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公安協警政策相關要求
2017公安協警政策相關要求
2017年全國兩會后關于公安協警的新政策有哪些,公安協警的相關政策是什么。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2017兩公后公安協警政策,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2017兩公后公安協警政策
問題:職責權限不明、收入待遇不高、素質參差不齊
身為全國政協委員的王建沂還有一個身份:公安部特邀監督員。雙重身份讓他有條件、有機會經常深入基層公安機關走訪調研,積極為公安工作建言獻策。
過去一年,王建沂在浙江多個地方調研發現,當前,公安協輔警雖然已成為維護基層社會治安的一支力量,但在隊伍管理機制以及工資待遇等方面還存在著諸多問題。
王建沂將問題歸納為5個方面:
一是地位不明確,職責權限不夠明晰。王建沂告訴記者,各地協輔警基本分布于公安機關的一線科所隊,主要從事技術、事務和輔助性工作。從法律層面來看,協輔警沒有執法權、偵查權等,但卻直接協助民警開展行政管理、執法執勤等工作。“然而,在日常工作的開展中,協輔警對自身‘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沒有明確的界定,定位不清、履職范圍不明,權限模糊,主體地位不明確。”他說。
二是人數多,名稱、證件等不統一。據王建沂了解,浙江省杭州市的協輔警隊伍大約有12000人左右。對于協輔警人員的稱謂,各地名稱不一,有的叫輔警、協警,也有的叫協管員和協勤。同時,各地協輔警的標識、證件和服裝也不統一。
三是收入待遇不高。目前,協輔警隊伍發展迅速,但經費保障來源不一,保障水平普遍偏低。協輔警工資采取“一刀切”,沒有薪級制度和職級差別,也沒有專業技術職稱評定。同時,由于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各地協輔警人員收入差異較大,存在“同工不同酬”的現象。
四是素質有待提高。王建沂發現,由于工作難度大、強度高,還有危險性,協輔警收入普遍沒有優勢。近年來,浙江一些地方本地就業人員逐步退出協輔警隊伍,大量外來從業人員進入協輔警隊伍。同時,隊伍管理上存在著“重使用、輕管理”的現象,培訓流于形式,人員素質參差不齊,亟待提升。
五是隊伍不穩定,流失率高。“多數協輔警實行勞務派遣制,自身缺乏職業榮譽感,對所在單位缺乏認同感和歸屬感。”王建沂說,由于職業保障和發展空間等因素,協輔警人員的流失率較大,人員流失率前兩年大約在40%左右,現在大約在30%左右。
“在普通百姓眼中,協輔警等同于民警,他們是公安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如果協輔警隊伍的建設和管理滯后,將極大地影響公安隊伍在百姓心中的形象。”王建沂強調。
建議:盡快制定專門法律,完善協輔警職業保障
如何進一步規范我國協輔警隊伍的建設和管理,進一步推進公安協輔警隊伍的職業化、規范化和科學化建設,更好地發揮公安協輔警在維護社會治安穩定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王建沂呼吁從國家層面加強對公安協輔警隊伍的建設和管理。
“我建議由國務院法制辦會同公安部出臺統一的協輔警管理條例、辦法,以及具體的實施細則,以此嚴格協輔警招聘、解聘、辭退程序,以及晉級晉升、薪酬、績效考核等機制,并統一協輔警隊伍名稱、服裝樣式、標識和證件。此外,進一步明確協輔警人員的法律地位和崗位職責,完善職業保障,增強協輔警人員的職業榮譽感和歸屬感,減少隊伍流動率,保障隊伍穩定性,提升協輔警隊伍的地位和社會公眾形象。”他說。
王建沂進一步指出,應將公安協輔警隊伍建設納入公安隊伍的建設范疇,進一步明確管理機構,落實責任,強化隊伍建設。“在確保人員素質的前提下,提高待遇,推行績效考評制度,嚴格獎懲措施,不斷提升規范化管理水平。”
最后,他提出可將公安協輔警經費(包含薪酬、保障、服裝、教育培訓、考核獎勵等)列入地方年度財政預算,切實予以保障。
