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國家對民辦教育政策規定
國家對于民辦教育出臺哪些新的政策,關于民辦教育有哪些政策值得關注的地方。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關于2017年國家對民辦教育政策,希望你們喜歡!
2017年國家對民辦教育政策
實行非營利性和營利性分類管理
《意見》提出,對民辦學校(含其他民辦教育機構)實行非營利性和營利性分類管理。
非營利性民辦學校舉辦者——不取得辦學收益,辦學結余全部用于辦學。
營利性民辦學校舉辦者——可取得辦學收益,辦學結余依據國家有關規定進行分配。
差別化政策 鼓勵政府購買服務
《意見》提出各級人民政府要對非營利性和盈利性民辦學校予以差別化的政策扶持。
對非營利性——在政府補貼、政府購買服務、基金獎勵、捐資激勵、土地劃撥、稅費減免等方面給予扶持。
對盈利性——可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公共服務需求,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及稅收優惠等方式給予支持。
此外,《意見》還從辦學準入條件、辦學籌資渠道、多元合作辦學以及學校退出機制等方面對體制機制進行了創新。
放寬辦學準入條件——社會力量投入教育,只要是不屬于法律法規禁止進入以及不損害第三方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國家安全的領域,政府不得限制。政府制定準入負面清單,列出禁止和限制的辦學行為。
拓寬辦學籌資渠道——鼓勵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前提下開發適合民辦學校特點的金融產品,探索辦理民辦學校未來經營收入、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業務,提供銀行貸款、信托、融資租賃等多樣化的金融服務。鼓勵社會力量對非營利性民辦學校給予捐贈。
探索多元主體合作辦學——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管理、提供專業化服務。積極鼓勵公辦學校與民辦學校相互購買管理服務、教學資源、科研成果。探索舉辦混合所有制職業院校,允許以資本、知識、技術、管理等要素參與辦學并享有相應權利。鼓勵營利性民辦學校建立股權激勵機制。
健全學校退出機制——捐資舉辦的民辦學校終止時,清償后剩余財產統籌用于教育等社會事業。
《意見》統籌教育、登記、財政、土地、收費等相關政策,營造有利于民辦教育發展的制度環境。
財政——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建立健全政府補貼制度,明確補貼的項目、對象、標準、用途。制定向民辦學校購買就讀學位、課程教材、科研成果、職業培訓、政策咨詢等教育服務的具體政策措施。
資助——民辦學校學生與公辦學校學生按規定同等享受助學貸款、獎助學金等國家資助政策。各級人民政府應提高民辦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獲得資助的比例。民辦學校應從學費收入中提取不少于5%的資金,用于獎勵和資助學生。
稅費——對企業辦的各類學校、幼兒園自用的房產、土地,免征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非營利性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享有同等待遇,按照稅法規定進行免稅資格認定后,免征非營利性收入的企業所得稅。
用地——民辦學校建設用地按科教用地管理。非營利性民辦學校享受公辦學校同等政策,按劃撥等方式供應土地。營利性民辦學校按國家相應的政策供給土地。
收費——非營利性民辦學校收費,通過市場化改革試點,逐步實行市場調節價。營利性民辦學校收費實行市場調節價,具體收費標準由民辦學校自主確定。
辦學——擴大民辦高等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設置自主權。民辦中小學校在完成國家規定課程前提下,可自主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社會聲譽好、教學質量高、就業有保障的民辦高等職業學校,可在核定的辦學規模內自主確定招生范圍和年度招生計劃。各地不得對民辦學校跨區域招生設置障礙。
權益——民辦學校教師在資格認定、職務評聘、培養培訓、評優表彰等方面與公辦學校教師享有同等權利。非營利性民辦學校教師享受當地公辦學校同等的人才引進政策。民辦學校學生在評獎評優、升學就業、社會優待、醫療保險等方面與同級同類公辦學校學生享有同等權利。
