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形勢與政策論文推薦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價值體系中最本質、最具決定作用的部分,它支撐和影響著所有價值判斷,是對整個人類發展歷史和未來走向的總概括。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2017年形勢與政策論文,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2017年形勢與政策論文篇1
外交,是一個國家穩定外部因素的必要手段,一個國家外部因素的好壞,直接決定了這個國家的國民經濟的穩定性,甚至還會影響到本國的社會穩定性。所以說,外交是一個杠桿,它可以平衡本國社會、經濟、政治的內在,也可以兼修外在的形象。
說起外交,不得不提一下中國的外交,近些年來,中國的外交正在面臨著嚴峻的考驗。首先,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大國正在對我國不斷地實施干預,企圖影響甚至打破中國的和平穩定的發展,以以西方強大的資本,去洗滌中國這樣一個社會主義發展大國,真可謂是一個西方現代版的鴉片戰爭,只不過這次戰爭,只會在戰爭的邊緣徘徊,它是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尤其是外交方面的較量,是東方古國與西方資本的匹敵。其次,美國總統奧巴馬連任以來,將自己的軍事實力的主戰場,從地中海沿岸轉戰到了西太平洋,目前已經形成了從白令海峽、千葉群島、四國島、日本本島、琉球、臺灣、菲律賓、東澳大利亞、印度的“S”型的包圍圈,很明顯,這是在直指中國,這張像弓箭一樣的布局猶如一把強有力的箭,直射靶心——中國;最后,中國正在面臨著有史以來最棘手的考驗——周邊鄰居的不斷挑釁,不斷侵犯中國核心利益的行徑,早已經激起了國人的不滿,可謂外部矛盾、內部矛盾并行!于此,中國必須要才去一定的行動來緩和、遏制這樣的事件發生,這樣的做法,務必是謹慎的、謙和的、不影響中國發展大局的,也必須使得自身得其巧,保其全,斟其行的。
近些年,中國的領土爭端一再被挑起,從釣魚島爭端到東海、黃海爭端,從與菲律賓的黃巖島問題再到西沙、南沙油氣資源的開發,每一個難題可謂是寸步難行,要細細斟酌。于此,我認為,中國在現階段仍舊會才去克制的態度。
第一,中國一定要認識到,這不是中國與小國的領土爭端,這是中國與美國的大國的斗智斗勇。在中國外部所有的領土爭端上,美國并沒有直接插手,而是通過東京、馬尼拉這樣的棋子來間接地向中國施壓,這樣說來,那些現階段看起來很猖狂的國家,也只不過是美國用來遏制中國崛起,挑戰其霸主地位的一部小棋子而已,但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中國,也算是直面領土爭端的孤軍向前。因為中國現階段
雖然在國力上超過的菲律賓、越南等國,但美國與這些國家有協議在先——“在本國領土收到侵犯時,美國要對其施以必要的援助”,這就間接地把中菲爭端、中日爭端與美國扯上關系,也就巧妙地使得美國可以有正當的理由對他國防衛——對中國動武。但我國的軍力與美國暫時是無法企及的,中國需要技術,需要 “發動機”。
第二,中國的“三步走”戰略迫使中國必須保持這樣的態度。建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始終把經濟建設排在國民發展的優先位置,這是毋庸置疑的。中國政府依然把經濟建設排在財政支出的重要地位,這是當前我國國民的需要,是中國政治發展、文化繁榮、人民生活保障的經濟前提、也是中國壯大國立,排除外部干擾,緩和國內矛盾的明智之舉。一旦有朝一日中國政府出兵,也就可能意味著中國將近70年的發展成果可能要倒退幾十年,意味著中國通過土地改革、爭風運動、農村聯產承包責任等一系列政策耗用的人力、物力、財力將會付諸東流。因而,當前,我國依然有理由堅持和平的外交政策,在不很大的損失中國經濟發展成果的前提下,保持一種所謂的大國風范,盡量保持克制,不輕易動武,不率先挑起終端,故對于南海問題中國也提出了“擱置爭議,共同開發”提議。這是明智之舉,也是必然選擇。
2017年形勢與政策論文篇2
新中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為民族復興掃清了障礙,創造了必要前提。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習帶領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參觀中國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現場。習定義“中國夢”--實現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夢想,而且滿懷信心地表示這個夢想“一定能實現”。
青年人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繼承人,他們將決定祖國的命運。大學生,作為青年中的佼佼者,具有優勢的特殊群體,大學生們必須堅定自己的理念,時刻牢記自己的歷史使命,肩負起時代的重任,而且要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強弱將關系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關系到他們能否或在多大程度上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說到當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我們首先要認真地回顧一下歷史,從這些歷史中,我們不難看出,年輕人往往都站在歷史發展的風口浪尖,他們是推動歷史前進的重要動力。馬克思、恩格斯曾經指出:“作為確定的人、現實的人,你就有規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務。至于你是否意識到這一點,那都是無所謂的。這個任務是由你的需要及其與現存世界的聯系而產生的。”從老一輩革命家和建設者的身上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你的需要及其與現存世界的聯系”正是歷史的需要,國家的需要,社會發展的需要。
認清大學生的歷史使命:
首先,大學生們應關心祖國和民族的命運,高舉愛國主義的旗幟,繼往開來,為中國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前進而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我們要把自己的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系起來。我們要多關心時事,了解當今世界的發展趨勢特別是中國所處的國際環境方面的信息。我們要能夠心懷祖國,而不是僅僅紙上談兵、在文字上、在演講臺上大發愛國之情,我們要付諸行動。
再者,我們要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順應人民群眾的需要。扎根基層,投身到西部,積極的到偏遠貧困地區支農等。積極培養自己地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投身社會經濟建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 奮斗。
