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卡異地辦理
異地社保怎樣辦理,辦理異地社保有哪些流程。關于異地社保有哪些新政策值得關注。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關于社保卡異地辦理,希望你們喜歡!
社保卡異地辦理
簡化證明:非本地人員不提供原籍證明
人社部稱,人社工作全部涉及到人,大部分涉及民生,關系群眾切身利益。但與群眾的期望相比,與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要求相比,人社領域公共服務仍有不小差距。意見決定,大力簡化證明材料和手續。其中,對非本地戶籍人員按規定申請參加職工社會保險的,不要求申請人提供在原籍或其他地區參加社會保險情況證明。
在組織公務員考錄、事業單位公開招聘、職稱評定等工作過程中,對當事人已出具國家承認的學歷證書原件的,不要求提供第三方學歷認證證明。
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機構不再對初次就業流動人員辦理轉正定級手續。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招考、聘用、招用流動人員時,可參考檔案中的勞動合同等材料及就業登記、社會保險繳費記錄認定參加工作時間和工作年限。
改進留學回國人員、回國(來華)定居專家安置服務,有國外學歷學位認證人員不用再提交留學回國人員證明。
精簡程序:失業登記不得以人戶分離拒辦
今后,各級人社部門還要規范服務行為,精簡辦事程序。重點落實取消收取人事關系及檔案保管費的規定,不得將參加社會保險、職稱評審等業務與檔案保管相掛鉤,杜絕以檔案為載體的捆綁收費、隱形收費行為。
在省級行政區域內實施統一的就業失業登記經辦流程和標準規范,對符合條件的失業人員及時辦理失業登記,不得以人戶分離、戶籍不在本地或沒有檔案等為由不予受理。
簡化社會保障卡辦理流程,縮短申領、補換周期。
健全職業資格證書管理辦法,縮短證書辦理時間。
信息共享:從源頭避免“奇葩證明”
為了推進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人社部要求加快人社信息系統省級集中,實現系統的集中部署和有機融合、數據的向上歸集和高效整合。通過推進公共服務事項的數據開放、信息共享、校驗核對,促進公共服務業務協同,從源頭上避免各類“奇葩證明”“循環證明”等現象。其中要重點加強異地業務系統建設。提升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接續、異地就醫結算、異地領取待遇資格認證等異地業務的經辦效率,方便參保人就近辦事,避免“墊資”“跑腿”情況出現。
2017年實現社會保障卡跨地區、跨業務直接辦理個人的各項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務,開放向其他公共服務領域的集成應用,基本實現全國社會保障一卡通。2020年實現持卡人口覆蓋率達到90%。
2017年完成部、省兩級社會保障卡持卡人員基礎信息庫建設,實現基礎信息的統一管理和聯動共享。
2020年實現同一省級轄區內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服務對象就業失業登記、社會保險登記、勞動用工備案三項業務“信息一點登記、業務協同辦理、數據全域共享”。
創新服務:社保個人記錄推行網絡查詢
人社部這次還在意見中明確提出,各地需要探索創新公共服務方式。這包括在綜合服務機構推行“一站式”服務,逐步將分設的專業窗口整合為綜合窗口,變“多頭受理”為“一口受理”。加強公共服務信息化建設,積極推行網上預審、自助辦理、同城通辦、委托代辦等服務。
推進社會保險服務“五險統一經辦”,暫不具備條件的地方首先要在參保登記、繳費、稽核等業務環節實現統一經辦。大力推進“綜合柜員制”,方便參保對象。推進“電子社保”建設,全面推行社會保險個人權益記錄網絡查詢和自助打印服務。推進人事檔案信息化建設,啟動全國流動人員人事檔案基礎信息庫建設工作,逐步實現檔案基礎信息異地查詢。
社保卡異地辦理新政策
一、取消社保異地辦理不必要證明
