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提前安排2024屆畢業生招錄工作
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人社部提前安排2024屆畢業生招錄工作
10月26日,針對部分離校畢業生尚未找到工作,以及2024屆畢業生開始進入求職市場的情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就業促進司副司長宋鑫表示,人社部門將采取多種措施,以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服務攻堅行動為重點,加強沖刺和服務,全力促進青年就業。
人社部提前安排2024屆畢業生招錄工作
10月26日,在人社部2023年三季度新聞發布會上,人社部就業促進司副司長宋鑫表示,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關系民生福祉、經濟發展和國家未來。人社部將以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服務攻堅行動為抓手,加力沖刺、加密服務,凝心聚力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順利就業。政策落實再提速,提前安排2024屆畢業生招錄招聘工作,穩定公共部門就業崗位。
如今高校畢業生就業難題該如何解決
優化人才培養模式。高校緊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積極優化學科專業設置,推動學生知識結構更新完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就業能力,提升學生求職能力、職場適應力、成長力和勝任力。
充分挖掘崗位資源。高校大力拓寬市場性崗位,鼓勵企業更多招用應屆高校畢業生,根據實際情況,給予適度獎勵補貼。用足用好政策性崗位,穩定擴大國有企業及黨政機關、事業單位招錄,引導更多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
有哪些方法可以提高大學生就業率
開展就業調研。通過實踐化教學,讓學生在學校學習到職場中的技術能力,畢業后能盡快在崗位上工作。
進行針對性的就業心理引導。在就業指導中加強學生思想建設,讓大學生認識到正確的就業觀念。
實施“訂單班”人才培養模式。企業直接以小班的形式在校對學生定向培養,學生畢業后在到企業直接工作。
建立和完善就業指導工作模式。全過程實施、全方位開展、全員參與。
為什么大學生越來越難就業了?
大學畢業生數量多。高等教育的普及,使得每年的大學畢業生人數持續增加,但市場上的就業崗位并未同步增長,形成了人才供過于求的局面,使得畢業生就業面臨一定的壓力。
學歷優勢減弱。隨著教育的普及,大學畢業生的數量大幅增加,學歷優勢相對減弱,使得求職競爭加劇。
專業與市場需求不匹配。有些學生選擇的專業可能與市場需求存在較大的差距,導致畢業后難以找到與專業對口的工作。
缺乏實踐經驗。許多畢業生雖然擁有學術知識,但在實踐技能方面相對較弱,經驗不足,這使得他們往往難以勝任具體的工作任務。
什么原因導致應屆畢業生就業難?
就業市場競爭激烈。隨著大學畢業生人數的增加,就業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
大學生就業能力不足。部分大學生在校期間缺乏實踐經驗和職業技能,沒有進行足夠的職業規劃和準備,導致在就業市場上競爭力不足。
就業歧視。一些用人單位對大學畢業生存在歧視,例如認為他們缺乏實際工作經驗等,使得大學生難以獲得理想的就業機會。
人口紅利消失。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勞動力市場出現短缺,這也給大學生就業帶來了一定的壓力。
現實就業環境的挑戰。當前經濟形勢、就業政策等現實就業環境給大學生就業帶來了一定的挑戰。
教育與就業市場脫節。部分學科和專業與市場需求脫節,導致畢業生難以適應就業市場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