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心得體會精選5篇
2020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心得體會精選5篇
深刻理解“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作出的戰略安排,所謂“決勝”,就是舉全黨全國之力,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整理了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的工作和學習有所幫助,歡迎閱讀!
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心得體會1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廣大黨員干部表示,當此決勝攻堅期,持續解決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問題提出一系列重要舉措,必將更好地激勵廣大干部堅定信心、勇于擔當,以優良作風向著宏偉目標奮勇前進。
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東崗街道轄區內工地多、進城務工人員多,復工復產和疫情防控面臨雙重壓力。東崗街道黨工委書記趙琴說,把基層黨組織建設得更有戰斗力,在這次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
脫貧攻堅越到最后時刻越要響鼓重錘。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貞豐縣魯容鄉是貴州省20個極貧鄉鎮之一。當前,魯容鄉科技副鄉長彭楊正組織農民進行百香果種植和苗木管護。
“通知增強了脫貧攻堅戰場上廣大黨員干部決戰決勝的干勁。”彭楊說,“今年鄉里還剩192戶686人尚未脫貧。現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一邊做好疫情防控,一邊幫助鄉里抓好產業結構調整,把耽誤的時間搶回來。”
克服疫情影響,全面做好“六穩”“六保”等工作,越來越多基層干部深入群眾,主動把問題解決在基層、把困難攻克在一線。
福建省莆田市商務局局長陳玉鵬最近隨時關注莆田新設立的“外貿直通車專線”。近日,莆田開通24小時專線,及時協調解決外貿企業訂單、用工、物流、融資、供應鏈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和困難。“為了實現穩外貿的目標,黨委政府鼓勵企業積極發展新業態,增加產品附加值,開拓更多的銷售渠道。”陳玉鵬說。
正視多重困難,堅持底線思維。把時間搶回來,把損失補回來,從危機中捕捉和創造機遇,在通知精神鼓舞下,廣大基層黨員干部群眾積極發揮干事創業的主動性創造性,奮力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心得體會2
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中國百年未有之大飛躍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交匯于此……
根據分析總結出以下幾點:
一: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堅強決心,更高舉起改革開放大旗
在這里用了更高兩個字,能夠看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堅強決心,并在后續用一個個鮮活的例子表明了堅定態度。站在改革開放40周年這個歷史節點上,對改革開放的最大致敬,就是創造新的更大奇跡;對歷史的最好紀念,就是書寫新的輝煌歷史。
二:以“亂云飛渡仍從容”的戰略定力,心無旁騖推動高質量發展
縱觀中國經濟,“定力”二字貫穿始終。保持定力,要有高瞻遠矚的戰略判斷。有定力,就能沉得住氣、穩得住神,不為外界所擾。有定力,就能全神貫注、專心致志,不計一時得失。這樣中國的經濟肌體在新陳代謝中充滿活力,中國經濟巨輪在劈波斬浪中行穩致遠。
三:以“一枝一葉總關情”的深厚情懷,不斷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總書記的心永遠和人民牽動在一起,從吃飽穿暖,到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從強調物質增長到注重公平正義……民生工程扎實推進,不斷織就人民幸福線。
四: 以“弄潮兒向濤頭立”的使命擔當,為偉大事業掌舵領航
在實現民族復興的關鍵時刻,總書記率領8900多萬中國共產黨人以一往無前的擔當精神,在風雷激蕩的時代大潮中續寫百年大黨自我革命的壯麗篇章。理想信念不變,以最高規格大會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反腐決心不變,前三季度全國紀檢監察機關處分40.6萬人;擔當作風不變,脫貧攻堅、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等各條戰線涌現更多共產黨員攻堅克難身影……
五:以“風物長宜放眼量”的宏闊格局,開辟大國外交新境界
2019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眺望新的奮斗征程,一個個重要時間節點,是我們繼續前行的坐標。堅信,沿著100年偉大復興之路、70年社會主義建設之路、40年改革開放之路接力探索、接續奮斗,一定能夠再次寫下無愧于歷史的答卷。
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心得體會3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這是農村改革發展之后,經常聽到的一句話!近十年來,得益于國家的扶持和發展,農村一些“老大難”也得到了解決。比如說;讀書難、看病難、賺錢難等等。這些問題和過去相比都有了明顯的改善。
過去的農村,是“貧窮落后”的代名詞,村民的生活水平普遍不高。村民們的人均收入水平也很低,很多家庭都是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生活十分艱苦。
現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國家的富強,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也有了很大提升,村民們也不再為溫飽而發愁,很多人現在也朝著“小康”的方向努力。
除了生活水平和公共服務水平提高之外,隨著國家對農村的建設力度不斷加大,很多村莊現在也實現了“三通一改”,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居住環境變得越來越舒適,不少村莊現在也告別了“臟亂差”。
農民朋友們: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之年,今年的“三農”領域有很多硬任務要完成。未來的一年里,國家將采取多項舉措解決農村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其中包括“打贏脫貧攻堅戰、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推進平安鄉村建設、啟動廁所革命”等等……。
不過,就在農村進入全面決勝小康社會目標之后,農村地區也會陸陸續續迎來三個好消息。這些消息涵蓋到農村的多個方面,農民朋友請收下。具體如下;
無論是在建設還是在發展方面,資金尤為重要,要做好今年的“三農”工作,資金就必須優先向農村地區傾斜,這樣才有資金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短板。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之年,我國也會加大資金的投入力度,資金預算將繼續向“三農”領域傾斜,確保各地的財政資金能夠補上“三農”領域突出短板,解決農村當前的民生問題。
