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久久伊人精品综合,亚洲一区精品视频在线,成 人免费va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黄网,99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亚洲毛片多多影院,精品久久久无码人妻中文字幕,无码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學習啦>創業指南>辦事指南>政策法規>

2017上半年形勢與政策論文

時間: 嘉敏1004 分享

  形勢與政策課是以國內外主流形勢和重大政策為基本內容的高校必修課。上半年的形勢與政策有哪些先關的內容。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關于2017上半年形勢與政策論文,希望你們喜歡!

  2017上半年形勢與政策論文篇1

  “一帶一路”是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它將充分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臺。“一帶一路”不是一個實體和機制,而是合作發展的理念和倡議,是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臺,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主動地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一帶一路”的建設不僅不會與上海合作組織、歐亞經濟聯盟、中國—東盟(10+1)等既有合作機制產生重疊或競爭,還會為這些機制注入新的內涵和活力。今天小編要與大家分享的是1500字形勢與政策論文:一帶一路相關內容,具體內容如下,歡迎參考閱讀!

  論文摘要:“一帶一路”作為中國首倡、高層推動的國家戰略,對我國現代化建設和屹立于世界的領導地位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提出,契合沿線國家的共同需求,為沿線國家優勢互補、開放發展開啟了新的機遇之窗,是國際合作的新平臺。“一帶一路”戰略在平等的文化認同框架下談合作,是國家的戰略性決策,體現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贏的精神。作為歷史上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福建自貿區應抓住機遇,進一步深化與東盟在各個層面的經濟合作。 關鍵詞:“一帶一路”;自貿區。

  論文正文:

  一帶一路”戰略與福建自貿區建設

  一、“一帶一路”概念由來

  2013年9月7日,主席訪問哈薩克斯坦時首次提出了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倡議;同年10月,主席在印度尼西亞國會發表演講時提出,中國愿同東盟國家發展好海洋合作伙伴關系,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2014年3月,主席在訪問歐洲時表示,要把中歐合作和“絲綢之路經濟帶”等重大洲際合作倡議結合起來,以構建亞歐大市場為目標,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2014年5月21日,在亞信峰會上做主旨發言時指出:中國將同各國一道,加快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盡早啟動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更加深入參與區域合作進程,推動亞洲發展和安全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在2014年11月8日舉行的加強互聯互通伙伴關系對話會上,主席強調,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互聯互通相融相近、相輔相成。如果將“一帶一路”比喻為亞洲騰飛的兩只翅膀,那么互聯互通就是兩只翅膀的血脈經絡。

  二、 “一帶一路”的戰略意義

  “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即“一帶一路”)這一倡議順應了時代要求和各國加快發展的愿望,提供了一個包容性巨大的發展平臺,能夠把快速發展的中國經濟同沿線國家的利益結合起來。

  1、 順應了中國要素流動轉型和國際產業轉移的需要。

  在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經濟發展水平低下,我們亟需資本、技術和管理模式。因此,當初的對外開放主要是以引進外資、國外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模式為主。有數據顯示,1979至2012年,中國共引進外商投資項目763278個,實際利用外資總額達到12761.08億美元。不可否認,這些外資企業和外國資本對于推動中國的經濟發展、技術進步和管理的現代化起到了很大作用??梢哉f,這是一次由發達國家主導的國際性產業大轉移。而今,盡管國內仍然需要大規模有效投資和技術改造升級,但我們已經具備了要素輸出的能力。據統計,2014年末,中國對外投資已經突破了千億美元,已經成為資本凈輸出國。“一帶一路”建設恰好順應了中國要素流動新趨勢。“一帶一路”戰略通過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這“五通”,將中國的生產要素,尤其是優質的過剩產能輸送出去,讓沿“帶”沿“路”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共享中國發展的成果。

  2、 順應了中國與其他經濟合作國家結構轉變的需要

  中國早期的對外開放可以說主要針對的是發達國家和地區。而今,經濟面臨著全面轉型升級的重任。長期建設形成的一些產能需要出路,而目前世界上仍然有許多處于發展中的國家卻面臨著當初中國同樣的難題。因此,通過“一帶一路”建設,幫助這些國家和地區進行比如道路、橋梁、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幫助他們發展一些產業比如紡織服裝、家電、甚至汽車制造、鋼鐵、電力等,提高他們經濟發展的水平和生產能力,就順應了中國產業技術升級的需要。[1]

