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形成的主要原因
在每年的夏秋季節,我國毗鄰的西北太平洋上會生成不少名為臺風(Typhoon)的猛烈風暴,有的消散于洋上,有的則登上陸地,帶來狂風暴雨。那么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學習啦小編在此整理了風形成的主要原因,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獲!
風形成的主要原因介紹
形成風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氣壓梯度力。風受大氣環流、地形、水域等不同因素的綜合影響,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如季風、地方性的海陸風、山谷風、焚風等。簡單地說,風是空氣分子的運動。要理解風的成因,先要弄清兩個關鍵的概念:空氣和氣壓。空氣的構成包括:氮分子(占空氣總體積的78%)、氧分子(約占 21%)、水蒸氣和其他微量成分。所有空氣分子以很快的速度移動著,彼此之間迅速碰撞,并和地平線上任何物體發生碰撞。
氣壓可以定義為:在一個給定區域內,空氣分子在該區域施加的壓力大小。一般而言,在某個區域空氣分子存在越多,這個區域的氣壓就越大。相應來說,風是氣壓梯度力作用的結果。而氣壓的變化,有些是風暴引起的,有些是地表受熱不均引起的,有些是在一定的水平區域上,大氣分子被迫從高氣壓地帶流向低氣壓地帶引起的。
大部分顯示在氣象圖上的高壓帶和低壓帶,只是形成了伴隨我們的溫和的微風。而產生微風所需的氣壓差僅占大氣壓力本身的1%,許多區域范圍內都會發生這種氣壓變化。相對而言,強風暴的形成源于更大、更集中的氣壓區域的變化。
臺風的形成原因
熱帶氣旋(Tropical Cyclone)是發生在熱帶或副熱帶洋面上的低壓渦旋,是一種強大而深厚的熱帶天氣系統。它象在流動江河中前進的渦旋一樣,一邊繞著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轉,一邊隨周圍大氣向前移動。在北半球熱帶氣旋中的氣流繞著中心以逆時針方向旋轉,在南半球則相反,而這種情況的出現主要是受地球自轉所產生的科氏力(北半球行動的物體向右偏,南半球行動的物體向左偏)影響。
臺風的成因是地面溫度高,氣流上升,海面風和水蒸氣由于比重大,沿地面補充地面空氣,海面溫度低吸收地面上升的空氣、水蒸氣補充空間,由于海面大,溫差小,在海面上空聚集水蒸多,降雨范圍廣,水蒸氣結水時體積縮小,周圍水蒸氣補充便形成大風。
臺風大多數發生在南、北緯度的5°~20°,尤其是在10°~20°發生了65%。而在20°以外的較高緯度發生的臺風只占13%,發生在5°以內赤道附近的臺風極少,但偶爾還是有的,如福建省氣象臺就發現1970~1971這兩年中,西北太平洋共有3個臺風發生在5°N以南區域。據近十多年來衛星資料的分析,發展成臺風的擾動云團,在好幾天前即可發現,所以實際上擾動的初始位置比以前發現的位置偏東。如北大西洋上,以前認為發展成臺風的初始擾動大多數產生在大洋的中部,而有人根據云圖分析,認為每年有三分之二臺風的擾動起源于非洲大陸。這些擾動一般表現為倒V形或旋渦狀云型,他們沿東風氣流向西移動,到達北大西洋中部和加勒比海時,便發展成臺風。北太平洋西部和南海臺風的初始擾動位置,也要比以前發現的位置偏東臺風級別
風形成的主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