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上半年形勢與政策心得體會(2)
2017上半年形勢與政策心得體會
2017上半年形勢與政策心得體會篇2
1.國際金融風暴的沖擊
① 總供給方面:資金、原材料、勞動力
二是隨著國際大宗商品(石油、糧食、鋼鐵、銅、鋁等)的大幅回落,投入品的價格將在窄幅波動中趨向進一步下降。盡管隨著新興市場國家實體經濟的回升及需求的增加,投入品價格會有波動,但重現2008年價格大幅持續上升的可能性已大大降低,從而增強了企業的投入能力,減輕了企業生產經營的成本壓力,但同時也壓縮了部分行業的贏利空間。
三是在勞動力的供給及勞動力成本方面,由于2008年經濟增長的持續回落,相應地為經濟運行見底后的經濟回升儲備了數量比較充裕的勞動力,特別是為熟練工人的再就業提供了機會,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近年來工資成本快速上升的壓力,為經濟增長提供了勞動力的供給保障。此外,如果在經濟結構調整、自主創新和技術進步方面加快步伐,2009年的經濟增長在總供給的支撐條件方面將會進一步改善。
從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增強改革動力,促進宏觀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角度來看,以增值稅轉型為主的稅收制度改革和以農村土地管理制度為主的農村改革,有可能為2009年宏觀經濟運行及經濟增長注入新的活力。
① 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關鍵是消除阻礙經濟發展方式從粗放發展轉變為集約發展的體制性阻礙。
――建立完善的生產要素市場體系,合理的生產要素價格形成機制
――建立起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鼓勵企業的自主創新
② 經濟結構(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
關鍵是根據現有的產業基礎來正確地選擇產業結構調整及產業升級的途徑。
――加快產業間的升級步伐
杭州的產業升級: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臺灣模式)
寧波的產業升級:發展重化工業、臨港工業(韓國模式)
――加快產業內部的升級步伐
運用高新技術來改造傳統產業,提升傳統產業的技術、工藝、產品。
③ 經濟發展空間布局的轉變
關鍵是通過加速城市化進程及城鄉統籌的步伐,來加速要素在優勢區位空間的集聚,從而提升工業化的水平。
――從“強縣戰略”適時轉向都市戰略,加快都市經濟圈的建設(強縣撤縣建區;強縣擴權升格)
――在加速城市化進程中,大力發展服務性(重點是生產服務性)行業的發展,為提升工業化水平提供支撐體系。
④ 市場組織方式與交易方式的轉變
關鍵是構建從傳統的市場組織方式與交易方式向現代的市場組織方式與交易方式轉變的轉換機制。
――以專業市場為主體的共享式銷售網絡向現代商業的獨享式銷售網絡的升級(關鍵市場交易秩序的規范)
――以地緣、血緣、親緣為紐帶的人格化交易方式向建立在法制基礎上的非人格化交易方式的轉變。
⑤ 企業組織結構與經營方式的轉變
關鍵是根據企業產業升級的內在要求和企業發展的現實基礎,積極穩步地推進企業組織結構與經營方式的轉變。
――鼓勵更多的企業通過資本市場來擴大生產經營規模,培育各行業中的“領袖型”企業,形成合理的產業組織結構。
――鼓勵正在從事產業間升級的企業加快建立現代公司制的公司治理結構。
⑥ 政府職能的轉變
――公平地界定財產權利,一視同仁地保護公民的財產權利
――放松政府的產業管制,建立市場的準入制度
――反對限制各種壟斷行為,規范市場競爭中的行為
――建立社會保障制度,維護社會公平
――提供公共產品,構筑良好的經濟社會發展環境
>>>下一頁是2017上半年形勢與政策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