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鋼鐵行業政策
2017年鋼鐵行業政策
鋼鐵行業是以從事黑色金屬礦物采選和黑色金屬冶煉加工等工業生產活動為主的工業行業。關于鋼鐵行業出臺了哪些相關的政策,有哪些政策值得關注。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關于2017年鋼鐵行業政策,希望你們喜歡!
2017年鋼鐵行業政策
徹底出清“地條鋼”
辛仁周在上述會議上表示,2017年鋼鐵行業去產能的重點是出清“地條鋼”、對違法違規產能嚴格執法、處置僵尸企業三個方面。作為無牌照、無資質的違規產能,地條鋼是指使用劣質廢鋼鐵,經過感應爐等熔化、沒有連鑄連軋,澆鑄在地面成型的煉鋼產能,這種產能不能有效地進行成分和質量控制,存在著嚴重的質量隱患。
關于“地條鋼”的產能總量,官方尚未給出具體數目。全聯冶金商會原名譽主席趙喜子此前表示,目前“地條鋼”產能在8000萬噸左右,2016年“地條鋼”產量大概在5000萬噸,2017年將有望“消滅”這5000萬噸“地條鋼”產能。
辛仁周參加了去年底國務院派出的對河北地區“地條鋼”的調查組,根據他的觀察,“地條鋼”首先要解決的是各地的認識問題。辛仁周介紹,從去年9月份開始,去產能部級聯席會議就要求中鋼協等部門到江蘇等地去摸底“地條鋼”的數量。“由于有些方面不配合,一直難以摸清,查一次一個數,再查就又冒出來一些企業。”
“這是因為地方政府對‘地條鋼’問題的認識嚴重不到位,沒有國家整體利益的大局意識,只要能為地方帶來一時的經濟增長和財政收入就縱容甚至保護‘地條鋼’。‘地條鋼’查了很多年,發了很多文,一直難以徹底打掉,甚至越打越多。”他說。辛仁周表示,今年6月底前將徹底出清這數千萬噸產能。
工信部副部長徐樂江2月17日也重申要在今年6月30日以前,徹底出清“地條鋼”等落后產能。
“執法要嚴”
辛仁周表示,鋼鐵去產能的第二個重點是,綜合運用能耗、環保、安全、質量、標準,嚴格執法。“目前已經有了多項規定和標準,最重要的是執法要嚴,今年不論企業規模有多大,強制性標準前面一律平等,只要有不合規范標準的,必須停下來改造,停改后仍不達標者,則予以關停。”他說。
他透露,工信部聯合十幾個部門制定的《關于利用綜合標準依法依規推動落后產能退出的指導意見》目前正在會簽中,完成后將印發各地。其大體內容也是要求各個相關的執法部門嚴格執行國家的法律、規范和標準,切實使不達標的產能退出。
根據此前工信部公布的該文件的征求意見稿,將以鋼鐵、煤炭、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等行業為重點,通過完善綜合標準體系,加嚴常態化執法和強制性標準實施,推動建立法治化、市場化產能退出機制,爭取到2020年再退出一批產能。值得注意的是,鋼鐵行業的規范管理正在向“有進有出”的動態管理方向轉變。
自2012年啟動開展鋼鐵行業規范管理工作以來,工信部共分三批公布了304家規范企業,約占全國粗鋼總產能的90%。多位受訪專家表示,這一名單將是區分鋼鐵落后產能的重要依據,不過此前這一名單一直是“只進不出”的狀態。
然而,2月9日,工信部發布了第一批擬撤銷規范公告的35家鋼鐵企業名單。據悉,結合去產能工作,規范企業的動態調整將形成三類名單,包括撤銷規范公告企業名單、需整改企業名單和符合規范條件企業名單。
其中對存在違法違規行為,發現國家明令淘汰裝備,將列入去產能任務整體退出,環保、質量、安全、能耗等執法監管中責令停業關閉及以上處罰,停產超過1年以上等情形的企業,予以撤銷規范公告。對存在環保、質量、安全、能耗等執法監管中責令整改等的企業,列入整改企業名單。對列入整改名單的企業,如果下一年度再出現需整改類情形,直接撤銷規范公告。
辛仁周表示,第三個重點是處置僵尸企業。根據其調查,很多企業處于停產或是偶爾生產的狀態,其產能仍在,但企業連年虧損,負債率非常高,其維持不死的主要輸血來源是地方財政和銀行信貸。
“這需要各個相關方的極大配合,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沒有人愿意讓這些企業退出,地方政府不愿意,銀行不愿意,投資者股東不愿意,企業經營者不愿意,企業職工也不愿意。今年將盡最大努力解決這些僵尸企業的問題。”他說。
鋼鐵行業將回調
由于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增加,以及2016年的新一輪房地產熱,鋼材價格自3月以來迅速上漲,大部分鋼鐵企業扭虧為盈。12月9日在一次鋼鐵行業論壇上,全國工商聯冶金商會原名譽主席趙喜子做出上述表述。
中國鋼鐵協會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11月末,中國鋼材價格指數(CSPI)為90.38點,環比上升12.48%,與1月末的57.60比,累計漲幅達56.9%。
鋼價回升提升了鋼鐵企業的利潤,大部分鋼企2016年扭虧為盈。中國鋼鐵協會副秘書長竇力威表示:1到10月份,大中型鋼鐵企業實現盈利287億元,而去年同期虧損385億元。
趙喜子認為,鋼價上升首先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的。2016年中央對以往單純靠貨幣政策刺激投資做法進行調整,重在加強城市基建,全國鋼材市場銷量提升。今年1至8月,全國城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只增加8.1%,但其中的城市基礎建設投資達到7.08萬億,增加了19.7%。他表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含鋼量高,這部分投資消耗鋼材8500萬噸,年化消耗鋼材1億噸。
其次,房地產熱也帶動了此輪鋼價上漲。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2016年1至9月,房地產投資規模同比名義增長5.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1%),房屋新開工面積達12.27億平方米,增長6.8%。趙喜子指出,僅這12億平方米的新開工面積就能消耗鋼材達800萬噸左右,年化消耗鋼材1000萬噸。
“去產能”政策對2016年全國鋼鐵行業的價格攀升也產生重要影響。2016年2月1日,國務院印發《關于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要求從2016年開始,用5年時間壓減粗鋼產能1億至1.5億噸,2016年的去產能目標為4500萬噸。竇力威表示,今年“去產能”任務超額完成,目前各省向國家上報約8000多萬噸。
竇力威指出,中國鋼鐵行業已進入峰值區,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用鋼量的最高階段已經遠去。中鋼協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粗鋼表觀消費量較上年下降了3.4%,2015年較上年下降5.4%。竇力威預計,2016年與2015年基本持平。
產量方面,2016年1到10月,我國粗鋼產量6.73億噸,同比增長0.7%。竇力威介紹,我國粗鋼產量年均復合增長率在“十五”期間是23.3%,“十一五”期間減為10.3%,“十二五”期間進一步減少為4.1%,預計“十三五”期間該值為負。這表明中國鋼鐵工業由增量發展進入到減量發展。
2017年鋼鐵行業政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