在農村,鄉村建設和治理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這幾年來,我國為了整治農村各類違規違法亂象,出臺了很多措施。現在已經到了農村發展的攻堅階段,農村的基層干部隊伍也很關鍵,如果是一個不作為、胡作為的帶頭人,那么資金投入后也會被侵占。
不過,今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最關鍵的一年,我國在開展各項工作的同時,也會深入推進平安鄉村建設,加大力度治理農村的“蒼蠅和村霸”,開展反腐敗和掃黑除惡這兩項斗爭。
雖然說現在的農村和過去相比有很大變化,但和城市相比還是有差別的,尤其是在教育和醫療方面,很多村民會離開農村進城生活,大都是因為這兩點。
不過,就在農村進入全面決勝小康之后,我國也會在各地區開展新一輪的發展工作。今年不僅要提高農村的教學質量,還要加強農村醫療服務體系建設,消除鄉村醫療服務的空白點,讓村民不再為教育和醫療發愁。
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心得體會4
作為一名普通黨員,我深刻認識到今后要全面貫徹好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學習和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的報告,以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總書記的報告為引領,爭取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作出更大貢獻。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盡自己的力量讓病人少受病痛的折磨——這是我的初心,是我的中國夢,現在我正在努力實現這個夢想,無論我走多遠,始終不能忘記初心,不能偏離方向。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新起點上,這樣的提法可謂撥云見日,提綱契領,讓我們更加明確和堅定了未來奮斗的方向和目標。縱觀歷史,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和發展壯大,與人民群眾的需求和支持分不開,無論在什么時代,全黨同志要始終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
十九大報告指明了今后一個時期,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奮力拼搏、努力實現的目標任務,描繪出了未來發展的宏偉藍圖,不僅讓全國各族人民有滿滿的獲得感、成就感、自豪感,而且激發了大家對更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讓大家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更加有信心、有方向、有干勁。
我們要立足平凡追求崇高,牢記自己的初心和使命。雖然我只是一名普通黨員,也要嚴格要求自己,主動思考、勇于創新、用于解決醫學難題。
總書記在報告中提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全黨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需要依靠每個人踏實努力的奮斗,這個過程中,黨員理所應當要站在前列,為群眾謀福祉。
我更加清醒的認識到黨面對的風險和挑戰,把全面從嚴治黨的“嚴”字長期堅持下去,作為醫學戰線上的一名普通黨員,我一定會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廉潔自律,克己奉公,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不懈奮斗!
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心得體會5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同志在國家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第一次提出了“中國夢”的概念。近期,我研讀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中國夢》一書,對中國夢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現將些許體會記錄如下。
1.中國夢是國家夢。實現國家富強,提升綜合國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國家夢的基本內涵。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正因為如此,盼望國家好、民族好,成為中國人民普遍的愛國主義情懷,成為共同的理想信念,成為民族精神的生動寫照。黨的十八大報告所講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即“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也就是要達到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今天的中國,民族獨立夢、兩彈一星夢、奧運世博夢、航天潛海夢等宏偉夢想都已成真,正向著實現全面建成小康夢、現代化之夢挺進,深藏于中國人民心中的民族復興之夢,已經不再是空中樓閣,而猶如地平線上跳動著的朝陽,即將噴薄而出,現如今的我們“比歷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
2.中國夢是人民夢。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人民夢的基本內涵。強國才能富民,強國也是為了富民。沒有人民富裕幸福,發展就不算成功,復興就不算完成。人民是由無數個體構成的整體,每個人的發展和命運既是社會發展和歷史命運的映照,同時也匯成了社會發展的主流,構成了歷史命運的基調。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夢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民族夢必須同個人夢融合起來、統一起來,夢想才有生命,夢想才有根基,夢想才有力量。今天的中國,更多上升機會,更多保障依靠,更多成功路徑以及更多表達渠道,使得宏大的國家夢正日益演繹為個人夢,并在每個人的努力奮斗中、在時代的點滴進步中,慢慢生根、開花、結果。
3.中國夢有益于世界。中國的富強離不開世界,也有益于世界。中華民族是愛好和平的民族,中國夢的實現,根本要靠中國人民自己的艱苦奮斗,同時也需要世界各國人民的理解和支持。沒有和平環境,中國和世界都不可能順利發展;同樣,離開發展,中國和世界也不可能有持久的和平。與世界共患難、同分享,是中國夢獨具特色的重要內涵。從“入世惠及中國、也惠及世界”到“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日益融入世界的中國,在與各國的交流合作中,始終追求良性互動、互利共贏。事實證明,中國夢的實現也是世界的重大利好。
離開了國家的富強和中華民族的復興,就不可能有人民的幸福和對世界的貢獻;離開了人民的主體地位和主人翁思想,就不可能有國家的發展和繁榮;離開了世界的和平與穩定,就不可能有中國的和平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