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居家養老政策
2017居家養老政策
居家養老(服務),是指以家庭為核心、以社區為依托、以專業化服務為依靠,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決日常生活困難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化服務。居家養老的新政策有哪些值得關注的新消息。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關于2017居家養老政策,希望你們喜歡!
2017居家養老政策
政策盤點
1.《河北省居家養老服務條例》
《河北省居家養老服務條例》于2016年12月2日經河北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通過,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
2. 《寧夏回族自治區養老服務促進條例》
《寧夏回族自治區養老服務促進條例》于11月30日經寧夏自治區十一屆人大會第二十八次會議審議通過,自2017年1月1日正式實施。
3.《合肥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
2016年11月28日,合肥市人大會召開新聞發布宣布《合肥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將于2017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4. 《貴州省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
《貴州省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于2016年11月24日經貴州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通過,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
背景調查
自1999年河北進入老齡化社會以來,老年人口以年均3%左右的速度迅速增長。據了解,河北省是老年人口大省,截至2015年底,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1212.49萬,占總人口的16.3%;到2020年占比將達18%,接近中度老齡化社會,養老任務極為艱巨。
寧夏已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階段,截至2015年底,全區60歲以上戶籍老年人口83.8萬,占全區總人口的12.6%;其中,80歲以上人口9.36萬,占老年人口的11.2%。預計到2020年,老年人口將達到100萬以上,占全區總人口的15%左右。
據合肥市政府公布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14年末,合肥市60歲及以上人口數為1030.9萬人,占總人口的16.95%,65歲及以上人口為692.8萬人,占總人口的11.39%。《合肥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的出臺,是安徽省在日益增長的養老需求下的首次政策試水。
根據2015年貴州省1%人口抽樣調查數據推算:2015年,貴州省60歲及以上人口534.01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為15.10%,比重高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2.25個百分點,高于全國1.78個百分點,貴州省老齡化速度已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國際上通常把60歲及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比重達到10%,或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達到7%,作為一個國家或地區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標準。當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20%時,社會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30%時,社會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出臺政策的四個地區均已接近中度老齡化階段。養老需求不斷增長,養老問題迫在眉睫。根據我國養老的9073格局顯示,目前居家養老仍是養老的主要方式,這種情況下,各地區政府部門不斷出臺保障、補貼居家養老,鼓勵相關機構、社區、子女等參與養老體系建設,解決養老難題,實現老有所養。
居家養老的發展優勢
適合國情
中國人的養老觀念傾向于選擇居家養老。根據有關調研,選擇居家養老的老年人占90%,只有約10%的老年人選擇機構養老。在這種情況下,政府、社區、養老機構如何把養老服務延伸到居家養老的老年人,滿足他們對社會化養老服務的需求,是必須著力解決的一個現實問題。同時,我國失能老人、高齡老人、空巢老人數量巨大。這部分人多數分散居住在各自家庭中,其養老不僅有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問題,更有醫療護理問題。居家養老服務人員具有一定醫療護理知識和技能,能較好解決這些問題。
我國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還不能滿足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的需求,絕大多數老年人只能選擇居家養老。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每千名老年人擁有床位要達到30張。但目前,全國養老機構僅有床位390萬張,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只有20.5張,離綱要提出的標準還有很大缺口。選擇機構養老的老年人盡管只占10%,但這部分老年人的絕對量在2000萬人以上。所以,能夠入住養老院(老年公寓、托老所)的只是很少一部分老年人,很多地方存在養老院一床難求現象。
還應看到,與發達國家在經濟高度發展基礎上步入老齡化社會不同,我國是在經濟發展水平還比較低的階段就進入老齡化社會,呈現典型的“未富先老”特征。由于經濟不發達,人均收入水平比較低,絕大多數老年人收入水平更低。居家養老服務費用較低,適合一般家庭的經濟承受能力。
特點鮮明
居家養老服務是一種既不同于家庭保姆、也不同于一般意義上家政服務的獨特養老方式。
居家養老服務是專業性強的服務。以中國紅十字總會事業發展中心開展的曜陽保姆服務為例,從事曜陽保姆服務的醫護人員都經過專業培訓,特別是經過專業醫療護理知識和職業技能培訓。盡管現在許多保姆和家政服務人員也要經過一定的專業培訓,但曜陽保姆的培訓要求更嚴格,要求護理人員掌握必備的醫療護理、醫療急救知識和專業技能。
居家養老服務是公益性或準公益性服務。家政服務是一種市場化服務,完全按市場規律運作。居家養老服務則是一種公益性或準公益性養老服務,比如收費采取的是優惠價格,甚至是免費半免費的。居家養老服務之所以能夠成為一種公益性或準公益性養老服務,主要得益于提供這些服務的養老機構、社區組織、志愿者等的無私奉獻,以及社會各方面獻出的愛心,比如物資捐助和現金捐贈等。
居家養老服務是針對特定人群的服務。中國紅十字總會事業發展中心于2014年5月在江蘇省揚州市啟動的“曜陽關愛失能老人行動——曜陽保姆服務”試點,服務的對象就是經過民政部門篩選的300位生活困難的失能老人。家政服務面向的是全體有需求的家庭,服務的內容是全方位的。曜陽保姆服務則是面向居家養老的生活困難失能老人,主要提供醫療護理服務和人文關懷服務。一些養老機構、社區、志愿組織提供的居家養老服務內容可能更廣泛。
優勢明顯
居家養老服務是經濟高效的養老服務方式。同機構養老相比,居家養老服務是一種投入小、經濟和社會效益高的養老方式。以曜陽保姆服務為例,它依托現有的老年公寓、醫療機構和托老所,組織醫護人員入戶服務。同機構養老需要興建養老院相比,這種方式大大節省了基建和各種配套費用。實際上,曜陽保姆服務已經成為沒有圍墻的養老院,是真正意義上的社會化養老院,把納入保姆服務對象的老年人家庭聯結成了一個巨型養老院。曜陽保姆服務作為整個曜陽養老服務體系的一種模式,投入較小,但解決了眾多老年人的養老服務問題,創造了巨大社會效益。
2017居家養老政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