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環保政策分析
2017環保政策分析
環保決策關系到人類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是研究者關注的重要問題。對于環保政策出臺了哪些新的政策值得關注的地方。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2017環保政策分析,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2017環保政策分析
1、實現中央環保督察全覆蓋,適時組織開展督察“回頭看”。
2、繼續加強環境立法,推進水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規制修訂工作。
3、推進突發環境事件環境影響和損失評估,支持重特大突發環境事件環境民事公益訴訟。
4、加快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積極指導京津冀和長江經濟帶14個省市完成此前劃定任務。
5、持續推進大氣污染治理,完善大氣環境管理制度,部署推進O3污染防治。
6、加大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散煤和小散亂污企業群治理、中小鍋爐淘汰、揮發性有機物減排等工作力度。
7、深化機動車環境管理。
8、加強重污染天預測預報和預警會商,繼續強化重污染天氣應對。
9、深入推進水污染治理,以貫徹落實《水十條》為主線,督促落實地方政府責任。
10、配合住建部門加大黑臭水體整治力度;推進飲用水水源規范化建設。
11、指導各地開展2.8萬多個建制村的環境綜合整治。
12、各地工業集聚區要在2017年底前按規定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并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裝置。
13、全面實施《土十條》,全面啟動土壤污染狀況詳查,開展建設用地土壤環境調查評估,加快土壤污染防治法立法。
14、繼續推動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技術應用試點和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建設。
15、穩步推進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
16、加快排污許可制實施步伐,盡快形成以排污許可為核心、精簡高效的固定源環境管理制度體系。
17、推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改革,加強改革試點的協調指導、跟蹤評估和督促檢查。
18、制定相關鑒定評估技術指南。
環保深度解讀
2017年全國兩會熱點環保
聚焦兩會議題:“美麗中國”如何驅霾除污?
近年來的兩會輿論場中,如果找一個與中國國土上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的話題,這個話題非“環保”莫屬。
過去的一年,“APEC藍”一詞因承載中國民眾對清新空氣的期待而遠播四海,而今年春節期間,大江南北數十城市的PM2.5爆表,讓“春節霾”成為輿論爭議話題。
如何驅散霧霾,留住藍天?這是近年來,民眾對于全國兩會環保議題的最現實關切。
其實,除了大氣污染,去年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全國近六成地下水水質差,耕地土壤點位超標率達19.4%。
中共首次提出“美麗中國”的概念,“生態文明建設”也寫入黨章。
但是,在應接不暇的環境污染數據曝光之后,中國的“美麗”愿景該如何變成現實?依舊是今年全國兩會的焦點議題。
相關媒體報道
華媒:美麗中國要“驅霾”須敢于“割肉”
法國《歐洲時報》8日刊載社論指出,“美麗中國”是“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發展與環境矛盾的當今中國,治理環境污染就要敢于割自身“發展”之“肉”。
文章摘編如下:
在“中國夢”的構成中,“美麗中國”概念的分量越來越重。
兩會開幕,“陰霾”壓城,對領導層、人大代表與政協委員們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增加壓力的好事。
以抗擊“非典”名揚天下的鐘南山院士的記者會上,“霾”也是唱主角。
鐘院士稱,北京近年肺癌發病率年增2.4%(吸煙致癌率穩中有降),罪魁也是空氣污染。
2008年奧運會前后,北京空氣質量極好,藍天白云。
這就是說,只要有決策,只要傾力去做,就會有成果,治污染亦然。
就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汪洋所說“改革是割肉”,為“驅霾”,確實到了“割肉”的時候了。
治霾確實需割自身“發展”之“肉”。
其實,“割肉論”雖生于今年“兩會”,但這種思維,已經存在于領導層的思路之中。
溫家寶定位明年增長率,比國際經濟學家預測的都要低,就是在向中國向世界說:要使“轉型”之改革成功,要“割”GDP之“肉”。
那么,也就是說,要治霾,要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要我們子孫后代比我們水更清山更綠,肺癌更少,身體更健康,經濟發展必須有所為,有所不為或少為。
發展與環境的矛盾,不僅是今天的中國,也是世界面臨的挑戰。
日前,法國在汽車業嚴重萎縮,大量裁員的危機背景下,法國政府環境部長還是提出要終結法國汽車業拳頭產品—柴油車,就是為減尾氣排放。
這對法國汽車業來說,恐怕說“割肉”都太輕了,不啻于自殺。
對此,工業振興部長就沒想通,認為代價過于沉重。
無獨有偶:近日,法國三大汽車廠商異口同聲,關歐洲工廠,與中國聯手,做中國市場。
中國汽車業大佬們,也津津樂道于此。
但是,中國人“霾”中天問應該是:中國還有多少好空氣,可消化外國車的尾氣?全球汽車都覬覦中國的大市場,但中國大城市道路擁堵,空氣污染,市場越大,錢賺得越多,前途就更加霧霾深重。
攜新一代領導人改革之銳氣,積30年改革成功之經驗,有“執行力”傲視世界之政府,面對一個比歐洲更寬裕的“割肉”空間,此時不“割”,更待何時?