辦學定位——學前教育階段鼓勵舉辦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堅持科學保教。中小學校要執行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堅持特色辦學優質發展。職業院校應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水平。
隊伍建設——民辦學校要建立健全教育、宣傳、考核、監督與獎懲相結合的師德建設長效機制,加強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建設,加大教師培訓力度。
引進資源——鼓勵支持高水平有特色民辦學校培育優質學科、專業、課程、師資、管理,著力打造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民辦教育品牌。
民辦幼兒園政策解讀
一、國家和政府鼓勵民辦幼兒園教育
2017年,營利性幼兒園在中國首獲官方認可,除了可以進行IPO、上市,其主管部門變更為在工商部門登記。
解讀:營利性民辦幼兒園,依據法律法規規定的管轄權限,幼兒園的審批權放到縣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
二、自主定費,結合實際特色做幼兒教育
實行分類收費政策,規范民辦幼兒園收費。非營利性民辦幼兒園收費,通過市場化改革試點,逐步實行市場調節價,具體政策由省級人民政府根據辦學成本以及本地公辦教育保障程度、民辦幼兒園發展情況等因素確定。營利性民辦幼兒園收費實行市場調節價,具體收費標準由民辦幼兒園自主確定。政府依法加強對民辦幼兒園收費行為的監管。
解讀:這一條,可認為是對幼兒園經營上的利好,對于存量幼兒園資產來說,提價是其未來主要業績增量渠道,分類收費政策之后,民辦幼兒園,尤其是營利性民辦幼兒園可實現市場價格調節機制,由民辦幼兒園自主確定,故幼兒園收費可依照市場調高收費或者調低收費。
三、2017將實施分類管理
幼兒教育分為盈利和非盈利兩種經營方式,2017年幼兒園實行分類管理。選擇登記為非營利性幼兒園的,修改幼兒園章程,履行新的登記手續,繼續辦學;選擇登記為營利性幼兒園的,在依法依規進行財務清算、財產權屬確認、繳納相關稅費等程序后,辦理新的辦學許可證,重新登記,繼續辦學。國家只是在稅費優惠、用地、收費等方面,將對非營利性和營利性民辦幼兒園實行差別化扶持政策。
解讀:
1、非營利性民辦幼兒園舉辦者將不取得辦學收益,辦學結余全部用于辦學。
2、營利性民辦幼兒園舉辦者可以取得辦學收益,辦學結余依據國家有關規定進行分配。
四、擴大辦學資金來源
擴大辦學資金來源,創新金融工具將更加活躍。鼓勵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前提下開發適合民辦幼兒園特點的金融產品,探索辦理民辦幼兒園未來經營收入、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業務,提供銀行貸款、信托、融資租賃等多樣化的金融服務。
解讀:對于辦學的資金來源,有了更多鼓勵和引導,未來ABS、融資租賃等方案,在辦學上或將出現較靈活的運用,對于辦學者來說,可認為是融資方面的利好;對于資本方來說,也有了更多、更正規的渠道來進行辦學方面的融資。
五、政府向民辦園購買服務
民辦教育迎來市場化時代,有利于民辦教育企業的業務開展。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管理、提供專業化服務。積極鼓勵公辦幼兒園與民辦幼兒園相互購買管理服務、教學資源、科研成果。
六、幼兒園的稅收優惠和土地政策
1、非營利性幼兒園政策解讀:對幼兒園自用的房產、土地,免征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用電、用水、用氣、用熱,執行與公辦幼兒園相同的價格政策。在土地政策上,民辦幼兒園建設用地按科教用地管理。非營利性民辦幼兒園享受公辦幼兒園同等政策,按劃撥等方式供應土地。
2、營利性幼兒園政策解讀:按國家按科教用地管理的政策供給土地。只有一個意向用地者的,可按協議方式供地。需要征收增值稅、企業所得稅,但其他稅收優惠仍然維持。其實小編認為從政策來看,不管營利還是非營利,民辦幼兒園都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支持,從市場準入到師資力量、教學方向、學生資助,都有明確的優惠扶持政策。而營利與非營利的主要區別,就是看賺的錢是拿來給股東分紅,還是繼續投入幼兒園建設運營。部分社會資本考慮到回報問題,會考慮開辦營利性幼兒園。
解讀:從政策來看,不管營利還是非營利,民辦幼兒園都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支持,從市場準入到師資力量、教學方向、學生資助,都有明確的優惠扶持政策。而營利與非營利的主要區別,就是看賺的錢是拿來給股東分紅,還是繼續投入幼兒園建設運營。部分社會資本考慮到回報問題,會考慮開辦營利性幼兒園。
2017年國家對民辦教育政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