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癬是怎么形成的
頭癬大部分發生于兒童,又可以分為黃癬、白癬和黑點癬。頭皮上出現黃色或者白色的斑塊,有黃豆到銅錢般大小,頭發斷裂,發病部位留下疤痕或禿發。下面由學習啦小編為你詳細介紹頭癬的相關知識。
頭癬是怎么形成的:
黃癬引起的禿發在一些地區俗名 “癩痢頭”。貓、狗、兔等動物身上可以帶有能引起頭癬的真菌,與這些動物密切接觸,有傳染頭癬的可能。頭癬也是真菌感染引起的,發現頭癬一定要及時的治療。
臨床表現
頭癬的表現可從類似脂溢性皮炎的非炎癥脫屑到伴脫發的嚴重膿皰性皮疹,即膿癬。伴或不伴鱗屑的脫發是頭癬最常見的表現,脫發可以是散在斑片,也可累及整個頭皮。可有頸后或耳后淋巴結腫大。
1. 白癬(tinea alba):多見于學齡前兒童,常由接觸寵物如貓、狗等引起。皮損呈圓形或不規則形之灰白色鱗屑性斑片,常呈衛星狀分布;病發多在距頭皮3~4mm處折斷,病發根部有一白色菌鞘;青春期后可自愈,若無繼發感染,不留瘢痕和禿發。
2. 黑點癬(black dot ringworm):多侵犯兒童,也可侵犯成人。為多數散在點狀鱗屑斑;病發出頭皮即折斷,呈黑色小點狀;發展緩慢,可累月終年不愈,愈后可有瘢痕形成,發生脫發。
3. 膿癬(Kerion):白癬或黑點癬患者由于機體的反應強烈,可引起明顯的炎癥反應,可形成頭皮膿腫。典型的損害呈化膿性毛囊炎,形成暗紅色境界清楚的圓或橢圓形膿腫,表面柔軟,有波動感,表面可形成多個蜂窩狀排膿小孔。損害常為單發,患區毛發易拔除。自覺癥狀可有輕度疼痛和壓痛,附近淋巴結常腫大。愈后常有瘢痕形成,引起永久性脫發。
4. 黃癬(tinea favosa):俗稱“禿瘡”或“瘌痢頭”。主要見于兒童,成人和青少年也可發生。典型損害具有硫磺色、邊緣翹起、中心微凹而呈碟狀黃癬痂,基底炎癥明顯,散發出類似谷物發霉的臭味。從中穿出一根或數根稀疏、干燥、無光澤、長短參差不齊的頭發。久之可形成萎縮性瘢痕,造成永久性禿發。
5. 無癥狀攜帶狀態:無頭癬癥狀,但真菌培養陽性。常為學校學生或患者家庭成員,被病發污染的用具常為傳染源,不治療可持續存在6周~6月。
癥狀體癥
1.黃癬:俗稱“禿瘡”或“癩痢頭” (1)好發于兒童,成人也可感染; (2)典型皮損為盤狀黃豆大小的黃癬痂,中心有毛發貫穿,愈后形成萎縮性疤痕; (3)病發參差不齊,干枯無光澤,永久性禿發。 2.白癬 (1)主要見于兒童 (2)典型皮損為初發較大的鱗屑性母斑,周圍繼發較小的衛星狀子斑,青春期后自愈,愈后不留疤痕; (3)病發周邊白套,且常距頭皮2-3mm處折斷。 3.黑點癬 (1)好發于兒童,成人也可感染; (2)典型皮損為多數散在鱗屑性小斑,愈合可有小片疤痕; (3)病發剛出頭皮即折斷,殘端呈黑點狀
[診斷依據] 1.白癬主要見于兒童,黃癬及黑點癬,兒童與成人均可患病; 2.各型頭癬的典型皮損表現; 3.各型頭癬的病發特點; 4.病發真菌直接鏡檢和培養陽性; (1)黃癬:鏡檢為發內菌絲,黃癬痂內關節孢子或鹿角菌絲,培養為黃癬菌; (2)白癬:鏡檢為發內菌絲,發外圓形孢子,培養為狗孢子菌或鐵銹色小孢子菌; (3)黑點癬:鏡檢為發內鏈狀孢子,培養為紫色癬菌或斷發癬菌。 5.濾過紫外線燈檢查。 (1)黃癬:暗綠色熒光; (2)白癬:亮綠色熒光; (3)黑點癬:無熒光。
治療原則
1.內服抗真菌藥物(首選灰黃毒素);
2.外用抗真菌制劑;
3.每日洗頭2次,共8周;
4.每周剃頭1次,共8同;
5.消毒患者的生活用具或接觸物品。
頭癬是怎么形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