  3、 推動多邊合作

  一帶一路戰略將是上海合作組織、歐亞經濟聯盟、中國—東盟(10+1)、中日韓自貿區等國際合作的整合升級,也是我國發揮地緣政治優勢,推進多邊跨境貿易、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

  三、福建自貿區在國家“一帶一路”建設中的特殊地位和獨特作用

  1、特殊地位

  (1)歷史上福建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發祥地。

  我省的泉州、福州和漳州,都是歷史上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其中,泉州港是“海上絲綢之路”鼎盛時期即宋元時期的主港之一,被譽為當時的“東方第一大港”,曾與近百個國家和地區有密切往來,海外貿易的繁盛給泉州帶來豐富的多元宗教、民族、文化,并與當地宗教、民族、文化相融合共發展。福州港是我國東南沿海重要通商口岸,唐、五代時達到全盛,與廣州、揚州、明州并列為唐代四大貿易港口,明代隨著鄭和船隊在此駐泊與揚航,福州港的商貿地位不斷提升。以月港為中心的漳州是明代中后期至清代前期中國東南沿海地區海外交通貿易的中心,是這一時期中國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港口城市。

  2、獨特作用

  (1)發揮海西的先行先試作用。

  福建一直是全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可以用好用足用活中央賦予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優惠政策,發揮平潭綜合實驗區、廈門深化兩岸交流合作綜合配套改革試驗、泉州市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綜合改革試驗和支持福建省深入實施生態省戰略加快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的若干意見等先行先試優勢,積極作為,成為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先行區。

  (2)發揮閩籍華僑華人深厚的人脈作用。

  “一帶一路”建設,核心要靠人。綜觀歷史上的“一帶一路”建設就是靠人走出來的、靠人干出來的,其中華僑華人是當之無愧的先行者、見證者和實踐者。目前華僑華人已經融入到“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各方面,發揮好他們的人脈作用,既是我國實現與周邊地區全面融合的關鍵,也是福建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區別于其他地區的最重要特色。據統計,東南亞2000多萬華僑華人中有1000多萬祖籍福建,2012年福布斯億萬富豪榜中,東南亞華商有30位,24位是閩籍。加上與東盟關系緊密的兩岸三地閩籍人脈資源, “海外福建”人的總數不比現有福建人口少,這是我們最寶貴的資源和最大的優勢,可以成為促進“一帶一路”社會、文化和人文的深度融合的重要紐帶。

  2017上半年形勢與政策論文篇2

  淺析中國宏觀經濟形勢與政策建議

  摘要:2013年中國工業及實體經濟部門稍顯低迷,房建市場交易相對活躍;生產價格與生產者購進價格下降;新增就業人數增多;內需有所不足。認為經濟需求不足與金融結構變化密切相關。對影響未來經濟發展的因素有:發達國家經濟增長與新興經濟體發展的不確定性、人民幣匯率大幅度升值將影響出口、投資規模下降將、消費增長將保持平衡、通脹壓力有所減輕、金融風險不容忽視等。建議應該抓住現在經濟有較快增長的潛力的時機,盡可能挖掘這個潛力,使經濟保持較快增長的勢頭;同時加大財稅政策力度,把握貨幣政策力度與結構;適當放慢人民幣升值步伐;加大國際熱錢的審查力度;調控目標至合理區間等。

  關鍵詞:宏觀經濟;人民幣升值;金融風險;合理的調控目標

  基于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3年整個國民經濟運行狀況和主要數據,本文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分析對整個宏觀經濟形勢做分析與判斷。一是當前的經濟形勢;二是關于金融形勢;三是對影響未來經濟發展的因素進行分析;四是對宏觀調控政策的建議。通常宏觀經濟的發展狀況主要由四個方面反映,即宏觀調控的四大目標:經濟增長、通貨膨脹、就業和國際收支平衡。從這四個方面來看,我國經濟確實保持了平穩較快增長的態勢。應該說,2013年在面臨外部經濟環境諸多不確定因素的情況下,實現了宏觀經濟整個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成績來之不易。