1.對于缺少關鍵材料的社保異地辦理申請人,一次性告知所缺材料。
2.取消對初次就業流動人員的辦理轉正定級手續。
3.非本地戶籍人員參加社保的,不要求提供在原籍或其他地區參加社會保險情況證明。
4.逐步取消異地就醫時定點醫療機構蓋章手續。
5.取消失業人員失業前所在單位將失業人員名單自終止或者解除勞動關系之日起7日內報受理其失業保險業務的經辦機構備案手續。
6.“三證合一”的參保單位,在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證申領、變更、注銷、驗證等業務時,不再需要提供稅務登記證和組織機構代碼證。
7.在組織公務員考錄、事業單位公開招聘、職稱評定等工作過程中,對當事人已出具國家承認的學歷證書原件的,不要求提供第三方學歷認證證明。
8.改進留學回國人員、回國(來華)定居專家安置服務,有國外學歷學位認證人員不用再提交留學回國人員證明。
二、簡化社保異地辦理流程
1.在省級行政區域內實施統一的就業失業登記經辦流程和標準規范,對符合條件的失業人員及時辦理失業登記,不得以人戶分離、戶籍不在本地或沒有檔案等為由不予受理。
2.取消收取人事關系及檔案保管費的規定,不得將參加社會保險、職稱評審等業務與檔案保管相掛鉤,杜絕以檔案為載體的捆綁收費、隱形收費行為。
3.加快推進基本醫療保險異地就醫直接結算,2016年基本實現跨省異地安置退休人員住院費用直接結算,2017年基本實現符合轉診規定的參保人員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
4.取消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藥店的行政審批,完善對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藥店的服務協議管理,建立分級管理制度。
5.取消社會保險登記證換證周期規定,依參保單位需求隨時辦理,完善和簡化社會保險登記證年檢方式。
6.簡化社會保障卡辦理流程,縮短申領、補換周期。
7.實行國家職業資格目錄清單管理制度,完善職業資格考試和職業技能鑒定制度,著力解決“掛證”、“助考”、“考培掛鉤”等問題。
8.健全職業資格證書管理辦法,縮短證書辦理時間。
9.加強基層勞動人事爭議調解工作規范化建設,完善調解工作機制,優化仲裁辦案程序,完善立案、庭審、送達等環節的制度規范,在有條件的勞動人事爭議仲裁機構開設法律援助窗口,暢通勞動者和用人單位權益救濟渠道。
10.建立完善勞動保障監察舉報投訴案件省級聯動處理機制,省級行政區域內各級勞動保障監察機構接收的舉報投訴和主動巡查發現的案件信息全部通過勞動保障監察管理信息系統進行統一登記、錄入、流轉和辦理,實現“一點舉報投訴,區域聯動處理”。
三、實現社保異地辦理一站式服務
1.推進社會保險服務“五險統一經辦”,暫不具備條件的地方首先要在參保登記、繳費、稽核等業務環節實現統一經辦。大力推進“綜合柜員制”,方便參保對象。
2.推進“電子社保”建設,全面推行社會保險個人權益記錄網絡查詢和自助打印服務。
3.推進人事檔案信息化建設,啟動全國流動人員人事檔案基礎信息庫建設工作,逐步實現檔案基礎信息異地查詢。
四、加強社保異地辦理平臺設置
1.大力推進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確保“十三五”期末實現縣級服務設施全覆蓋,鄉鎮(街道)、社區(行政村)設施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為公共服務事項向基層下沉提供有力支撐。
2.加強網上辦事平臺建設,建立統一的公共服務信息平臺,統一網上服務入口,強化信息安全管理,實現全業務、多渠道的標準化服務。凡具備網上辦理條件的事項,都要推廣實現網上受理、網上辦理、網上反饋,實現辦理進度和辦理結果網上實時查詢。
3.全面加強12333電話咨詢服務工作,加快實體化機構建設,拓展服務功能和服務范圍,強化12333短信服務和掌上12333移動應用,形成覆蓋全國的12333電話咨詢服務體系。
社保卡異地辦理相關文章:
社保卡異地辦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