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二本分數線預測最新
2022高考二本分數線預測最新
對于傳統高考省份來說,二本線基本上都在450分左右,其中內蒙古、吉林、寧夏、新疆、甘肅等由于高考人數各方面二本線相對較低一些,大部分省份都需要450分左右才能上本科,當然文科和理科也不一樣,小偏整理了2022高考二本分數線預測最新,僅供參考借鑒。
北京:理科500 文科500
天津:本科:461(新高考不分文理科)
上海:本科:369(新高考不分文理科)
江蘇:本科:355(新高考不分文理科)
山東:本科:540(新高考不分文理科)
湖北:理科501 文科500
四川:理科488 文科514
陜西:理科480 文科515
河南:理科509 文科482
海南:本科:544(新高考不分文理科)
云南:理科442 文科481
西藏:理科333 文科344
江西:理科482 文科481
遼寧:理科443 文科482
吉林:理科438 文科435
浙江:本科:455(新高考不分文理科)
安徽:理科440 文科505
湖南:理科438 文科505
廣東A: 理科513 文科549
B: 理科495 文科484
甘肅:理科476 文科479
河北:理科512 文科518
廣西:理科420 文科467
貴州:理科418 文科469
青 海:理科365 文科430
寧夏:理科442 文科471
以上分數線預測僅供參考,具體分數線詳情以本省實際情況為準
二本線以上90分
上海海關學院、西南交大、上海金融、
二本線以上80分
北京信息科技大、大連外國語、河北醫科大
二本線以上70分
廣東工業大、成都理工、重慶醫科大、天津理工、上海電力、天津科技大、北京物資學院、濟南大學、大連醫科大、山西醫科大、西安石油大學、武漢工程大學、浙江財院、廣東商學院、北京聯合大學、北京石油化工、中華女子學院、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天津中醫藥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山東理工、山東師大
山東建筑、哈醫科、哈理工、吉林財大、大連大學、沈陽理工、沈陽航空、山西財大、西安工程、西安財經學院、蘭州理工、蘭州交大、徐州醫學院、南昌航空、浙江科技學院、南京工程、安徽財大、湖北工業大、華東交大、廣東金融、集美大學、福建醫科大、廈門理工、昆明醫學院、昆明理工、桂林電子科技、四川外國語、重慶理工
二本線以上60分
北京印刷、上海師大、上海立信、上海商學院、上海政法、華北水利、煙臺大學、山東中醫藥、山東財大、遼寧科技、大連交大、河北經貿、華北科技、太原科技、西安醫學院、新疆醫科大、蘇州科技、南通大學、長江大學、三峽大學、湖北經濟學院、湖南中醫藥、溫州大學、廣東醫學院、成都中醫藥、成都醫學院、重慶工商
二本線以上50分
北京服裝、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天津工業大(高費)、天津城市建設、天津商業、上海海洋、上海第二工業、新鄉醫學院、河南財經、山東交通、濰坊醫學院、黑龍江大學、長春工業、東北財大、大連工業、遼寧工業、大連海洋、沈陽醫學院、河北工程、常州大學、東華理工、湖北汽車工業、江漢大學、湖北中.醫藥、江西理工、浙江傳媒、寧波工程、桂林理工、廣西醫科、西華大學
1、了解大學的基本情況
目前,我國普通高校有2600所左右,按辦學層次可分為本科和高職(專科)院校;按舉辦者可分為公辦、民辦高校(含獨立學院);按隸屬關系可分為教育部直屬、其他中央部委直屬和地方所屬高校。考生可從不同角度了解大學情況。
2、了解大學的辦學實力
一般可從學科建設、師資隊伍、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方面來評估大學的辦學實力。在學科建設方面,可看大學擁有國家重點學科、國家實驗室及重點實驗室、博士點、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文科研究基地等情況。在師資隊伍方面,可看大學擁有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江學者、國家“”青年項目、國家級教學名師、知名學者、博士生導師的數量。
在人才培養方面,可看大學生競賽獲獎、國家級教學成果獎、杰出校友等內容。在科學研究方面,可看大學承擔的杰出青年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還可關注大學獲得的自然科學和技術發明獎、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等國家重大獎勵成果情況。
3、了解大學所在地域、校園環境、學習氛圍
我國幅員遼闊,各地消費水平、生活習慣、飲食、語言、氣候等條件差異很大。考生的大學生活要在當地度過,畢業后也可能留在當地就業,如果到和現有生活條件差距大的地區就讀要有心理準備。如果有條件,考生可走進大學校園,親身感受一下校園環境、學習氛圍等,或者聽聽學哥學姐的建議。大學的辦學歷史、就業去向、深造比例等,也是需要參考的因素。
4、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建議考生對自己的實力、性格、興趣愛好、職業取向、人生規劃等情況進行客觀評估,選擇和自己契合度高的大學。
1、基于個人的興趣,比如這個考生真的很喜歡游戲,就學了和游戲有關的專業,這種人有,但的確不多。很多人說選專業家長應該放手,讓孩子遵從自己的興趣。但說實話,真正能在高考時就明確知道自己對什么有興趣,自己的興趣意味著什么,有什么未來的人,屬于極個別。對于這部分已經有明確“興趣點”的考生,順其自然即可。
2、自己高中哪門課好,大學就接著學。這種情況既見于一些競賽保送生,也見于一些普通的高考生,比如語文好,就上中文系,英語好,就學外語等等。但這種考生的志愿填報,實際上也是相當無意識的,有不少人是要后悔的,而且文科生高考就六門,數學和地理兩個系還不能報,理科生高考六門,中文系一般還報不了。這樣選專業,空間也很窄。
3、基于就業。絕大多數高中生其實對專業是懵懵懂懂的,為什么有那么多高考狀元都要去北大光華、清華經管,就是覺得金融就業好,掙錢多,這些人到底對于金融業有多少了解,他們的父母對金融業有多少了解,其實搞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