公安部:建立政府出資保障、公安使用管理的輔助人員管理模式
據了解,《關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框架意見》和相關改革方案專門提出“規范警務輔助人員管理,推動出臺相關管理辦法”的內容。并明確到2020年,基本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公安工作和公安隊伍管理制度體系。
公安部有關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針對協輔警隊伍存在的一些問題,公安部早已著手調研。
下一步,公安部將推動修改人民警察法,出臺警務輔助人員相關管理辦法,逐步建立政府出資保障、公安使用管理的警務輔助人員管理模式。
王建沂接受采訪時表示,這次全面深化公安改革,把改革指向聚焦到著力完善現代警務運行機制、提高治安防控水平和治安治理能力上,幾乎涵蓋了公安工作和公安隊伍建設的各個層面、各個領域,為解決協輔警管理存在的問題提供了契機。他希望這場觸及根本、適應時代新發展和人民新期待的改革盡快變成現實。
2017兩會輔警改革細則出臺最新消息
處境尷尬的協輔警身份終于在全國“兩會”上被關注。
來自農工黨界別的全國政協委員、浙江省工商聯副主席、富通集團董事長王建沂最近遞交了一份關于協輔警的提案,核心要義是為包括杭州10000多名協輔警在內的這個群體代言——“建議從國家層面來重視和加強對公安協輔警隊伍的建設和管理。”
一位上過福布斯榜單的企業家,緣何“鐘情”這個特殊的基層群體?事實上,王建沂還是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委員以及公安部特邀監督員,“因為我家在富陽,也算是基層了。這個基層群體還比較弱勢,所以特別關心。”
定義為“輔助警力”的協輔警到底有多尷尬?一個細節可以表明,在公開的數據中,甚至查詢不到國內這個龐大群體現在大致的人數。再舉一個個例,去年9月,四川一大學生寫信給當地政府官員,詢問當了25年協警老父親的“轉正”事宜,而得到的回復是,“暫無從治安人員轉為人民警察的政策,希望你理解。”
這種境地,在王建沂所遞交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公安協輔警隊伍建設和管理的提案》中被指出了原因,“協輔警人員在性質上屬于計劃內臨時工,多數協輔警實行勞務派遣制,現在協輔警隊伍發展迅速,但經費保障來源不一,保障水平普遍偏低。協輔警工資采取“一刀切”,沒有薪級制度和職級差別,也沒有專業技術職稱評定。”
“只有通過完善立法,明確協輔警的法律地位和崗位職責,完善職業保障體系,才能有效提升協輔警隊伍的地位和社會形象,保障隊伍的穩定性。”在經過對富陽、杭州兩地公安機關深入調研后,王建沂給出這樣的結論,“杭州現在大約有10000多名協輔警。當務之急是國家出臺統一的協輔警管理條例和辦法,包括具體的實施細則,如招聘解聘程序、晉級晉升機制、薪酬機制、績效考核機制等。”
他同時建議,將公安協輔警隊伍建設納入公安隊伍的建設范疇,按照“公開招聘、擇優聘用”的原則,統一招聘辦法,嚴格招聘標準,把好協輔警“進入關”。同時,將公安協輔警經費列入地方年度財政預算,適度提高待遇,推行績效考評,嚴格獎懲措施,提高協輔警隊伍的職業歸屬感和認同感。
這種對協輔警“正名”的支持同樣來自兩會場外,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陳天本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可以在勞動法規中明確警輔人員是一個獨立的、公安機關使用的輔助性工種,行為規范受法規嚴格限制。此外,在國家層面制定專門法規系統,解決警輔人員相關問題。“警輔人員著裝可參考香港地區的做法,穿著同警察同樣的警服,但不佩戴警號、警銜,或在警號、警銜方面予以明顯區分。”
2017兩公后公安協警政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