  一、經濟形勢分析

  2013年中國經濟以下四個方面的特點比較顯著:一是工業及實體經濟部門稍顯低迷,房建市場交易相對活躍;二是生產價格與生產者購進價格下降;三是新增就業人數增多;四是內需有所不足。

  (一)工業及實體經濟部門稍顯低迷,房建市場交易相對活躍

  相對來說,我國整個工業、實體經濟部門稍顯低迷,而房建市場交易比較活躍。通過對比可以看到,消費價格出現了一定幅度的上漲,2013年全年上漲2.6%,工業品和生產資料價格下降。因此,結構上體現的一些運行狀況特點,帶來了關于中國經濟增長率問題的一些爭論,這種爭論年終前后較多。中國現在增長率是否偏低?當然,和以往的增長率相比,顯然偏低。但現在整個經濟處于一個換擋期,不太可能維持過去接近10%左右的高速增長。根據以往的經驗來判斷當前形勢,參考意義已經不是太大。但是,根據近兩年經濟形勢的變化,筆者仍堅持現階段我國經濟的潛在增長率還在8%或更高一些的水平。2013年7.7%的經濟增長,包括2012年這兩年的增長速度可能還略微低于潛在增長率。受需求擴張步伐不足夠快的影響,還略微有一些偏低。這也反映在目前面臨的通脹壓力不是很大。如,消費價格全年上漲2%以上,工業品生產價格和供應價格,實際上就是反映生產資料的價格,這兩個價格全年還是延續了2012年一季度同比下降的態勢,這更多反映的是對于工業品、對于生產資料的需求還不夠旺盛。

  (二)生產價格與生產者購進價格下降

  1995年我國開始有工業品的生產價格和生產者購進價格統計。歷史上曾出現三次下降的情況。2012年二季度開始至今已是第四次下降。這對于判斷我國是否出現總需求不足,提供了一個重要的依據。因為此處有一個重要的、明顯的對比。我國從2012年二季度開始至今,將近兩年時間的兩種主要產品價格指數均處于下降的情況。而其他國家和地區,如美國、日本、歐洲,歐洲形勢在同期兩個價格指數都沒有出現下降的情況。因此,價格出現下降的情況,更多的可能需要從國內去找原因,主要原因是對于實體經濟方面的需求不足。當然,還有人民幣匯率升值幅度較大方面的原因。這兩個方面判斷是比較重要的依據,是判斷國內經濟形勢的重要參考指標。

  (三)新增就業人數增多

  從就業方面來看,我國整個就業指標統計不是全口徑的。如登記失業率、每年新增就業人數等,均不是全口徑指標。因此,從數據上看,2013年較早地超額完成了新增就業人數的年度目標。但是否能夠準確地反映實際的就業形勢,這還要看就業指標背后所反映的情況。就業形勢的好轉并不能完全說明現在增長態勢很好。一些經濟學家依據我國現在的新增就業人數超額完成的指標說明現在經濟增長情況與經濟增長的指標是相對應的。但是,筆者認為,近兩年新增就業人數增加較多的原因如下。一是我國近年人口結構發生變化,更多的人進入退休年齡階段,實際新增就業人口彌補了原來到齡的退休人員工作崗位。二是與增長結構發生變化有關。過去都是工業部門增長最快,服務部門增長慢于GDP增長,這兩年服務業增長往往快于GDP增長。可以說,增長結構變化對于就業形勢的好轉起到了支撐作用。

  (四)內需有所不足

  內需還有所不足與我國貿易順差變化有關系。近兩年,整個經濟都是在8%以下的區間運行,但是2012年和2013年每年貿易順差增長幾百億美元,2012年比2011年增長700多億美元,2013年比2012年增加了400億~500億美元的規?!,F在全球經濟還十分不景氣,我國出口也面臨比較嚴重的困難。順差明顯擴大,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貿易順差是由于國內需求不足造成的,這和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每逢經濟處于周期性谷底的時候外貿順差增加的規律相符。因此,2013年我國經濟外部環境不確定,國內面臨困難的情況下實現7.7%的增長,價格上漲的壓力不大,就業形勢按照統計指標來看,還有所好轉,成績是來之不易。當然,也存在一些問題。最主要的問題是目前整個經濟保持較快增長的潛力還沒有完全、充分地發揮出來。經濟增速下滑,一是與產業增長率下降有關,另一方面即使是增長率下滑,但筆者認為仍應該維持在8%甚至略高一些。7.7%的經濟增長率略微低于潛在增長率,這主要和需求不足有一定的關系。