人民網:為了中國更美麗減排驅霾更發力
加大了力度環保引關注
從去年11月至今年2月,日本麗澤大學教授梶田幸雄幾乎每月都要訪問北京一兩次。
他說,最近幾次去北京都是晴天,空氣很不錯,切身感受到中國治理大氣污染的成就。
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教授塔夫羅夫斯基在最近出版的書籍《神奇的中國》中記述了中國政府為治理污染所付出的努力。
他在書中稱,中國正轉變粗放型的發展理念,從“唯GDP(國內生產總值)論”到重視綠色GDP。
塔夫羅夫斯基表示,他在中國親眼目睹了政府采取的環保措施,政府在大城市對車輛限行、搬出重工業企業等。
最近一兩年來,無論在中國的東部還是西部地區,他看到的風能發電設備越來越多。
去年APEC會議期間,“APEC藍”一時成為街頭巷尾熱議的關鍵詞。
主席在APEC歡迎宴會上表示:“我希望并相信通過不懈的努力,APEC藍能夠保持下去。
”他說,我們正在全力進行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我希望北京乃至全中國都能夠藍天常在,青山常在,綠水常在,讓孩子們都生活在良好的生態環境之中,這也是中國夢中很重要的內容。
握緊了拳頭成果獲贊譽
面對嚴峻形勢,中國已經行動起來了。
中共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明確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建設美麗中國。
中國的決心有目共睹。
底,中美雙方共同發表《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宣布各自2020年后的行動目標。
美國計劃于2025年實現減排28%。
中國計劃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且將努力早日達峰,并計劃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0%左右。
分布在全球的6000萬華僑華人也在摩拳擦掌,愿為家鄉的青山綠水盡一份力。
“如果環保部、中國僑聯聯合成立‘中華環境保護治理海外委員會’,由海外學者、專家、環保產品生產企業、愛國華僑共同組成,為國家治理環境獻計獻策,我絕對第一個報名。
加拿大加中友誼發展促進會會長王家明道出了海外僑胞的赤子之心。
有關注、有力度、有決心,中國與千千萬萬的海外華僑華人一起,正握緊了拳頭,全心呵護生態環境。
開闊了思路海外獻計謀
歐洲、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都經歷過工業大污染。
經過了30多年工業化發展的中國該如何避免重復這個過程?受訪者四處“尋寶”、紛紛建言獻策。
改變要從觀念開始。
加拿大華商發展基金會主席龐燕提出:“要把環保放到首要位置。
在加拿大,有不少項目就因為過不了環保關而下馬;要加強環保管理力度;要提高全民的環保意識。
在日中國科學技術者聯盟會長楊克儉介紹了日本的模式:“日本內閣府于2007年6月1日正式提出了‘環境立國’的八大戰略,通過一系列政府行為和企業行為來實施。
事實上,節能環保產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
根據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到,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有望達到4.5萬億元,成為國民經濟新的支柱產業。
法國Mbos香港分公司副總經理馮彬霞介紹說:“我們公司給鞍鋼企業做的煤焦油蒸餾工廠和瀝青改良裝置,不但有效避免企業的有害氣體排放到空氣中污染環境,而且通過廢氣提煉后,垃圾變寶二次銷售還可以給企業創收。
我們一些客戶的合同投入是上億人民幣,3年左右即可收回成本。
除了觀念的改變,相應的體制機制也必須健全。
中加建交委員會副主席張菁認為可以借鑒加拿大的經驗:“加拿大政府非常重視污染治理與預防污染。
從1988年至1999年,加拿大出臺了包括《環境保護法》、《加拿大環境評價法》等在內的多部環保法令。
此外,環境保護已是世界性議題。
全美中國大西南同鄉聯合會理事長廖中強認為,“環保很重要,但環保的話語權和國際博弈也不能忽視。
綠色發展多領域迎機遇
藍天保衛戰持續 大氣污染防治政策再加碼
據環保部大氣司司長劉炳江透露,下一步,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將重點從工業綜合治理、揮發性有機物污染的防治和散煤清潔化治理三方面推進。涉及的部分具體政策包括:加強工業企業排污設施的改造,重點推動冶金、建材、燃煤鍋爐三個行業實施污染治理的升級改造;加強VOC綜合治理;推動散煤污染治理,加快能源結構調整等。
