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武漢小升初政策最新要求
2017年武漢小升初的政策有哪些,關于小升初又有哪些消息值得關注的。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2017年武漢小升初政策,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2017年武漢小升初政策
1、2017年小升初繼續實行單校劃片
今年“幼升小”和“小升初”,武漢市堅持以“單校劃片”為主,落實就近入學要求。確有需要的地方,可試點探索多校劃片的方式。多校劃片,可采取隨機派位的方式分配熱點學校的招生名額。派位未進入熱點學校的,按相對就近原則安排至其他學校。
2017對口劃片表公布時間:公辦學校劃定服務范圍并于6月15-18日向社會公示。目前,大家可以先參考2016年的對口劃片表。
目前有哪些區開始試點多校劃片:硚口區、江漢區、江岸區已開始試點多校劃片,其中,硚口區從2014年開始試點多校劃片,也是目前武漢市里推行多校劃片范圍最廣的中心城區。江漢區的一初從2015年開始多校劃片,江漢區里的小學應屆畢業生皆可報名參加。江岸區的七一、二初、六初從2016年試點多校劃片,分別拿出了45、90、45個學位,劃片對應小學可以參加搖號(見下圖)。
2、武漢七所公參民辦初中原則上在本區內招生
今年武漢進一步明確界定7所公辦參與舉辦的民辦初中學校的招生范圍,即:武漢二中廣雅中學、武漢六中上智中學、武漢七一華源中學、武漢一初慧泉中學、武漢市十一崇仁初級中學、武漢第三寄宿中學、武漢武珞路實驗初級中學等7所學校,原則上在本區范圍內招收新生。
此外,今年民辦初中學校招生政策不變。堅持政府通知入學在先、民辦學校招生在后;不得設置報名資格條件限制,每位學生只能選報一所民辦學校,重復報名無效;報名數大于招生計劃數的民辦學校,采取電腦派位和自主招生相結合的招生方式。禁止以考試方式擇優選拔新生。
2017年義務教育小學、初中新生入學報到時間均為7月5-6日,全市民辦小學、初中報名時間統一為7月7-9日,民辦初中實行網上報名,民辦小學直接到學校報名。
7所公參民學校(566、712這些)只是原則上在本區內招生,并不是說就不能招外區的學生了哦!有兩種情況,一是自己辦理了跨區手續,例如將學籍從洪山區轉到了江岸區,那便可以在江漢區里升學;二是成績優秀,被學校優錄且承諾解決學籍問題。例如孩子是青山區的,成績很好,七一華源優錄并且答應幫忙解決學籍學校,那可以到七一華源就讀。
(1)民辦初中報名時間:7月7-9日
(2)7所公參民學校搖號時間:7月15號
3、2017年武漢《義務教育入學通知書》發放時間
(1)發放時間:各區在7月3日前完成《通知書》發放工作。
(2)發放單位:就讀小學或是對口初中?!度雽W通知書》發放單位一般是就讀小學,或者是對口初中,有些小學小升初畢業典禮之后會直接發放《入學通知書》,而有些區是通知直接到對口初中領取《入學通知書》。
(3)蓋章及交遞單位:
入學通知書》是對開的一式三聯,三聯內容應基本相同,主要包括:順序編號;學生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日、身份證號碼;監護人姓名;對口入學的指定學校名稱;到對口指定學校報到時間;區政府公章;發放時間等。
第一聯:畢業小學——存根(《通知書》發放時由監護人簽字、發放單位留存)
第二聯:對口初中——報到單(監護人帶學生持此聯到對口指定學校報到,學生報到后此聯由對口學校蓋章留存)
第三聯:實際就讀——通知書(原則上由家長留存,若學生選擇到非對口指定學校就讀,則此聯交由實際就讀學校蓋章留存。)
4、2017年跨區轉學籍手續辦理時間
凡因搬遷或其他特殊原因,需跨區入學的小學畢業生,應由家長或其他法定監護人向學生所在學校提出申請,填寫登記表,學校審查同意后,分別到所在區教育局和跨入區教育局辦理跨區入學手續。辦理跨區入學手續時間,全市統一為5月22-26日。各區教育局應將跨區學生有關檔案集中,于6月23日(星期五)辦理交換手續(地點另行通知)。對已辦理跨入手續的小學畢業生,由各區教育局按相對就近原則,統籌安排初中學校并發放《通知書》。
(1)跨區手續辦理時間:5月22-26日
(2)跨區手續辦理流程:
5、2017年小學畢業考試時間
今年全市小學畢業考試時間統一為6月17日(星期六)。考試科目為語文、數學兩科,每科考試時間均不得超過90分鐘,不得增加考試科目。
嚴格小學畢業考試的三級職責,即:由市教科院統一標準,區教研室具體指導,學校命題并組織考試。不得組織全區統一考試。規模較小或暫時缺乏命題能力的學校,可以學區或片區為單位組織命題與考試。農村小學在區級教育行政部門指導下由各中心小學命題、組織考試。辦理了跨區入學手續的學生仍在原就讀學校參加畢業考試。
各區教育局要進一步加強小學畢業考試的領導和管理,各校要成立考務小組,負責領導、組織考試、閱卷、登分等工作。各區教研室應綜合寫出質量分析報告,于7月3日前報市教科院。
2017年武漢中心城區新生入學將全部實行多校劃片
今年全市將完成中心城區義務教育學校100%參與學區制管理,新城區達到50%以上管理方式。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形成學區制以后,新生入學將隨之改變,實行多校劃片方式。
為破解“上好學難”,促進優質教育均衡發展,武漢市從2016年起進行“學區制”改革,將“弱校”與“強校”綁成一個個學區,互派校長、教師跨校兼課,整體考核教學質量等。
學區制管理有兩種基本形式。一種是義務教育學校組成學區。各區按名校引領、相對就近、優勢互補、區域合作要求,建立多元共享模式:學區內各校校長、教師定期交流,跨校兼課;組建學區學科教研組和教學質量評價組,統籌制訂教學教研活動,開展學區集體備課;建立學區校長聯席會議制度,整合安排學區內教育資源。
漢陽區從2010年起嘗試推廣學區制。采取“以強帶弱”“合作辦學”“捆綁評價”3種方式,漢陽區共成立7個學區,其中25所小學劃分為4個學區,12所初中學校劃分為3個學區。每個學區設中心校1所、成員校4—7所,中心校校長擔任學區長,成員校校長擔任副學區長;每個學區設視導員1名,由區教育局下派管理干部擔任。
江岸、武昌等區也分別以“學校聯盟”“學區”等方式進行了學區制改革,學區、聯盟內學校整體辦學水平顯著提升。
另一種形式是高校、名校集團學區托管。武大、華中科大、華中師大、湖北大學、江漢大學、市教科院、41所中心城區優質義務段學校,與新城區55所薄弱學校簽訂協議,組成合作辦學共同體。
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將集中建設學區制的體制機制,從教師交流輪崗、捆綁式評價等方面,加強學區制管理。
2017年武漢小升初政策相關文章:
2017年武漢小升初政策最新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