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醫療救助政策
2017年醫療救助政策
重點救助對象在定點醫療機構發生的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中,對經基本醫療保險、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及各類補充醫療保險、商業保險報銷后的個人負擔費用。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關于2017年醫療救助政策,希望你們喜歡!
2017年醫療救助政策
大力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 2017年重點人群覆蓋率達60%以上
《任務》提出,大力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健全完善收付費、考核、激勵機制以及醫保等政策。從老年人、孕產婦、兒童、殘疾人等人群以及慢性疾病和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等入手,以需求為導向做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2017年,重點人群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60%以上,把所有貧困人口納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范圍。
深入實施“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三年提升計劃”,全面提升縣、鄉、村三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疾病診斷能力、疾病治療能力、疾病康復護理能力、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和管理能力。
2017年9月底前全省公立醫院全面取消藥品加成
《任務》明確,6月底前,畢節市、黔西南自治州所有公立醫院全面取消公立醫院藥品加成(中藥飲片除外);9月底前,全省公立醫院(包括軍隊、國有企業等舉辦的公立醫院)全面取消藥品加成(中藥飲片除外)。2017年,前四批7個試點城市公立醫院藥占比(不含中藥飲片)總體降到30%左右,百元醫療收入(不含藥品收入)中消耗的衛生材料降到20元以下。
完成全省城鄉居民醫保制度整合,實現“六統一”。在畢節市、黔西南自治州開展設立城鄉居民醫保基金管理中心試點,承擔基金支付和管理、藥品采購和費用結算、醫保支付標準談判、定點機構的協議管理和結算等職能。
全面推進建立以按病種付費為主的多元復合型醫保支付方式
《任務》提出,完善大病保險制度,采取降低起付線、提高報銷比例、合理確定合規醫療費用范圍等措施,提高大病保險對困難群眾支付的精準性。
10月底前,制定出臺貴州省按病種付費收費價格。全面推進建立以按病種付費為主的多元復合型醫保支付方式。指導各地完善按病種、按人頭、按床日等多種付費方式。選擇2個市(州)全面實施醫保支付方式改革,覆蓋區域內所有醫療機構和醫療服務,大幅減少按項目付費的比例。在六盤水市開展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DRGs)試點,鼓勵其他地方積極探索。
建立藥品出廠價格信息可追溯機制
此外,《任務》還明確,推動建立藥品出廠價格信息可追溯機制。
建成省、市、縣三級人口健康信息基礎平臺,實現省級人口健康信息平臺與國家對接。11月底前,建成鄉鎮衛生院遠程醫療服務系統,實現省、市、縣、鄉四級遠程醫療全覆蓋。
建成貴州省醫藥監管信息平臺,逐步實現對醫療機構門診、住院、用藥等各類醫療服務行為的全面、及時、高效監控。
淮南壽縣“新版”城鄉醫療救助變化
變化一是擴大了救助范圍。在切實將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對象、特困供養人員、城鄉低收入家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大病患者、重度殘疾人、因病致貧家庭重病患者納入醫療救助范圍的基礎上,將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和其他特殊困難人員納入醫療救助范圍。
變化二是增加了救助病種。除救助重特大疾病病種外,新增設重癥慢性病病種。其中對低保對象、特困供養人員和貧困人口不設病種限制。
變化三是完善了救助方式。對醫療救助對象實行參保參合資助、住院救助、門診救助和視情實施醫前醫中救助相結合的“四位一體”醫療救助方式。對城鄉低保對象、特困供養人員和貧困人口在住院治療時不設醫療救助起付線。對低收入救助對象住院治療時適度降低起付線;對救助對象的醫前醫中救助標準做了明確規定。
變化四是提高了救助標準。對特困供養人員在年度救助限額內個人自付合規部分給予100%救助;對城鄉低保對象合規住院自付費用提高年救助提高至10000元;對城鄉低收入家庭大病患者或重癥慢性病患者合規住院自付費用降低救助門檻,提高救助的比例至50%,年最高救助8000元;貧困人口醫療救助水平按年度住院合規醫療總費用(含特殊慢性病門診)的10%給予補助,補助金額不得超過經基本醫保、大病保險補償后剩余的合規費用。
變化五是明確了救助程序。救助對象持有效證件到受理即時結算窗口辦理醫療救助“一站式”結算,救助資金由定點醫療機構或受理即時結算機構先行墊付。對困難群眾申請醫前或醫中救助時的審核、審批,鄉鎮和縣民政局在接到有關材料后按規定辦理。
變化六是實施了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對因患重特大疾病經醫保(含大病保險)報銷、醫療救助、商業保險、社會幫扶后政策范圍內個人自付費用超過3萬元以上部分,實施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每人每年救助金額累計不超過10萬元。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