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乳制品政策
2017乳制品政策
乳制品:以牛羊奶等為主要原料,經加工制成的各種食品,也叫奶油制品。最近乳制品行業有哪些新的變動,關于乳制品有哪些新的政策發布。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關于2017乳制品行業政策,希望你們喜歡!
2017乳制品行業政策
一、新食品安全法提高對乳制品行業的要求
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已于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這部被稱為“史上最嚴”的食品安全法律,相比于舊版《食品安全法》,除加強了對食品安全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明確了對食品生產經營者的“誠信自律”要求及建立食品安全追溯體系,保證食品可追溯的要求,還對嬰幼兒配方食品做出了專門的規定。新法加強了對乳制品行業誠信經營的要求,對生產經營者應承擔的各項法定義務和要求作出了規定,如依法取得生產經營許可,建立索證索票、進貨查驗、出廠檢驗記錄制度,履行對不安全食品的召回和停止經營義務等。
二、乳制品行業在去庫存后增速回升
2014年乳制品制造行業銷售收入為3,298億元,同比增長18.07%;2015年1-9月,銷售收入達到2,443億元,同比增長2.35%。2014年乳制品制造行業利潤總額為225億元,同比增長25.63%;2015年1-9月,利潤總額達到159億元,同比增長8.37%。2015年,乳制品制造行業銷售收入和利潤增幅大降,是因為乳制品行業同時面臨庫存增加和需求驟降等問題。據調研,目前乳制品行業去庫存的效果比較好,同時人們對乳制品的需求有所增加,行業可能在2016年后恢復中高速增長。
三、中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消費水平的持續提升
隨著現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鮮奶、乳制品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需求量也越來越多,可以說鮮奶、乳制品已經成為尋常百姓餐桌不可缺少的食品之一。中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消費水平的持續提升以及對健康的日益關注,將促使國內高端優質原奶需求保持強勁增長,并有望享受高于行業整體的增速。國家、社會以及媒體繼續通過加強監管和監督,不斷促進乳制品行業規范化發展。行業內部產品結構進一步升級,高價位、高附加值的產品逐漸獲得市場青睞。在外部環境和消費需求的共同推動下,乳制品行業銷售額保持穩定增長,原奶的需求以及價格不斷增長。
四、乳制品行業競爭將白熱化
未來,乳制品制造行業的企業既面臨國內企業間的廝殺,也面臨著外來企業的競爭。國內參與競爭的企業眾多,大部分規模較小,價格成為唯一的競爭手段。國內奶源價格高,企業生產成本高漲問題短期內不可能得到解決,加之這些企業自我消化成本能力較差,企業面臨成本上漲和進口奶低成本的雙重擠壓,可能誘使部分企業鋌而走險,違規生產不安全產品,誘發食品安全問題。未來,國內乳制品生產企業的“兩極化”現象將會比較嚴重,就是大型企業將仍然保持較好增長,但是中小企業將面臨復雜情況,可能會停產、破產甚至是倒閉。
五、我國奶價受國際奶價影響大,新西蘭擁有我國原奶定價權
近年來我國進口原奶占比迅速上升,到2014年已經達到17%。進口的增加源于國內外原奶價格差,價差由各國資源稟賦所客觀決定,是長期存在的因素,因而雖然15年由于庫存導致進口占比降低到13%左右,但長期來看仍將繼續提升。進口來源中,新西蘭奶粉占80%以上,我國原奶價格波動與新西蘭的恒天然奶粉拍賣價格的漲跌高度相關,可以說新西蘭已經擁有了我國原奶的定價權,而這個影響力還將進一步擴大。
六、資源稟賦的劣勢導致高養殖成本將長期存在
由于較高的奶牛養殖成本以及較低的單牛產量,我國生鮮乳生產成本相比于其他主要產奶國高出不少。成本的高企來源于我國資源稟賦方面較大的差距以及較為落后的生產工藝:一是現階段我國規模化養殖、機械化程度較低;二是存欄奶牛品種不夠純正,荷斯坦奶牛流淌著黃牛的血液;三是沒有足夠的耕地和土地支撐規模化牧場的飼料用地和糞污處理,且土地污染嚴重;四是飼草質量較差,大量使用低質粗飼料,全株青貯使用比例低,并且青貯質量難以控制。
隨著我國規模化養殖占比的提升,成本問題將有所緩解,但這將是一個較為緩慢的過程;此外,我國奶牛品種、土地資源差、飼草質量差等問題即使在長期內也難以解決。因此,這些資源稟賦方面的劣勢將導致我國原奶生產成本高的現象長期存在。
七、乳制品產量預測
2015年1-10月,中國乳制品產量達到2,286.3萬噸,同比增長4.27%;2016年1-9月,中國乳制品產量達到2,195.6萬噸,同比增長7.5%。據2016-2021年中國乳制品行業市場供需前景預測深度研究報告數據顯示,2016年1~11月,全國乳制品行業累計完成產量2729.3萬噸,同比增長7.5%。
乳制品十大品牌排行
