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瘋病是怎樣形成的
癲瘋病是怎樣形成的
癲癇是慢性反復發作性短暫腦功能失調綜合征。以腦神經元異常放電引起反復癇性發作為特征。癲癇是神經系統常見疾病之一,患病率僅次于腦卒中。癲癇的發病率與年齡有關。下面由學習啦小編為你詳細介紹癲癇病的相關知識。
癲瘋病是怎樣形成的:
癲癇病因極其復雜,可分三大類,并存在多種影響發病的因素:
1.特發性癲癇
可疑遺傳傾向無其他明顯病因,常在某特殊年齡段起病,有特征性臨床及腦電圖表現,診斷較明確。
2.癥狀性癲癇
中樞神經系統病變影響結構或功能等,如染色體異常、局灶性或彌漫性腦部疾病,以及某些系統性疾病所致。
(1)局限性或彌漫性腦部疾病
①先天性異常胚胎發育中各種病因導致腦穿通畸形、小頭畸形、先天性腦積水胼胝體缺如及大腦皮質發育不全,圍生期胎兒腦損傷等;
②獲得性腦損傷如腦外傷,顱腦手術后,腦卒中后,顱內感染后,急性酒精中毒;
③產傷新生兒癲癇發生率約為1%,分娩時合并產傷多伴腦出血或腦缺氧損害,新生兒合并腦先天發育畸形或產傷,癲癇發病率高達25%;
④炎癥包括中樞神經系統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螺旋體感染及AIDS神經系統并發癥等;
⑤腦血管疾病如腦動靜脈畸形、腦梗死和腦出血等;
⑥顱內腫瘤原發性腫瘤如神經膠質瘤、腦膜瘤等;
⑦遺傳代謝性疾病如結節性硬化、腦-面血管瘤病、苯丙酮酸尿癥等;
⑧神經系統變性病如Alzheimer病、Pick病等約1/3的患者合并癲癇發作。
(2)系統性疾病
①缺氧性腦病如心搏驟停、CO中毒窒息、麻醉意外和呼吸衰竭等可引起肌陣攣性發作或全身性大發作;
②代謝性腦病如低血糖癥,最常導致癲癇其他代謝及內分泌障礙如高血糖癥、低鈣血癥、低鈉血癥,以及尿毒癥、肝性腦病和甲狀腺毒血癥等均可導致癲癇發作;
③心血管疾病如心臟驟停、高血壓腦病等;
④熱性驚厥熱性發作導致海馬硬化是顳葉癲癇繼發全身性發作,并成為難治性癲癇的重要病因;
⑤子癇;
⑥中毒如酒精、異煙肼、卡巴唑等藥物及鉛、鉈等重金屬中毒。
3.隱源性癲癇
較多見,臨床表現提示癥狀性癲癇,但未找到明確病因,可在特殊年齡段起病,無特定臨床和腦電圖表現。
癲癇病的臨床表現:
1.全面強直-陣攣發作(大發作)
系指全身肌肉抽動及意識喪失的發作。以產傷、腦外傷、腦瘤等較常見。強直-陣攣發作可發生在任何年齡,是各種癲癇中最常見的發作類型。其典型發作可分為先兆期、強直期、陣攣期、恢復期四個臨床階段。發作期間腦電圖為典型的爆發性多棘波和棘-慢波綜合,每次棘-慢波綜合可伴有肌肉跳動。
2.單純部分發作
是指腦的局部皮質放電而引起的與該部位的功能相對應的癥狀,包括運動、感覺、自主神經、精神癥狀及體征。分為四組:①伴運動癥狀者;②伴軀體感覺或特殊感覺癥狀者;③伴自主神經癥狀和體征者;④伴精神癥狀者。
3.復雜部分發作
習慣上又稱精神運動發作,伴有意識障礙。先兆多在意識喪失前或即將喪失時發生,故發作后患者仍能回憶。
4.失神發作(小發作)
其典型表現為短暫的意識障礙,而不伴先兆或發作后癥狀。
5.癲癇持續狀態
是指單次癲癇發作超過30分鐘,或者癲癇頻繁發作,以致患者尚未從前一次發作中完全恢復而又有另一次發作,總時間超過30分鐘者。癲癇持續狀態是一種需要搶救的急癥。
癲癇病與其他疾病額鑒別診斷:
1.癇性發作需要與各種發作性疾病鑒別
①癔癥;
②暈厥;
③過度換氣綜合征;
④偏頭痛;
⑤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⑥發作性睡病。
此外,癲癇還應與發作性精神癥狀以及發作性其他內臟癥狀等鑒別。
2.癥狀性癲癇及癲癇綜合征的病因鑒別
(1)引起癲癇的全身性疾病①低血糖癥;②低鈣血癥;③氨基酸尿癥等。
(2)引起癲癇的腦部疾病有無產傷史、高熱驚厥史、腦外傷史、卒中史等。體檢中若發現如顱內腫瘤的定位體征和視盤水腫,腦動靜脈畸形的頭部雜音,腦豬囊尾蚴病(囊蟲病)的皮下結節等。
腦血管造影、核素腦掃描、CT、MRI等檢查有助鑒別。
癲癇病如何治療與預防:
癲癇的治療可分為控制發作、病因治療、外科治療、一般衛生及預防五個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控制發作,目前以藥物治療為主。
臨床上可根據癲癇發作類型選用抗癲癇藥物,一旦找到可以完全控制發作的藥物和劑量,就應不間斷地應用。一般應于發作完全控制后,如無不良反應再繼續服用3~5年,方可考慮停藥。目前多主張用一種藥物,確認單藥治療失敗后,方可加用第2種藥物。如失神發作或肌陣攣發作無法用單藥控制者,可合用乙琥胺和丙戊酸鈉,或其一加用苯二氮類可有效。對混合型癲癇可以根據發作類型聯合用藥,但以不超過3種藥物為宜。
用藥宜從小劑量開始,然后逐漸增量,以既能控制發作,又不產生毒性反應的最小有效劑量為宜。換藥宜采取加用新藥及遞減舊藥的原則。不能驟然停藥。
有些器質性腦病的癲癇患者可能需要終身服藥;有人主張發病年齡大于30歲者需謹慎停藥,因其停藥后復發率較高,需長期服藥或終身服藥。但仍有10%~15%患者難以控制發作,可以采用外科治療。
預防:
1.預防癲癇病的發生,應詳細地進行家系調查,了解患者雙親同胞和近親中是否有癲癇發作及其發作特點,對能引起智力低下和癲癇的一些嚴重遺傳性疾病,應進行產前診斷或新生兒期過篩檢查,以決定終止妊娠或早期進行治療。防止分娩意外,新生兒產傷是癲癇發病的重要原因之一,避免產傷對預防癲癇有重要意義。
2.對癲癇患者要及時診斷,及早治療,治療越早腦損傷越小,復發越少,預后越好。去除或減輕引起癲癇的原發病如顱內占位性疾病、代謝異常、感染等,對反復發作的病例也有重要意義。
3.癲癇是一種慢性疾病,可遷延數年、甚至數十年之久,因而可對患者身體、精神、婚姻以及社會經濟地位等,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患者在家庭關系、學校教育和就業等方面的不幸和挫折、文體活動方面的限制等,不但可使患者產生恥辱和悲觀心理,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發育,這就要求社會各界對癲癇患者給予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