  二、經濟需求不足與金融結構變化密切相關

  2013年經濟需求不足,與金融方面的變化有較為明顯的關系。經濟平穩較快增長,但全年股市波動的幅度比較大。出現了幾次起伏,年初上漲,年中下滑,三季度又出現一波上漲,四季度出現一波下滑。2013年總體上呈現一個小幅下降的情況。根據國際清算銀行所計算的人民幣有效匯率,2013年12月份和2012年12月相比較,名義和實際有效匯率一年期間升值了7%以上。變化幅度較大。2013年年內兩次出現的“錢荒”現象不僅和金融市場波動有關系,與整個宏觀經濟形勢出現了小幅波動也有較為密切的關系。2013年年初,公眾更多地還在在討論中國流動性泛濫問題。2012年底,中國貨幣與美國貨幣相比較,中國M2規模是美國的1.5倍。但是,2013年中期,中國出現了“錢荒”現象。經中國人民銀行采取措施后,有幾個月出現了緩解情況,但是年底又一次出現了“錢荒”現象。對于這個現象怎么看?在這種形勢下貨幣供應是寬松還是緊張?   (一)錢荒與貨幣供應是否充足的討論

  中國人民銀行與一些金融機構認為,現在整個貨幣供應增長態勢包括信貸投放量和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社會融資總額和信貸投放的規模都是比較大的,在這種情況下,不應該出現貨幣供應緊張而導致“錢荒”的現象。但是,有一些情況仍可反映目前投資規模和信貸情況并不充足,至少在某些時段上不充足。比如,過去通常會依據一個經驗公式,在GDP的名義增長率上略加幾個點考慮貨幣化進程。因此,將GDP名義增長率再加上2~3個百分點與貨幣M2的增長率做比較,如果差不多相等,一般即可以滿足整個經濟運行的需要。2013年名義GDP增長率是10%或略微多一些,加上三個百分點,即全年M2是13.6%。從經驗角度來看,不應該造成貨幣供應緊張而屢屢出現“錢荒”的現象。

  (二)M2統計口徑發生變化導致經驗估算發生偏差

  筆者認為,以上述經驗來判斷我國整個金融形勢發生了變化,認為M2達到13.6%的增長表明貨幣供應量寬松并能夠滿足當前經濟運行需要,存在問題。2011年下半年開始,中國人民銀行將貨幣供應量的統計口徑進行了調整,開始將住房準備金、公積金、一些微存款金融機構和存款金融機構的存款納入M2的統計口徑中。M2的統計口徑發生了變化,將統計口徑發生變化的M2代入上述原有的經驗公式中,不能客觀的反映實際情況。中國人民銀行在2013年三季度貨幣政策報告中提到,6月由于“錢荒”的出現,由于同業存款的下降,使得當時的M2的增長率有15.8%降到12%左右,在報告里顯示同業存款下降是造成M2增速下降的一個最主要的原因。

  (三)同業存款變化是M2波動的主要因素

  近兩年,同業存款的增長對M2的增長起到了很大作用。從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金融機構人民幣資產信貸收支平衡表可以看到,從2011年底至今,中小金融機構同業資金量從三萬多億增加到七萬多億,約翻了一番。這部分增長的數據納入M2的統計口徑中,成為帶動M2增長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根據經驗估算,目前同業存款增長對M2的影響至少達到2%。如果將中國人民銀行13.6%左右的M2增長率減去2%,實際上M2的增長率在11%左右。從這個角度分析,貨幣供應量并不寬松,甚至有一些緊張。

