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形成的區位因素
城市形成的區位因素
城市區位是指在建設城市、選擇城址、確定城市規模等方面要考慮各種區位因素以求在城市建設中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利潤”和“最佳的效果”。學習啦小編在此整理了城市形成的區位因素的資料,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獲!
城市形成的區位因素介紹
(1)自然因素:
①地理位置
② 氣候:城市多分布于中低緯度的沿海(氣候溫暖濕潤)
③地形:
平原、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農耕,利于交通聯系,節省建筑投資
高原:熱帶地區平原氣候濕熱,城市多位于高原(氣候涼爽),如巴西利亞、墨西哥城
山區:城市多位于地形相對平坦開闊的河谷地帶
④河流:提供水源;
提供水運:水運起點——貨物在此中轉
河流交匯處——具有三個方向上的水運優勢,大量人流物流在此集散
河口——既是河港,又是海港,連接海運和河運
過河點——連接水運和陸路運輸
河流的軍事防衛
(2)社會經濟因素
①自然資源:
煤炭——大同、鶴崗、撫順、伯明翰、曼徹斯特
鋼鐵——鞍山、攀枝花、馬鞍山
石油——大慶、克拉瑪依、玉門、阿伯丁
黃金——約翰內斯堡
有色金屬——金昌
②交通運輸:河運——宜賓、重慶、武漢、上海等
鐵路樞紐——石家莊、鄭州、株洲
海運——大連、連云港、上海、青島、紐約
③政治:政治中心——省會、首都(巴西利亞、華盛頓、堪培拉)等
政策:深圳得益于改革開放政策
④軍事
⑤宗教:耶路撒冷、麥加、麥地那、拉薩
⑥科技:日本科技城筑波
⑦旅游:張家界、桂林、黃山
城市形成的區位因素知識拓展:城市功能分區和城市空間結構
1、居住區:
特點:占地面積大
分化:高級住宅區——基礎設施完善,環境優美,一般位于城市外緣,地勢較高,與文化區聯系
低級住宅區——一般與工業區聯系,地勢較低,環境差
分布:高級住宅區和低級住宅區背向發展
2、商業區:
特點:面積小,多位于市中心,街角路口
區位:便利的交通運輸和大量的消費人口
中心商務區特點:
經濟活動繁忙;
人口數量晝夜差別很大;
建筑物高大稠密;
內部存在明顯的分區:
水平——中心為以零售為主的大型商場,高級專門店。周圍為銀行、旅游、保險的辦公室,和小商店
垂直——高層建筑低層為零售店,中層為一般性商業活動,高層為辦公室
3、工業區:位于城市外緣,沿主要交通干線分布
4、影響城市功能分區的主要因素:
自然地理條件:如地形、河流可以影響城市的形態
歷史文化因素:如北京市中心為故宮,而不是中心商務區屬于歷史文化因素
交通運輸
經濟因素:付租能力
影響地租高低的因素:距離市中心的遠近——距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
交通通達度——交通通達度越好,地租越高
綜合這兩個因素,市中心地租最高,形成地租最高峰,為中心商務區;主要交通干線與市區環路的交匯處形成地租次高峰,為批發商業區。
5、城市空間結構:同心圓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見課本32頁)
6、城市等級與職能、數量、服務范圍之間的關系:
等級越高,職能越多,數量越少、服務范圍越大,距離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