合作發展作出規劃,發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政府首腦()關于區域經濟合作的聲明》,批準《關于成立上合組織開發銀行和發展基金(專門賬戶)下一步工作》等決議,見證簽署《2016—2021年上合組織成員國海關合作綱要》《上合組織秘書處與聯合國亞太經社會秘書處之間的諒解備忘錄》。
2016年6月23日至24日,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16次會議在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舉行,主席出席會議。成員國元首簽署《上合組織成立十五周年塔什干宣言》,批準《〈至2025年發展戰略〉2016—2020年落實行動計劃》,批準簽署關于印度、巴基斯坦加入上合組織義務的備忘錄。
2015年以來,安全會議秘書以及外交、國防、經貿、文化、緊急救災等各部門負責人會議機制化舉行,進一步深化和拓展了各領域合作,擴大了國際影響。中國積極推動并參與上合組織各領域合作,與其他成員國、觀察員國和對話伙伴的雙邊關系持續發展。
(九)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2016年4月27日至28日,亞信第五次外長會議在北京舉行。主席出席開幕式并發表重要講話。會議發表《關于通過對話促進亞洲和平、安全、穩定和可持續發展的宣言》,通過《亞信成員國2016—2018年禁毒合作行動計劃》和《亞信成員國2016—2018年落實中小企業發展領域信任措施行動計劃》。
中國積極落實亞信各領域信任措施,創新亞信合作平臺。2015年以來,中國舉辦亞信青年委員會成立大會、亞信實業家委員會成立大會、首屆亞信非政府論壇年會以及第三屆亞信智庫圓桌會議,促進落實人文、經濟領域信任措施,推動成員國青年、民間組織和智庫間的對話交流。
六、中國參與地區非傳統安全合作
(一)救災合作。2015年以來,中國繼續積極參與和推動亞太救災交流合作,主辦第八屆上合組織成員國緊急救災部門領導人會議、中日韓第三屆災害管理桌面推演,與馬來西亞聯合主辦東盟地區論壇第四次救災演習,參加第三屆世界減災大會、亞洲減災部長級對話會、上合組織成員國緊急救災部門國際演練、亞太經合組織第九次災害管理高官論壇、聯合國國際搜索與救援咨詢團亞太地震應急演練等國際會議和活動。
2015年1月、7月和2016年5月,馬來西亞、緬甸、斯里蘭卡遭遇特大洪澇災害,中國第一時間向三國提供緊急救災物資。2015年4月尼泊爾發生強震后,中國多支救援隊、醫療防疫隊和運輸分隊赴尼泊爾開展災后援助工作,并向尼泊爾軍方提供野戰機動醫院。
中國政府將在災害管理領域與各方進一步完善官員互訪、信息共享、人員培訓、技術交流、模擬演練、科研合作、物資儲備、緊急救援等機制,加強亞太區域多邊和雙邊救災務實合作,共同提升地區減災救災能力。
(二)反恐合作。2015年以來,中國先后與周邊多個國家開展打擊涉恐偷渡犯罪合作,成功抓獲了一批在本地區活動猖獗的涉恐嫌犯和“蛇頭”,重挫了“東伊運”等恐怖組織非法偷渡網絡,有效抵制和防范了“東伊運”等恐怖組織對本地區的滲透。
中國分別同美國、俄羅斯、加拿大、英國、印度、巴基斯坦、韓國、印度尼西亞等國舉行雙邊反恐磋商,并成功主辦東盟地區論壇第13屆反恐與打擊跨國犯罪會間會,推動在打擊互聯網暴力恐怖音(視)頻和-跨境活動等方面加強合作。同時,中國積極參與亞太經合組織反恐工作組、“全球反恐論壇”,并與東盟共同舉辦打擊跨國犯罪部長級會議,就反恐合作加強交流。
阿富汗、中國、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建立了“阿中巴塔”四國軍隊反恐合作協調機制,旨在就反恐形勢研判、線索核查、情報共享、反恐能力建設、反恐聯合訓練、人員培訓方面開展協調并提供相互支持。
(三)打擊跨國犯罪合作。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打擊跨國犯罪,致力于全面、切實履行《聯合國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公約》。中國已與70個國家締結司法協助、引渡等條約共123項,積極與美國、加拿大等國建立雙邊司法和執法合作機制,為與有關國家共同打擊各類跨國犯罪提供了堅實的法律基礎和有效的機制平臺。
中國積極參與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國際合作,與聯合國及其他國際和區域組織保持良好合作,深入推進湄公河流域執法安全合作,并與東南亞有關國家多次開展打擊跨國犯罪聯合行動,有效打擊了拐賣人口、電信詐騙、經濟犯罪、毒品犯罪等本地區突出的犯罪。2015年10月,中國舉辦“安全促發展”中國-東盟執法安全合作部長級對話暨湄公河流域執法安全合作部長級會議。在第二屆湄公河“平安航道”聯合掃毒行動中,中國、老撾、緬甸、泰國密切合作,抓獲犯罪嫌疑人萬余人,破獲毒品案件約9000起,繳獲大量毒品和易制毒化學品。
中國愿意與有關各國加強司法和執法合作,共同打擊跨國犯罪,同時希望各國進一步提升國際合作的政治意愿,努力克服法律制度的差異,積極推進在《聯合國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公約》框架下的合作,包括以公約為法律基礎進行引渡合作,提供廣泛的司法協助,并就犯罪所得的返還和分享積極開展合作。中國鼓勵相關各國談判締結雙邊司法協助條約和引渡條約,推動打擊跨國犯罪國際合作不斷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果。