1、伊利
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唯一一家進入全球乳業8強的亞洲乳企,伊利集團下設液態奶、冷飲、奶粉、酸奶和原奶五大事業部,所屬企業130多個,生產的“伊利”牌雪糕、冰淇淋、奶粉、奶茶粉、無菌奶、酸奶、奶酪等1000多個品種通過了國家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的綠色食品認證。國際化是伊利集團的重要戰略。目前,伊利在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等乳業發達地區構建了一張覆蓋全球資源體系、全球創新體系、全球市場體系的骨干大網。
2、蒙牛
內蒙古蒙牛乳業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99年8月,總部設在內蒙古和林格爾縣盛樂經濟園區,2004年在香港上市。蒙牛乳業成立16年來,已形成了擁有液態奶、冰淇淋、奶粉奶酪等多品的產品矩陣系列,擁有特侖蘇、純甄、優益C、未來星、冠益乳、酸酸乳等拳頭產品,為消費者的點滴幸福不斷創新。近年來,蒙牛著力整合全球優勢資源,先后與丹麥Arla、法國Danone、美國WhiteWave、新西蘭AsureQuality達成戰略合作,快速實現了與國際乳業接軌。
3、光明
光明乳業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國資、社會公眾資本組成的產權多元化股份制上市公司,從事乳和乳制品的開發、生產和銷售,奶牛的飼養、培育,物流配送,營養保健食品開發、生產和銷售等業務,是目前國內最大規模的乳制品生產、銷售企業之一。公司擁有世界一流的乳品研究院、乳品加工設備以及先進的乳品加工工藝,主營產品包括新鮮牛奶、新鮮酸奶、乳酸菌飲品、常溫牛奶、常溫酸奶、奶粉、奶酪、黃油等多個品類。
4、娃哈哈
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于1987年,前身為杭州市上城區校辦企業經銷部,現已發展成為中國規模最大、效益最好的飲料企業。主要生產含乳飲料、飲用水、碳酸飲料、果汁飲料、茶飲料、保健食品、罐頭食品、休閑食品等8大類100多個品種的產品。
5、養樂多
“養樂多”又名Jahurto”,意即酸奶。是一種風靡全球的、每瓶至少含有100億特殊活性乳酸菌的乳飲品。養樂多公司是日本最大的乳酸菌發酵制品生產企業,“干酪乳酸桿菌代田株”是最早在1930年,日本醫學博士代田稔發現獲得的一種活性乳酸桿菌。
6、三元
三元集團是經北京市政府授權經營的國有獨資公司,經過五十多年的發展,現已成為以農牧業為基礎的大型企業集團。集團現擁有總資產100億元,員工近2萬人,下轄12個國營農場、20家專業公司、41家中外合資合作企業、3家境外公司,其中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已在國內A股上市。三元集團與世界著名的食品企業進行合資合作,先后引進麥當勞快餐、荷美爾肉食品、丘比沙拉醬系列、八喜冰激凌、太陽葡萄酒、安德魯水果制品等知名品牌,深受消費者喜愛。
7、雀巢
雀巢公司,由亨利·雀巢(HenriNestle)于1867年創辦,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湖畔的韋威,在全球擁有500多家工廠,為世界上最大的食品制造商。公司起源于瑞士,最初是以生產嬰兒食品起家,以生產巧克力棒和速溶咖啡聞名遐邇。雀巢全脂奶粉,源自純鮮牛奶。
8、君樂寶
君樂寶的發展歷程可以說是中國民營企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歷史縮影。從上個世紀90年代一口大鐵鍋、三五個工人,沿街串巷挨門上,發展成為橫跨低溫、常溫、奶粉三大領域。君樂寶產品涵蓋低溫發酵乳、常溫液態奶、嬰幼兒配方奶粉三大領域。包含君樂寶奶粉、君暢、開啡爾、純享、每日活菌、優致牧場等,共計60多個品項的龐大產品矩陣。
9、百吉福
法國保健然集團(BONGRAINGroup)專注于奶酪和特色奶制品領域,是全球最大的特色奶酪制造商,擁有超過50年的奶酪制作歷史和世界頂級的各種奶酪生產工藝。百吉福銷售網絡遍布歐洲、亞洲和美洲。1998年,百吉福開始在中國建立銷售渠道。作為歐洲及世界最大的奶酪供應商之一,保健然集團通過其遍布世界七大洲的100多家具有國際化標準的生產機構向消費者提供品類繁多、營養豐富、味道鮮美的優質奶酪產品。集團在全世界的員工超過18500人,每年收集加工的鮮奶超過30億公升,產品銷售到全球124個國家。
10、惠氏
惠氏是全球500強企業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以研發為基礎的制藥和保健品公司之一。惠氏在研究、開發、制造和銷售藥品、疫苗、生物制品、營養品和非處方藥品等方面處于全球領先地位。惠氏的主要業務部門有惠氏藥物部、惠氏健康藥物部和FortDodge動物保健品部等。到目前為止,惠氏在華業務已包括了營養品、處方藥和非處方藥等領域。
2017乳制品行業政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