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型肺炎心得體會作文5篇
2020年新型肺炎心得體會作文5篇
疫情來得突然,疫情來得迅猛。那些不斷跳動的數字,那些不斷閃現的鏡頭,那些不斷更新的消息……無一不讓人思緒翻滾,無一不讓人心靈震顫。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有關2020年新型肺炎心得體會作文,一起來看看吧!

2020年新型肺炎心得體會作文【1】
經過艱苦的努力,疫情防控形勢出現了積極變化,取得了一些積極成效,但毫無疑問,當前防控工作也到了最吃勁的關鍵階段。
上下同欲者勝,同舟共濟者贏。我們相信,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最終會取得勝利。這種自信,來源于當代中國最偉大的力量——同心合力。
這種力量,來自于心懷天下、力挽狂瀾的國士。84歲的老院士鐘南山,在發出病毒“人傳人”的警示,提出“沒有特殊的情況,不要去武漢”的建議后,義無反顧地逆行趕往武漢最前線。前不久,國家中醫醫療隊隊長張忠德接受采訪,視頻中的他,率領100人的中醫醫療隊伍在武漢奮戰了半個多月后,已然瘦脫了相。
這種力量,發自于勇往直前、舍身忘我的醫療工作者。疫情告急,武漢不是孤島,湖北并非孤立無援,全國各地組成的醫療隊以作戰“兵團”的形式從四面八方奔赴武漢,19省區市馳援湖北16市,打響了疫情殲滅戰。最難的時候我們并肩作戰,等到口罩摘下的那一天,讓我看見你的微笑,讓我們分享勝利的喜悅。
這種力量,源自于自告奮勇、義無反顧的青春擔當。“非典時,大家保護我們‘90后’;17年后,我們‘90后’要保護大家。”一位奮戰在一線的“90后”護士的這番話情真意切,收獲無數點贊。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第四批赴武漢醫療隊的136位隊員中,“90后”將近一半。哪有天生的英雄,他們只不過是一群孩子,穿上了一身戰衣,便像前輩那樣勇敢。
這種力量,也凝聚于各行各業的人們眾志成城筑起的道道生命防線。城市里,社區工作人員周密防控,篩查潛在病源;鄉村里,各級干部恪職盡守,密布層層防線;工地上,建設單位晝夜施工,為增加病房加班加點;廠房里,生產企業開足馬力,為前線生產口罩和防護衣物一刻不閑;國內國外,愛心人士、海內外僑胞捐款捐物,調動一批批緊缺物資馳援前線……社會各界被廣泛動員,億萬中華兒女擰成一股繩,握成一個拳。
這種力量,我們在1998年抗洪救災時見過,在2003年抗擊非典時見過,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時見過……中國人民迸發出磅礴偉力,最根本原因在于我們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有堅持全國一盤棋,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
“你身后有我,我身邊有你”“再大的風雨,也只是插曲”,一首名叫《堅定希望》的歌曲,直擊人心。任何大災大難都擋不住中國人民勇往直前的步伐,一場災難,更能凝聚起中國人民如鋼似鐵、堅不可摧的強大力量。面對著諸多的不確定性,我們有足夠的理性,也有足夠的信心——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
更多關于致敬疫情前線醫護人員的作文內容歡迎點擊進入↓↓↓
2020年新型肺炎心得體會作文【2】
你們以溫柔初心和無畏堅守,始終行走在健康的征途砥礪前行——深一線勇往前,實心干事,致敬“最美逆行者”!南方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院全體醫護人員不忘初心,團結一心,肩負起守護從化乃至廣州北部地區人民群眾健康的使命,廣泛動員,深入培訓,周密部署,全力以赴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黨委書記、院長節日期間全程待命,分管領導堅守一線指揮,全體醫護人員主動取消休假,按照工作要求,積極行動,毫無怨言。預檢分診是甄別與分流傳染病病人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的最前線,一聲號召,12名黨員護士及入黨積極分子迅速強化預檢分診及消毒隔離培訓,全力奔赴到這一場疫情防控的硬仗中。作為新時代的黨員干部,要以他們為榜樣,以身作則、身先士卒、堅守崗位,堅決服從工作調配;縱然疫情肆虐,讓我們以必勝的決心,昂揚的斗志同病魔宣戰!勇戰疫情,護佑百姓,甘于奉獻,大愛無疆,必然會取得最終的勝利!
