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聯如何區分上下聯
一年一度的春節將至,貼春聯是常見的春節習俗之一,知道春聯如何區分上下聯嗎?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帶來春聯如何區分上下聯,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春聯如何區分上下聯
1.用平仄方法來區分
區分上下聯的關鍵在最后一個字,上聯最后一個字是三聲和四聲(仄聲),下聯的最后一個字是一聲和二聲(平聲)。
2.用張貼方法來區分
對聯的張貼撰寫要求是上聯在右側,下聯在左側。因為古代人寫字是從右往左寫的。這個方法現在在觀看對聯時候很難區分了,因為很多人不在意,隨意貼出來就容易弄錯誤。
3.用含義方法來區分
每副對聯都有自己特定的含義,在寫對聯的時候普遍把含義深刻的作為下聯,上聯的價值更多是在引導作用上。上下聯基本屬于因果關系,因是上聯,果是下聯。
4.用時間關系來區分
時間在前面是上聯,時間在后面是下聯,這個普遍體現在生肖和辭舊歲/迎新春之類的春聯。比如:上聯:燦爛今朝看蛇舞 下聯:喜從舊年聽龍吟
5.用范圍大小來區分
一般情況下范圍小的是上聯,范圍大的是下聯,如常見的“家和國”之類詞語。例如:上聯:家和萬事興 ;下聯:國泰千秋樂。
春聯的由來及習俗
由來
春聯一開始不叫“春聯”,而叫“桃符”。據說貼桃符的起源很早,當時貼“桃符”是為了用來驅除妖魔鬼怪。傳說,古代有一種極其兇殘的怪獸,經常作惡,危害百姓,卻又沒有什么東西可以降住它。后來,有兩位專門除妖的神仙,他們用桃枝降住了怪獸。于是,民間便傳出,直呼偶在門上掛上刻有兩位神仙名字的桃枝,妖魔鬼怪便不敢靠前。后來,這樣的桃枝被稱為“桃符”,“桃符”便流行下來了。
在五代十國時期,桃符演變成了春聯。據記載,當時后蜀主孟昶讓張遜在桃木上題詞,他寫完之后,孟昶覺得不對仗,便又寫道:“新年納余慶,佳節號長春”,這是中國第一幅春聯,而在當時還被成為桃符。后來紙張的出現,桃木換成了紅紙。春聯真正的出現是在明朝朱元璋時期,當時,朱元璋要求家家戶戶貼春聯,于是大街小巷處處貼滿了春聯。
習俗
年關將至,有著許許多多的過年習俗。貼春聯就是其中之一。喜慶的大紅春聯是對聯的一種,在春節時張貼,故名春聯。春聯的來源其一是桃符。最初人們用以避邪,后來畫門神像木刻人形應掛在門旁于桃木上,再簡化為在桃木板上題寫門神名字。
春聯的另一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后漸漸發展為春聯,表達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愿望。 春聯俗稱“門對”、“春貼”、“對聯”、“對子”,雅稱“楹聯”。
相關文章:
2.春節貼春聯的由來
上一篇:過年貼春聯的禁忌有哪些
下一篇:春聯由來_貼春聯的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