同時,我們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踏踏實實地打好基礎,積極迎接科技和知識經濟的挑戰。要順時代潮流而動,作時代的弄潮兒。我們要敢于挑戰時代、挑戰自我,要以強者的姿態于世。我們更要能夠實事求是的工作和學習。少說空話,多干實事。
我們還要有全球意識,為保護生態環境和歷史古跡,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穩定,和諧與發展,促進人類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貢獻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我們要有地球公民意識,要開闊視野,拓展心胸,拋棄一些偏見。勇于和善于自我反省,同時,悅納別人對自己實事求是的批評。
對于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要認清形勢,肩負責任: 首先,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經過努力是能夠實現的:
黨的十六大所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全面發展的目標,是與加快推進現代化相統一的目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20 年,是鞏固和提高現在初步達到的小康水平的時期。這個目標是鼓舞人心和催人奮進的,也是經過努力能夠實現的。
21 世紀的頭20 年必將有更大的發展和進步,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堅實的基礎。
我國經濟有廣闊的增長空間,新的技術革命為我國經濟提供了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可能性;有比較雄厚的物質技術基礎,現在的問題是如何把豐富的資源更充分更有效地用于經濟發展;不斷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將使社會生產力獲得進一步的解放,為經濟持續快速增長提供體制保證;支持經濟發展的群眾基礎和人力資源是具備的,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國民教育程度不斷提高,大批科技人員和各級各類管理人員成長起來,在改革和發展實踐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從外部環境看,雖然國際政治和經濟形勢的不穩定和不確定性增加,但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的主題,新的世界大戰在可預見的時期內打不起來,我們仍然能夠集中力量進行國內建設。
作為當代的大學生,我們首先要對自己負責,加強道德修養,錘煉道德品質,科學地對待人生環境,創造有價值的人生,這是大學生對自我的要求,也是大學生承擔社會責任的第一步;此后,我們要用我們的能力來回報家庭、回報國家、回報社會,為社會的進步作出自己的貢獻,為人類文明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同時,深刻意識到大學生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榮使命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每一代青年都肩負著自身的歷史使命。
回顧20 世紀中國的發展歷程,一代又一代中國青年沿著“五四”運動開辟的振興中華的道路,繼承和發揚“五四”運動的光榮傳統,把握時代的脈搏,站在時代的潮頭,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不屈不撓地奮斗,歷盡艱辛地求索,終于使中華民族走上了偉大復興之路,并且為其自強、自立奠定了必要的基礎。當代大學生的歷史使命就是把我國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鄧小平曾明確指出:社會主義事業的推進更是為青年的全面發展打開了無限廣闊的天地。你們有一切機會學會為建設社會主義所需要的本領,你們有一切可能把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力量貢獻給祖國。只要你們方向正確,你們的任何一點積極性都應當受到珍視,都應當得到黨和國家的支持。
江澤民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80 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指出:“全國各族青年,代表著我們祖國和民族的未來,代表著我們事業興旺發達的希望。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事業需要你們去建設,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將在你們手中實現。”
從現在起到21 世紀中葉,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也是當代大學生成長和發揮作用的黃金時期。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目標的實現過程正好與當代大學生成長與發展的歷程相吻合,這既是難得的機遇,更是榮譽和責任。“再經過半個世紀的努力,到建國100 周年時,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將會勝利地得到基本實現。到那時,無數志士仁人夢寐以求的振興中華的理想將變成現實,中國人民將過上中等發達水平的富裕文明生活,中華民族將對人類做出更大的貢獻。”
當今世界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以信息科學、信息技術為主要內容的世界新技術革命正 在形成新的高潮,世界經濟正在走向知識經濟,經濟、社會的發展越來越依賴于知識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依賴于高科技的發展和新知識的創造,世界各國搶占知識經濟制高點的競爭日益激烈。
面對這一切,當代大學生要充分認識到自己在民族復興事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在前人已經取得偉大成績的基礎上,承擔起這個事業賦予的重任,勇于競爭,大膽創新,充分發揮生力軍的作用,努力成為歷史的開拓者、完成復興大業的實干家,為世界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應有的貢獻。
2017年形勢與政策論文相關文章:
2017年形勢與政策論文推薦





下一篇:2017年形勢與政策論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