劉炳江說,近年來,已陸續出臺火電、鋼鐵、水泥、平板玻璃、陶瓷鍋爐等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環保部今后將充分利用電力行業超低排放改造的技術成果和經驗,帶領其他行業環保技術進步,推動冶金、建材、燃煤鍋爐三個重點行業實施污染治理的升級改造。
隨著VOC排放量的日益增大,VOC污染治理已成為當前我國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中的薄弱環節。對此,劉炳江指出,現在的VOC治理技術參差不齊,尚未形成具有帶動能力的龍頭企業,VOC監測能力不足,在線監測設備無法滿足監管要求,這對環保產業而言既是機遇也是考驗。
“環保部近期將出臺’十三五’揮發性有機污染物防治工作方案的征求意見稿,提出‘十三五’期間我國VOC污染防治工作的總體要求、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劉炳江說,將強化重點地區,包括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武漢及周邊,遼寧中部、陜西關東等大氣污染較重地區的VOC污染防治。在全國深入推進石化、化工、包裝印刷等重點行業的VOC污染防治工作,對石化、化工、包裝印刷等重點行業全面加強全國性的精細化管理,實施源頭控制、源頭預防、過程控制和末端治理等措施,降低VOC的排放,推廣低VOC含量的產品。
在散煤清潔化治理方面,劉炳江表示,散煤使用是我國當前大氣污染治理的薄弱環節,是冬季重污染天氣頻發的原因之一。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打好藍天保衛戰,全面實施散煤綜合治理,環保部會同有關部門、地方政府出臺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財政部、住建部、環保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了關于決定開展中央財政支持北方地區冬季采暖清潔取暖試點的通知,推進清潔取暖替代散煤燃燒,形成了示范帶動作用。
環保裝備業領軍綠色制造發展
作為為全社會提供產品和消費原料、為各領域提供裝備的領域和部門,工業的綠色發展至關重要。按照《中國制造2025》的具體部署,工信部正全面推進綠色制造產業發展。
工信部節能司處長郭庭政在會上透露,在大力發展綠色制造產業方面,工信部下一步的主要考慮是,把工作重心聚焦到發展壯大節能環保、新能源裝備、新能源汽車等綠色制造產業上,培育綠色發展新動能。而環保裝備行業作為環保技術的重要載體,也是環境保護的重要物質基礎和環保產業的核心內容,工信部將把環保裝備行業作為推動綠色產業發展的重要引擎。
郭庭政說,要全面提升環保裝備制造業的水平,工信部將著力推動五方面工作:一是統籌推進環保制造業發展,將出臺推進環保裝備產業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十三五”期間行業發展的總體思路和目標。二是提升環保技術水平,將組織推動重大環保裝備產業化應用示范工程,加快推進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環保成果的轉化,優先推動關鍵核心技術產業化,定期修訂并發布國家鼓勵的重大環保技術裝備目錄,引導企業選用先進技術和產品。今年正在修改第三期的環保裝備技術目錄,年底前可望發布。三是引導環保行業集約化發展,引導向優勢企業集中。目前已制定出大氣裝備治理的規范條件,并發布了符合條件的企業名單,本月內還將發布第二批的企業名單。四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動現有的資金渠道以及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等綠色金融方式支持重大環保技術的攻關和推廣。五是引導環保裝備走出去,利用傳統產業轉型的機遇,推進環保企業聯合國內大型企業共同抱團走出去,加強國內外企業信息技術和項目的交流合作,擴大中國自主品牌的環保裝備在國際市場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環保產業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和廣闊的市場空間,打好藍天保衛戰,我們會把大氣污染治理的要求有效地轉化為環保產業發展的市場需求,有效地促進重大環保技術裝備產品的創新開發與產業化的應用,實現產業經濟效益、管理效益的雙豐收。”劉炳江說。
猜你感興趣:
2.2017環保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