致敬“最美逆行者”,您們永遠是最可敬的人,永遠是我們的榜樣!是你們向用生命捍衛疫情安全,是世界上最美的逆行者。不論火海還是災區,哪有危險,哪里就有你們的身影。逃生的人流中,你們的背影,永遠是最奮不顧身的逆行!關鍵時刻,“最美逆行者”迎難而上,挺身而出,不顧自安危,冒著生命危險,沖鋒在前,撲向災區,用生命與病情搏斗,贏得一分一秒的時間。
2020年新型肺炎心得體會作文【3】
這幾天,在網上看到最多的詞,一是揪心,一是信心。
揪心當然可以理解,每日不斷上升的疫情數字,依然沒有止步,拐點依然沒有到來。尤其是在將臨床診斷病例納入后,截至2月12日24時,全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59804例。眼看著同胞受難,網友們的心無時無刻不跟湖北人民在一起。
揪心還來自于現實困境。受疫情影響,春節后復工、開學的時間大大延后了,網友們記錄著空蕩的街道和在家無事可做的心情,日常生活受到了嚴重沖擊。“懷念堵車的時候”“開始想念上班”等網友言論,在網上出現。
然而越來越多的,是人們開始恢復信心。信心來自于黨中央的正確英明決策,正在推動著事情往好的方向發展。全國一盤棋,共同抗疫情的決心,從中南海傳遞到了全國人民。網友們熱烈討論的,是全國各省區市救援隊伍到了湖北各地,是大量企業臨時加上了口罩生產線……信心只能從事實出發,疫情雖然可怕,但我們對抗疫情的決心和行動,要比病毒有力得多。
微博上,每一位治愈者寫下的治療過程,都會有數千甚至數萬轉發量;每一位專家給出的生活建議,都會得到熱烈響應;甚至每一篇相關論文,都會引起網友們熱烈的討論;至于那些在病人身上見效的藥物,更是會有大量關注。
信心與揪心的博弈仍在繼續,抗擊疫情的斗爭依然處在最吃勁的關鍵階段。但我們看到,信心正逐漸占上風,我們定將取得成功。
2020年新型肺炎心得體會作文【4】
疫情來得突然,疫情來得迅猛。那些不斷跳動的數字,那些不斷閃現的鏡頭,那些不斷更新的消息……無一不讓人思緒翻滾,無一不讓人心靈震顫。災情無情人有情。在大災大難面前,一個個感人至深的場面,時刻閃現在我的眼前,觸碰著我那敏感的神經,總是讓我感動得熱淚盈框。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的緣由,他們正是中華民族始終挺立的脊梁。我決心用筆墨記錄下那些“感動”,對那些可歌可泣的人們致以崇高的敬意!
84歲高齡、兩度與病毒作戰的鐘南山院士。因為2003年的SARS,鐘南山院士進入我們的視野。未曾想到,時隔16年,年屆84歲高齡的他,再次臨危受命,出任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又一次站在了歷史臺前。坐不上飛機就坐高鐵,縱使在火車上,也不忘研究工作;沒有做作、沒有矯情、沒有虛華,真正展現了“國士”氣度、“國士”風范;特別是在戰“疫”一線,他那敏銳的目光、那執著的精神、那凝重的神情,總讓人心靈震顫;看到他,就看到了希望,就鼓舞了信心,就增進了斗志。誰曾想到,沒有理由出戰的他,不需要理由而出戰了;誰曾想到,他的帶動和鼓舞,激發了無數醫療戰士的斗志;誰曾想到,這次疫情雖然兇猛,在他的精確判斷和準確把握下,正得到及時有效抑制……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有鐘南山院士,有鐘南山院士一樣的戰“疫”團隊,有他們始終昂立的民族精神,再兇猛的“疫”情也必將得到控制,我們相信,我們堅信,我們向他們致敬!
與時間賽跑、拉長自己生命時間的張定宇院長。不是央視《新聞1+1》節目,誰曾想到湖北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一個身患漸凍癥的病人,自己妻子也不幸被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張定宇,毅然戰斗在抗擊疫情、救治病人的最前線,坦然面對記者說,“我會用好這些時間”。受病情影響,他的腳步變得高低不平,上下樓越來越艱難。但每當有人問到,他總是說自己“膝關節不好”。他說自己不想影響同事,他生來樂觀,不喜歡叫苦。然而早在2019年12月27日,金銀潭醫院已經懷疑這些病人可能是冠狀病毒感染;面對特殊的病人,需要穿上隔離服,工作量是平時的3到5倍,病人吃的一些餐食,以及他們的生活垃圾,要做集體清運……醫者仁心,大愛無疆。張定宇院長用自己的實踐默默堅守,將有限的生命時間拉成“無限”的生命高度,在他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中華民族的“惻隱之心”,看到了中華民族朝氣勃勃之生命力!在無數“張定宇”的奮進拼搏,一定能夠戰勝“疫”情,我們相信,我們堅信,我們向他們致敬!