(四)網絡安全。當前,網絡安全問題的重要性進一步前移。亞太國家高度重視網絡安全問題,不斷加大對網絡安全的投入,積極開展對話和區域合作。中國是網絡安全的堅定維護者,支持并積極參與國際社會加強網絡安全的努力。中國主張網絡空間應用于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國際和平與穩定和人類福祉,倡導各方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基礎上,加強對話合作,共同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絡空間,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互聯網國際治理體系,認為當務之急是在聯合國框架下制定各方普遍接受的網絡空間國際行為準則。
2015年以來,中國繼續積極推動并深入參與聯合國框架下網絡安全進程。中國與上海合作組織其他成員國共同向聯合國大會提交“信息安全國際行為準則”更新案文。中國深入參與并推動聯合國信息安全政府專家組達成最后報告,確認《聯合國憲章》主權平等、不干涉內政、不使用武力等原則適用網絡空間,為推動網絡空間國際規則制定作出貢獻。中國以建設性態度參加聯合國互聯網治理論壇、信息社會世界峰會高級別會議。
中國不斷加強與地區國家雙邊網絡對話與務實合作。中國與俄羅斯簽署信息安全合作協定并舉行新一輪網絡安全磋商,舉行中日韓、中韓、中歐等網絡對話,與美舉行打擊網絡犯罪及相關事項高級別聯合對話等會議。
中國高度重視并積極參與東盟地區論壇以及金磚國家、上合組織等區域機制,推動地區網絡安全合作平衡包容發展。積極參與金磚國家網絡安全工作組及上合組織信息安全專家組,推動亞非法協設立“網絡空間國際法”工作組,成功舉辦世界互聯網大會等重要會議。
(五)海上安全合作。2015年是中國-東盟海洋合作年,海洋合作是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點領域,中國與東盟國家在海上安全、科研環保等領域開展一系列交流合作活動。中國與泰國共同實施安達曼??茖W考察,成功舉行中泰海洋領域合作聯委會第四次會議。與馬來西亞簽署《關于建立中馬聯合海洋研究中心的諒解備忘錄》。中國與印尼海洋與氣候中心和聯合海洋觀測站建設工作有序開展。成功舉辦第三屆中國-東南亞國家海洋科研與環保合作論壇。
中國積極參與和推動海上安全對話合作。2015年以來,舉辦亞太海事局長會議、北太平洋地區海岸警備執法機構論壇“執法協作2015”多任務演練、亞太航標管理人員培訓班、亞太地區大規模海上人命救助(MRO)培訓及桌面演習等項目。中國繼續與澳大利亞、馬來西亞配合,推進馬航MH370客機搜尋工作,并提供2000萬澳元用于后續搜救。積極支持《亞洲地區反海盜及武裝劫船合作協定》(ReCAAP)“信息分享中心”能力建設和發展,向“中心”派駐中國海警職員。2016年6月,應越南請求,中國出動艦艇及飛機協助搜救越方失事飛機和機組成員。2008年12月至2016年1月,前往亞丁灣、索馬里海域執行護航任務的中國海軍護航編隊共完成909批6112艘中外船舶的護航任務。
(六)防擴散與裁軍合作。中國一貫積極支持和參與國際軍控、裁軍與防擴散努力,主張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核武器。中國積極推動全面落實《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歷次審議大會成果,建設性參加了《條約》第九次審議大會及五核國履行《條約》會議。中國愿與各方一道,為全面、平衡推進《條約》確立的核不擴散、核裁軍、和平利用核能三大支柱作出不懈努力。
中國認為,建立東南亞無核武器區對促進本地區及世界的和平與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始終堅定支持東盟國家建立東南亞無核武器區的努力,支持《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議定書早日簽署并生效。中國與東盟已解決所有議定書遺留問題,中國愿早日簽署議定書。中國將繼續以建設性姿態參與東盟和五核國磋商進程,推動東盟和其他四核國協商解決分歧,為議定書早日簽署和生效作出努力。
中國一貫主張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包括化學武器在內的一切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反對任何人發展、保留或使用化學武器,支持《禁止化學武器公約》的宗旨、目標和禁止化學武器組織的工作,全面、忠實履行公約的各項義務。中國高度重視并支持在公約框架下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
2015年,中國與禁化武組織聯合舉辦亞洲地區第13屆國家履約機構會議、化武援助與防護高級培訓班,與聯合國安理會1540委員會合辦“亞太地區防擴散國家聯絡點培訓班”。派代表出席亞太地區高級別防擴散對話會、東盟地區論壇防擴散會間會等活動。
結束語
中國人民正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在此過程中,中國將為亞太地區帶來更多的合作機遇和發展紅利。中國的發展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長。中國將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堅持睦鄰、安鄰、富鄰,堅持親、誠、惠、容的理念,始終致力于維護和促進亞太的繁榮穩定。中國愿同地區國家一道,堅持合作共贏,扎實推進亞太安全對話合作,促進新型國際關系建設,共同開創亞太地區更加美好的發展前景。
>>>下一頁是外交部:中國亞太安全合作政策可用六個主題詞闡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