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國際法考點之戰時中立
司法國際法考點之戰時中立
戰時中立,是指在戰爭時期,非交戰國選擇不參與戰爭、保持對交戰雙方不偏不倚的法律地位。下面由學習啦小編為你介紹戰時中立的相關司法國際法考點知識。
司法國際法考點之戰時中立
1.一個國家在其他國家之間發生戰爭時,除事先負有條約義務,是否選擇中立地位,是政治抉擇,不是法律問題。但其如果選擇了中立地位,則產生相應的法律權利和義務。選擇中立地位可以通過發表聲明表示,也可以不發表聲明而采取事實上遵守中立義務的方式。
司法國際法考點之戰時中立
2.戰時中立不同于政治意義上中立和中立主義。作為外交政策上的中立或中立主義,是指一國對其他國家間的爭端或對立所采取的一種超脫的政治態度,不參加軍事聯盟,拒絕在本國領土上設置外國軍事基地或駐扎外國軍隊,以及不偏袒任何國家等。這種政治中立不帶來國際法上中立的法律后果。“不結盟運動”就是一種典型的政治中立做法,它是在冷戰期間,選擇不參加和不卷入當時美蘇兩個對立軍事集團之間的糾紛和沖突的一種做法。
3.戰時中立也不同于“永久中立”。戰時中立是臨時和特定的,其開始于非交戰國聲明其選擇中立地位,或其事實上已經開始的中立行為;戰時中立結束于戰爭的結束,或中立國宣布結束中立地位開始參加戰爭。永久中立的地位是根據國際條約確立的,它在平時和戰時都必須履行其永久中立國的義務,不得任意選擇或放棄其地位。戰時中立也不同于領土某些部分的“中立化”。所謂領土中立化,一般是根據國際條約使某一部分領土永久非軍事化。
4.戰爭法上的戰時中立是國家的一種戰時地位,而不是個人或團體的地位。有關中立的法律規則是規范和調整戰時有關國家間的行為和關系的,而不直接以個人或團體間的關系作為調整對象。
5.在未構成法律上戰爭狀態的武裝沖突中,由于不存在法律上的戰爭狀態,因而也無嚴格法律意義上的中立。這種情況下,不參加沖突的國家的地位以及相關的權利義務,國際法尚無明確具體的規則。從國際社會實踐看,一般地說,在這種武裝沖突中,未卷入沖突的國家有權保護其在沖突各方境內的僑民的生命和財產,必要時有權撤退其僑民,同時也應尊重和保護沖突各方在其境內的僑民及財產。沖突方無權對未參加沖突的國家采取封鎖、臨檢、禁止禁制品等傳統戰爭法所允許的措施。
6.現代國際法中,不符合《聯合國憲章》規定而使用武力的行為已被禁止,侵略戰爭已被確定為嚴重的國際罪行。聯合國成員國已事先在法律上承擔了義務,區別對待從事戰爭或非法使用武力的國家與被侵略國家。這在很大程度上動搖了以不偏不倚為基礎的中立。傳統國際法上的中立規則,受到《聯合國憲章》所確立的集體安全制度的制約和影響。根據憲章,聯合國成員國在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方面,承擔了根據安理會決定(包括使用武力決定),采取集體協助行動的義務。且該憲章的義務與其他協定義務相比具有優先的地位。此時,國家選擇中立的權利受到了制約。
然而,從國際實踐看,《聯合國憲章》規定并沒有使得國際法上的中立制度完全被取消。在聯合國作出采取行動的情況下,各國仍可能自由地選擇是否保持中立。另外,即使聯合國安理會作出了使用武力的決定,如果一個國家不參加實際戰斗,它就在實際上保留中立地位,這種地位也被稱為一種“有限中立”或“準中立”。因此中立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具有繼續存在的必要性和發展的意義。
7.中立國在國際法上的權利義務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內容:
(1)中立國的權利:
①中立國的領土主權應得到交戰國的尊重。交戰國不得在中立國領土或其管轄區域從事戰爭行為,不得將中立國領土作為其作戰基地、通訊設施基地,或在中立國領土或領水內將商船改裝為軍艦。
②中立國人員的權益應得到保護。交戰國有義務采取措施,防止其境內或其管轄區域內的中立國使節及國民遭受虐待;防止其境內或其管轄區內的中立國人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犯。
③中立國與交戰國關系中的某些特殊權利。中立國有權與交戰國的任一方保持正常的外交和商務關系。
(2)中立國的義務。一般可以分為不作為的義務、防止的義務和容忍的義務三個方面:
①不作為的義務,是指中立國不得直接或間接地向任何交戰國提供軍事支持或幫助。包括不得提供軍隊、武器、給養、貸款或向交戰國軍隊提供庇護場所等。
②防止的義務,是指中立國有義務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防止交戰國在其領土或其管轄范圍內的區域從事戰爭,或利用其資源準備從事戰爭敵對行動以及戰爭相關的行動,包括在該區域中征兵、備戰、建立軍事設施或捕獲法庭、軍隊及軍用裝備過境等。
③容忍的義務,指中立國須容忍交戰國根據戰爭法對其國家和人民采取的有關措施,包括對其有關船舶的臨檢、對其從事非中立義務的船舶的拿捕審判、處罰或非常征用。
看過“司法國際法考點之戰時中立”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