堅持奮戰、脫下口罩后滿臉創傷的醫護人員。1月27日,媒體發了一組題目為“瞬間淚目,卻讓人滿血復活”的照片,當看到“堅持:脫下口罩的醫護人員”的那張照片時,我被深深地感動了,那淡定的神情與那深深的壓痕形成鮮明的對比,山東省的周建國老師以《有一種大美叫“口罩壓痕”》一文進行由衷贊美。作為一線醫護人員,身體長期處在不透氣的防護狀態下,出現問題是很有可能的事情。然而,當他們面對重大“疫”情,已無暇顧及甚至根本沒有來得及考慮這些。只有在偶爾喘息的時候,才“真相大白”。翻開網絡,可以看到好多醫護人員,餓了方便面充饑,累了就躺到地板上、坐椅里、角落處打個盹……那是一幅幅多么讓人感動的畫面啊!以“大美”形容之一點也不為過!這是一種職業的操守,更是一種生命的堅守。有了他們,這場戰“疫”一定能夠取得勝利,一時的困難也終將不是困難,我們相信,我們堅信,我們向他們致敬!
多難興邦。在重大疫情面前,無數黨員干部帶領廣大人民群眾一道,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指示要求,用自己的堅定信念和血肉之軀,挺起了中華民族不屈的脊梁。有太多感人的故事,有太多感人的場景,有太多感動的瞬間。讓我們永遠記住他們、向他們致敬吧!讓我們一起加油,為戰勝疫情而努力奮斗!讓我們祝福,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2020年新型肺炎心得體會作文【5】
當前,疫情防控正處在關鍵階段。社區是疫情防控的重要防線,這一環節基礎越牢靠、方法越得當,工作就會越主動,效果就會越明顯。近期,返城復工人員數量增加,給城市社區防控工作帶來挑戰。面對嚴峻形勢,牢牢守住社區這道防線,已成為阻斷疫情擴散、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重要一環。
新冠疫情爆發后,“戴口罩、查證件、問問題、測體溫、做登記”是社區防控的常態。各地城鄉社區實行網格化管理、地毯式排查,努力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對重點人群的摸排、追蹤、檢查是防控工作的重點。對來自疫情重點地區的人員實施醫學觀察,發現可疑或確診病例,按程序將其轉至定點醫院治療。為了有效防止居民串門聚集,各地社區不斷創新方式方法,通過一條條短信、一張張自制宣傳單、一段段“大喇叭”廣播、一幅幅“硬核”標語,時刻提醒廣大居民認真對待疫情,眾多網友為之點贊。目前,不少地方對小區實施封閉式管理,采取了更嚴格的管控措施,效果明顯。
隨著居家觀察的人數不斷增多,社區防控的壓力會越來越大。各地基層社區工作者依然堅守崗位,沖在一線,為抗擊疫情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他們不畏嚴寒,在社區門口把關,保一區平安;他們不顧安危,每次隨訪安置都是一次對健康的考驗;他們不辭勞累,協助保障生活必需品供應,成了困難特殊群體的快遞員;他們不懼風險,每日定時拿起工具,對公共設施、樓道、電梯間進行清潔消毒作業。他們,是普通人,也是面對疫情的逆行者,更是戰“疫”的勇士,向他們致敬!
不過,一些問題也凸顯出來。比如有的地方阻斷道路,有的社區禁止外來人員進入,有的社區時常改變進出規定,致使居民難回家等等,引發社會熱議。這反映出防控要求和居民需求之間存在一些矛盾,更反映出當前基層社區社會治理還不夠精細。
這次疫情是對中國治理體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對社區而言也是一次大考。嚴格防控無可非議,但不能失掉人文關懷。為了讓防控更精準科學,有的地方出臺了文件,要求應急和必要的群眾生產生活物資通道不能阻斷。外來人員體溫檢測合格后,有權進入社區。對居民外出時間也不應做硬性規定,合理安排好居民外出采購時間等。
社區戰“疫”,關鍵要充分發揮國家的制度優勢和組織優勢,廣泛動員群眾,織牢織密社區防控網。很多社區成立了臨時黨支部,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戰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穩定群眾情緒,增強抗疫信心。在黨員帶領下,居民積極參與防控志愿服務工作,其中不乏專業醫療人員。對于大部分普通人來說,不聚會、少外出,“宅”在家里也算做貢獻。
疫情面前沒有旁觀者,人人都身處前線。在這場特殊的戰斗中,個人與社區命運息息相關。做好社區防控僅僅依靠社區工作者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全體居民的參與和自覺實踐,從而真正構筑起群防群治的人民防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