  在整個貨幣供應略為緊張的情況下,企業的貸款需求相對旺盛,造成從中小銀行貸款資金量增大。近年來,中小型銀行資產運用增長快,但自身吸收存款的能力很弱,必須通過其他途徑來吸收資金,否則無法符合相關政策的要求。(如存貸比)。因此,吸收資金很重要的途徑就是通過吸收同業存款將其存款規模擴大,才能放貸,使得同業資金的需求比過去旺盛很多,而同業資金的供給方主要是大銀行。大銀行沒有明顯的增加或者說增加并不明顯,使得整個貨幣市場資金供求非常緊張,一直處于緊繃狀態,遇到一些短期因素,“錢荒”現象就出現了。

  2013年中發生錢荒時,金融結構變化劇烈。2013年1~5月我國全國性的中小型銀行新增存款是2.2萬多億,比國家大型商業銀行新增規模大;另一方面,中小銀行在資金運用方面的增長也很快,而且在結構上變化也很明顯。中小銀行將大量資金投向有價證券,甚至比貸款數量都大,比2012年同期增長超過2倍。另外,中小銀行股權投資增加了7000多億元,也是2012年全期的5倍。來源方與資金運用方同時發生變化,使整個金融機構由大銀行向中小銀行轉移,而同業存款是最重要的轉移渠道。

  近兩年,“工(中國工商銀行)、農(中國農業銀行)、中(中國銀行)、建(中國建設銀行)、交(中國交通銀行)”加上中國郵政儲蓄銀行,這六大銀行給其他銀行提供的同業資金,實際上增加并不多。但是,中小銀行同業資金來源由3萬億增加到7萬億,資金源主要是過去的農村信用社和農商行等一些小型金融機構與信托機構等等。將這些資金通過同業市場聚攏后,從事貸款和投資等。這樣,就出現了前文所述的整個同業市場資金供應量增加不大,處于緊繃的狀態。

  (四)資金拆借減少導致中小銀行資金短缺

  2013年下半年的情況比上半年有了好轉。雖然增長勢頭不及上半年快,但是,存、貸、資金運用、資金來源等各方面向中小銀行轉移的趨勢仍在延續,全年來看,全國性中小銀行吸收存款超過3.7萬億元,6家大銀行4.8萬億元。全國性中小銀行新增貸款2.8萬億,大型商業銀行新增貸款4萬億元。2013年兩次“錢荒”的出現,第一次的主要原因是當時銀行要上交半年度稅收和外部監管加強,且有一些虛假的外匯資金通過貿易渠道流入到國內。為了防止外資以虛假貿易的形式流入,加強了外匯貸款監管。使原來作為一個資金重要牽頭方的大型商業銀行減少了資金拆借。2013年6月拆借成交量不足正常月的40%,不足3萬億元。7月份之后有所恢復,達到4萬億元左右,但仍沒有恢復到以往正常狀況。以往的拆借資金量約為8萬億元/月。此時,整個貨幣市場需求很旺盛,供給不足,造成拆借利率、回購利率比利率水平高的狀況,年底再一次出現了飆升。

  (五)其他因素對金融市場的影響

  除結構性變化是2013年金融市場趨勢性的主要因素之外,國際因素、國內資金供求也對金融市場產生了影響。由于上半年存在虛假貿易數據,由于外貿順差、外匯占款渠道增加資金少,而中國人民銀行未能及時通過公開市場操作投放基礎貨幣,造成資金明顯短缺。2013年年底,中國人民銀行及時觀察到貨幣市場上資金短缺、利率明顯上升的問題,并采取了相應措施,增加了貨幣市場的供給,緩解錢荒狀態。到目前為止,應該說雖然情況比2013年6月底和2013年年底有所緩解,但是一周的拆借利率或者更長期的拆借利率,以及回購利率等等一些指標,實際上與往年的平均水平相比仍高,緊張狀況仍未完全緩解。

  三、影響未來經濟發展的因素分析

  2013年經濟運行趨勢和金融市場變化對于判斷未來走勢提供參考。一是外部經濟環境可能有所好轉;二是人民幣匯率大幅度升值將影響出口;三是投資規模下降將影響經濟增長;四是消費增長將保持平衡;五是通脹壓力有所減輕;六是金融風險不容忽視。   (一)發達國家經濟增長與新興經濟體發展的不確定性

