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賦分制的規則詳解大全
賦分制是一種考試評分方式,也稱為等級賦分制。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一些賦分制的規則詳解,僅供參考。
賦分制的規則
賦分制是指以學生的課程成績為基礎,在統一的評價尺度下賦予相應的學業成果點數,影響學生的畢業、升級、轉專業、保研等方面的評定
排序中,根據比例劃分不同等級,按照公式賦予不同等級分。不同省市的等級賦分制度又有所不同,如北京市自選科目單科前1%的學生賦分為100分,而天津市自選科目單科前2%的學生賦分為100分。
賦分制可以形象理解為用一個分數模板去套實際科目得分的排名,從而實現分數按照位次的轉換。如一考生歷史卷面考了80分,在全省排名1%以內,最后等級賦分變為了100分。一考生物理卷面考了80分,在全省排名37%—43%以內,最后等級賦分變為了76分。也就是不論分數論檔位,考生的分值在所有考生中的相對位置才是決定選考最終成績的因素。
高考賦分制度怎么算
等級賦分以30分作為賦分起點,滿分為100分。將考生每門再選科目考試的原始成績從高到低劃定為A、B、C、D、E五等,各等級人數所占比例分別為15%、35%、35%、13%和2%。轉換基數為實際參加該再選科目考試并取得有效成績的人數。轉換時,將A至E等級內的考生原始成績,依照等比例轉換法則,分別轉換到100-86分、85-71分、70-56分、55-41分、40-30分五個等級分數區間,根據等級賦分轉換公式計算,四舍五入得到考生的等級成績。轉換后的等級成績一分一檔,考生排序不變。
賦分制與傳統高考計分的區別
賦分制是將所有考生原始成績(卷面分)進行省內高低排行,在這個排行中,將考生的各科成績按照分數劃分為不同等級,并“賦予不同的等級分”。
傳統高考計分是將考生的卷面分合計就可以了。
高考賦分制有利于哪類學生
賦分制對語文數學、外語三門學科實力較強的同學、沒有明確選擇文科的同學有利。無論是3+3選科模式還是3+1+2選科模式,都要求考生必須選擇語文、數學、外語這三門科目作為必選科目。所以擅長這三門主科的人會非常占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