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新勞動法關于工傷的規定(2)
2017年新勞動法關于工傷的規定
↓↓↓更多工傷的內容(詳情入口↓↓↓)
☞☞單位工傷報告范文3篇☜☜
☞☞工傷賠償申請報告范文4篇☜☜
☞☞個人工傷申請報告范文3篇☜☜
☞☞2017年最新廣州市工傷保險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傷保險條例全文☜☜
工傷住院可領伙食補助
近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印發《關于工傷保險待遇調整和確定機制的指導意見》(下簡稱《意見》),對工傷保險待遇中的傷殘津貼、供養親屬撫恤金、生活護理費及職工住院治療工傷的伙食補助費進行了重點調整。
這次調整會對你的工作生活產生哪些影響?
伙食補助費可達人均消費支出40%
(一)傷殘津貼調整。傷殘津貼是對因工致殘而退出工作崗位的工傷職工工資收入損失的合理補償。一級至四級傷殘津貼調整以上年度省(區、市)一級至四級工傷職工月人均傷殘津貼為基數,綜合考慮職工平均工資增長和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變化情況,側重職工平均工資增長因素,兼顧工傷保險基金支付能力和相關社會保障待遇調整情況,綜合進行調節。傷殘津貼調整可以采取定額調整和適當傾斜的辦法,對傷殘程度高、傷殘津貼低于平均水平的工傷職工予以適當傾斜。
五級、六級工傷職工的傷殘津貼按照《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執行。
(二)供養親屬撫恤金調整。供養親屬撫恤金是工亡職工供養親屬基本生活的合理保障。供養親屬撫恤金調整以上年度省(區、市)月人均供養親屬撫恤金為基數,綜合考慮職工平均工資增長和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變化情況,側重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變化,兼顧工傷保險基金支付能力和相關社會保障待遇調整情況,綜合進行調節。供養親屬撫恤金調整采取定額調整的辦法。
(三)生活護理費調整。生活護理費根據《工傷保險條例》和《勞動能力鑒定 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等級》相關規定進行計發,按照上年度省(區、市)職工平均工資增長比例同步調整。職工平均工資下降時不調整。
(四)確定住院伙食補助費。省(區、市)可參考當地城鎮居民消費支出結構,科學確定工傷職工住院伙食補助費標準。住院伙食補助費原則上不超過上年度省(區、市)城鎮居民日人均消費支出額的40%。
(五)其他待遇調整。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一次性工亡補助金、喪葬補助金按照《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的計發標準計發。工傷醫療費、輔助器具配置費、工傷康復和統籌地區以外就醫期間交通、食宿費用等待遇,根據《工傷保險條例》和相關目錄、標準據實支付。
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和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由省(區、市)綜合考慮工傷職工傷殘程度、傷病類別、年齡等因素制定標準,注重引導和促進工傷職工穩定就業。
工傷職工可享13項工傷保險待遇
我國職工可享受哪些工傷保險待遇?
對此,人社部相關負責人結合此次調整明確解釋,《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的工傷待遇項目共有13項。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一次性工亡補助金、喪葬補助金3項待遇,工傷醫療、輔助器具配置、工傷康復和統籌地區以外就醫期間交通食宿費4項待遇,根據《條例》和相關目錄、標準據實支付。
據悉,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和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2項待遇,《條例》授權省(區、市)人民政府規定具體標準。此次調整提出了原則要求,即綜合考慮工傷職工傷殘程度、傷病類別、年齡等因素,并注重引導和促進工傷職工穩定就業。
工傷保險待遇,原則上每兩年至少調整一次
工傷保險待遇調整和確定要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綜合考慮職工工資增長、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變化、工傷保險基金支付能力、相關社會保障待遇調整情況等因素,兼顧不同地區待遇差別,按照基金省級統籌要求,適度、穩步提升,實現待遇平衡。原則上每兩年至少調整一次。
工傷保險對勞動者的好處
1、勞動者個人無須繳納工傷保險,用人單位為勞動者繳納所有工傷保險費;
2、勞動者遭遇工傷時,在進行工傷認定和勞動能力鑒定后,可以直接向社會保險機構申請工傷待遇,無須和用人單位直接交涉;
3、工傷保險待遇由社會保險基金統籌,勞動者申請工傷待遇有社會保險基金作為保障,勞動者沒有后顧之憂;
4、工傷保險實行無責任補償原則,用人單位為了自身的整體利益也會注意工傷事故的發生,從而保護勞動者的健康和安全。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