  外部經濟環境可能有所好轉,主要是因為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長,美國、日本經濟增長加快,歐洲從衰退轉為復蘇。但新興經濟體的發展還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香港中文大學劉遵義教授認為,目前印度尼西亞的經濟狀況與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有很多地方類似。印度尼西亞原來就長期存在資本收支和貿易收支逆差現象。而前兩年由于發達國家經濟狀況整體不好,實施了量化寬松政策,使資金進入印度尼西亞、印度、巴西、土耳其、南非等等一些主要新興經濟體。但是現在由于美國等發達國家經濟體形勢有所好轉,并且開始縮減量化寬松的規模,信貸資金開始撤出。因此,原來靠吸引資本流入來彌補貿易逆差的做法較難維持,整個國際收支情況開始惡化,印度尼西亞是一個典型代表。主要表現在股市和匯市上。股市還未完全止住下降的勢頭,匯率市場從2013年初至今均有波動。2013年9月份有一輪回升,但最近一段時間一直貶值,且貶值的幅度很大。貿易逆差的情況整體沒有扭轉,資本流入開始減少,如果這種狀況不能得到有效改善,匯率和股市繼續下跌的話,信心越來越脆弱,情況是很危險的。新興經濟體對于我國經濟有比較大的影響。我國近年對東盟的出口增長較快,印度尼西亞是東盟的龍頭,其經濟惡化將對2014年中國對東盟的出口造成比較明顯的影響。這是從外部環境來看造成2014年中國經濟不確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人民幣匯率大幅度升值

  在外部環境不確定的影響之下,人民幣匯率還將有大幅度升值。人民幣匯率升值將經歷較長時間約半年至一年的滯后期,影響到2014年中國的出口。因此,2014年上半年甚至下半年,盡管我國的出口受發達國家需求遞增的影響而可能有所增加,但人民幣匯率升值幅度較大,將在很大程度上抵消需求增加。因此,雖然國外需求形勢可能有所好轉,但是對整個出口形勢來說,改善的幅度并不大。

  (三)投資規模下降

  影響2014年經濟運行情況的另一重要因素是投資。2014年投資有可能略有下降。一是觀察現有的在建規模。從剛剛公布的數據來看,2013年底在建項目規模比2012年同期約增長16%左右,新建項目投資規模比2012年同期增長14%左右。這兩個規模都比現在投資增長的規模要慢,投資增長為16.8%。在建項目規模小,后續的投資增長潛力就小。當然,這并不絕對。因為現在大概在建的規模是年度投資完成規模的2倍左右,如果資金供應好,短期內有可能維持較快的增長。但是,從2012年下半年開始貸款收得比較緊,且到目前為止,雖然貸款相對2012年四季度情況好,但是好轉的情況并不太明顯。如,房貸的投放仍比較緊張。

  1.貸款收緊影響投資增長

  貸款收緊對于整個經濟運行尤其對于投資的增長會產生比較不利的影響。從2013年12月份公布的數據來看,整個貸款增長不到10%,比所有投資性來源增長慢(所有資金來源投資增長20%左右),貸款增長放慢,還將逐漸影響通過其他渠道獲得的資金,大多數企業自籌資金也是通過貸款轉化的。因此,貸款增長放放慢對未來總的投資增長會產生影響。

  2.利率上升致使貸款收緊

  對投資增速有可能產生影響的不僅僅是信貸的收緊,因為信貸收緊產生的影響就是利率的上升。據調研,很多地方企業貸款的利率超過10%,大企業可能利率偏低一些:7%~8%。高利率致使盈利預期如果并非十分好的項目,推遲投資甚至取消投資。因此,對未來的投資影響也是比較大的。從目前情況來看,預計2014年投資增長應該將慢于2014年的投資增長。

  (四)消費增長保持平衡

  消費的增長將大體保持平穩。首先,消費在三大需求中是最穩定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且近期也沒有比較明顯的刺激政策出臺。2013年曾出臺一些對消費有短期影響的措施,持續一段時間以后,就產生與2012年基數對比的情況。消費的增長大體保持平穩,許會略微有所加快。綜合消費、投資、出口三大形勢變化情況,2014年整個經濟增長的情況與2013年差不多,大概全年還是在7.5%左右的增長??傮w來看可能保持一個相對平穩的增長。2014年上半年經濟運行有可能保持大體平穩的情況,與2013年四季度7.7%左右的增速相近。

  (五)通脹壓力有所減輕

  通脹的壓力仍然不大,而且有可能通脹的壓力還有所減輕,這整個信貸收緊是直接關聯的,與整個需求擴張的步伐不夠快有直接關系。短時期內CPI的漲幅有可能略微下降。1月份和2月份有可能不發生變化。工業品降幅收窄,而且環比折年度也在收窄,這對工業部門來說是一個利好消息。從工業品購進情況來看,環比由下降轉換為輕微的上漲,但還不足以扭轉工業品購進價格下降的態勢。整個外圍的形勢還有一些不利的因素,大宗商品價格下降,即便有短期的回升,力度也不強,對國內有影響,但扭轉不了國內整體下降的態勢。

  (六)金融風險不容忽視

  2014年中國經濟最大的問題還是來自于金融部門對整個經濟運行的影響。目前整個金融體系運行中出現了期限錯配的問題。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往往用短期資金做長期的投資,使得長短期的利率出現倒掛。本來正常的情況下長期利率應該高于短期利率的規律被打亂了。目前短期利率高于長期利率。如,2013年我國兩次出現“錢荒”,每次出現“錢荒”的時候都出現長期利率低于短期利率不正常的現象,這種情況需要警覺。美國歷史上曾經出現了6次倒置的情況,幾乎每次都出現了經濟衰退的情況。在德國、日本、加拿大等很多國家的歷史都可驗證。歐債危機國家如,希臘、意大利、西班牙等一些國家都出現了長短期利率倒置的情況。我國目前只能找到1997年以來的數據,在1997年、1998年經濟減速時,也出現了長短利率倒置的情況。我國在2013年兩次出現“錢荒”,兩次出現長短期利率倒置的不正常情況,這揭示著金融系統蘊藏著期限錯配等一些金融風險,值得警惕。有關部門應該采取措施預防對經濟造成的不良影響。   四、政策建議

  對未來宏觀調控的政策的取向有如下建議。一是挖掘經濟增長的潛力;二是加大財稅政策力度,把握貨幣政策力度與結構;三是適當放慢人民幣增值步伐;四是加大國際熱錢的審查力度。

  (一)充分挖掘經濟增長潛力

  一是現在經濟增長的態勢需求略微不足,進入四季度之后,尤其是更近的12月份和1月的情況來看,好像經濟略微又出現了回落的態勢,說明需求不足的態勢還在延續,而且略微加重了。在這種情況下,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與微調政策,把需求擴張步伐保持在較為適度的水平上,使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的增長態勢。2013年以來國內很多人一直主張應該增強對經濟下行的容忍度,認為下降至7%左右也是可以容忍的。筆者認為,還是應該抓住現在經濟有較快增長的潛力的時機,盡可能挖掘這個潛力,使經濟保持較快增長的勢頭。

  (二)加大財稅政策力度,把握貨幣政策力度與結構

  2014年財稅政策上還是應該適度加大政策力度,一方面落實結構性減稅政策,另一方面應當適當加大赤字規模。一方面是支持結構性減稅的改革,另一方面是對于經濟運行、對于擴大需求起一定的支撐作用。目前的貨幣政策略微偏緊,應該把握好力度。目前的情況對我國貨幣政策的前瞻性和靈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應該更好地把握好力度和結構變化對貨幣運行的影響。在考慮結構變化的同時,應該將外部國際經濟環境不穩定因素的影響考慮在內,使整個金融體系的運行較為穩定,避免對經濟造成不利的影響。

  (三)放慢人民幣升值步伐

  2013年整個人民幣升值的步伐偏快。印度尼西亞、印度等一些我國有一定程度競爭的國家,其貨幣在貶值,而人民幣兌換美元的比率仍在升值。匯率的升值步伐太快將使很多傳統產品的優勢喪失過快。因此,人民幣升值的步伐不應該那么快。筆者根據人民幣匯率、各國匯率和經濟發展水平、人均GDP的水平之間的經驗關系做過相應的研究,認為實際人民幣現在升值的已經有一些略高。因此,建議人民幣升值的步伐略微可以放慢一些,甚至在必要的時候可以雙向波動,出現一定時間的貶值的態勢。

  (四)加大國際熱錢的審查力度

  對于國際上的“熱錢”還是要繼續保持加大審查力度。2013年一季度,一些外資通過虛假貿易的渠道進入國內,相關機構采取措施后,規模減少。但是這種現象仍然存在。2013年整個貿易數據月度之間波動非常大,有的月度出現了負增長,有的月度出現了百分之十幾的增長。相鄰月在正常的情況下,不應當出現如此大的波動。這表明,監管措施嚴格一些,資金就不進入,監管措施放松一些又可能進入。虛假貿易有時候多、有時候少,致使貿易數據忽上忽下。實際上并不是真正的貿易波動,而是國際“熱錢”的流入流出導致的波動。對于“熱錢”流入流出還是應當采取措施,加大監管力度,包括必要的時候采取對于資金的流出入征收一些稅費的措施。

  (五)調控目標至合理區間

  2014年調控目標的合理區間應該在7%~8%之間,如果更接近8%的話可能更為合理。現在有很多省市區都在下調經濟預期的調控目標。我們國家處于經濟增速換擋期,而在制定“十二五”規劃時,對換擋期的認識還沒有現在這么明確,那個時候很多地區制定了“十二五”經濟增長目標,認為處于一個高增長期,增長潛力比較高,所以當時各地制定的目標都還是比較高的。而現在對于換擋期的認識更加明確之后,已經認識到原來制定的增長目標過高,因此,很多地方紛紛將增長目標下調了,這是一個更為符合實際做法,符合目前我國增速換擋期、經濟轉型期的實際情況。當然,各個省的具體情況并不完全一樣。個別省市區沒有下調增長目標,甚至不排除有個別省相對2013年還要略微上調增長目標,這都是根據本省的經濟情況而進行的。比如,有的產業增長比較快,有新投產的大的項目等。

  參考文獻:

  [1](美)索洛(R.M.Solow),等.經濟增長理論一種解說[M]. 胡汝根譯.上海:三聯書店上海分店,1989.

  [2](美)邁克爾·佩蒂斯中國經濟存在軟肋嗎:國家資本結構陷阱與金融危機[M].沈超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3]張曙光.中國經濟態勢、問題與發展方向探究[J].中國市場,2013(47).

  [4]張斌.論經濟下行的邏輯[J] .中國市場,2013(47).

  [5]Edward Fulton Denison.The Sources of Economic Growth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Alternatives before us[M].New York:Committee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1962.

2017上半年形勢與政策論文相關文章:

1.2017上半年形勢與政策論文1000字

2.2017形勢與政策論文關于互聯網

3.2017國內形勢與政策論文

4.2017形勢與政策論文1000字

5.2017年形勢與政策論文

3519815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v二区伊人久久|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蜜桃| 久热色视频精品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道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熟睡乱子伦视频在线播放| 日韩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免费AV片在线看| 日韩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夜色噜噜亚洲aa| 丰满无码人妻热妇无码区|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在线电影| 欧美色欧美亚洲高清在线视频 |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AV| 视频二区国产精品职场同事 | 成人国产精品日本在线观看| 综合久久婷婷综合久久| 亚洲综合色在线视频WWW| 国产亚洲999精品AA片在线爽 | 国产又黄又爽又不遮挡视频|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国产精品| 动漫AV纯肉无码AV电影网|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 欧美成人精品一级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亚洲专区在线观看| 四虎成人精品永久网站| 久国产精品韩国三级视频| 少妇激情av一区二区三区| 野外少妇被弄到喷水在线观看| 国产免费午夜福利757| 九九热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九九热久久这里全是精品|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 色吊丝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纯肉高h啪动漫| av综合亚洲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中文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人| 粉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亚洲精品成人无限看| 少妇夜夜春夜夜爽试看视频 | 视频免费完整版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