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共同戰疫共克時艱的征文
關于共同戰疫共克時艱的征文
我們站在一起,我們萬眾一心,我們同舟共濟,我們又何懼疫情?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關于共同戰疫共克時艱的征文,歡迎大家前來參閱。
共同戰疫共克時艱的征文【1】
沒有一個冬天不曾過去,沒有一個春天不曾到來。
——題記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我們站在一起,我們萬眾一心,我們同舟共濟,我們又何懼疫情!
今年有一個不一樣的春節,一個不一樣的寒假——新冠疫情在全國范圍內肆虐。我們的生活也因它而發生了極大的變化。這次疫情,迫使我們取消了去故宮博物院的旅行計劃,被迫躲在家里;出門從來不帶圍巾、帽子、口罩的我,這次竟然全副武裝;整個春節的拜年活動全部改為微信拜年;甚至于我們的寒假延期,為了“停課不停學”,不得不在網上上課……新冠疫情真的帶來了太多的恐慌和不便!
不僅是我的生活有了變化,同樣,我對“英雄”的認識也有了全新的變化。以前,我只知道在戰場上抗擊敵人的黃繼光、董存瑞等是英雄,而現在,那位84歲的老人,那群白衣天使以及那許許多多的普通人、逆行者,使我重新認識了“英雄”二字。
84歲的鐘南山院士,在“非典”時期就用一句“把最重的病人送到我這來”點燃了全國人民的希望;17年后的今天,他重新掛帥出征,再一次讓在疫情中驚慌失措的人們鎮靜下來,他說:“盡量不要去武漢”,自己卻坐上了奔赴武漢的高鐵列車。他本已經到了盡享天倫的年紀,去義無反顧地在一線扛起了如此重要的責任。他沒有猶豫過,他沒有退縮過,他也是英雄。
全國各大醫院的白衣天使們,他們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回過家。他們自愿取消出游計劃、聚餐活動,甚至婚禮;他們在請戰書上,按上一個個紅手印;他們幾天幾夜不休息地連續工作……他們也想回家,也想見見家人,但他們僅僅是“想”,他們依然在戰斗。
平民百姓也在為疫情做貢獻,許多人在捐獻了錢和物資,被問及姓名時,說:“我是軍人!”“我是共產黨員!”“我是中國人!”他們,何嘗不是英雄?
我是中國人、我們都是中國人?!岸煲呀泚砹?,春天還會遠嗎”,我們要盡到自己的一份責任,不論是在家躲避不給國家添麻煩,還是在自己的崗位上堅守;不論是貢獻微薄力量,還是捐獻大批物資,只要盡職盡責,我們就都是英雄。我們站在一起,我們萬眾一心,我們同舟共濟,我們又何懼疫情?
共同戰疫共克時艱的征文【2】
今年的春節假期,與以往不同,它漫長而特殊。由于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影響,本該喜氣洋洋,熱鬧非凡的大街小巷空無一人,一場沒有消炎的戰斗在全國打響了。
大年初一開始我們小區在流動宣傳車上的小喇叭全天都在播放疫情防控措施,教育引導廣大群眾不聚會、不宴請、少出門、戴口罩、勤洗手、不信謠、不傳謠。我們全家響應國家號召開始待在家里,沒有必要堅決不出門,保護好自己,爸爸媽媽每天都按規定向單位報告全家身體健康狀況,根據學校要求每天給我測量兩次體溫,我們在家里開始了以讀攻“毒”的假期生活。
除了按時做作業,進行閱讀,全家一起做家務外,這段時間里,我們通過電視、網絡新聞、手機一直關注著疫情的發展。原來“新型冠狀病毒、隔離、疫區、封城、逆行者、火神山、雷神山、方艙醫院……”這些詞語我都不明白,通過這段時間的新聞報道和爸爸繪聲繪色的講解我知道了它們的意思,懂得了國家出臺的各種措施的意義,見證了我們14億人民的文明程度,無論疫情遠近,人民都乖乖聽話,除了采購日常所需,堅決不出門,積極配合隔離,沒有任何吵鬧和紛爭。武漢封城,醫院告急、病床告急、醫護告急、生活不便,就在這時來自全國最厲害的四大醫院齊聚武漢,全國各地最勇敢的一群人主動請戰武漢,他們是2萬多名醫護人員,從四面入方沖往疫區。讓我感受到了我們的祖國就是被最勇敢的人一直保護著。國家才說要建醫院,成千上萬的建筑工人年也不過的沖進武漢,三班倒的建醫院,十天3。39萬平方米的火神山拔地而起,順利交付,又過了六天7。5萬平方米的雷神山如期交付,僅3天完成了13座方艙醫院的改造。這就是我們的中國速度,是偉大民族創造的奇跡。全國各地的群眾將蔬菜瓜果,吃喝飲品,源源不斷的運往武漢,就怕疫區斷水斷糧。醫療物資告急,世界各地的中國人,組團攻陷了超市、藥店、網店,再由機場華人自愿托運回國,口罩、防護服的生產廠連夜加班趕制,無償支援一線。為難時刻,我們就是一家,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眾志成城,同舟共濟。
每每看到這些報道,我總是心潮澎湃,由衷的敬佩那些一線的逆行者,長大了我也要成為你們中的一員,為祖國貢獻自已的力量。更深深的感到作為中國人的自豪,為我們偉大祖國的強大而自豪,為我們中華民族的團結而自豪。加油,武漢!加油,中國!
共同戰疫共克時艱的征文【3】
已亥末,庚子初。一場名為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猛然來襲,不出足月便席卷了全國各地。“最初,沒有人在意這場災難,這不過是一場山火,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這場災難與每個人息息相關。”
當疫情從武漢全面爆發之后,人們意識到事件的嚴重性,有一部分人陷入了暫時的恐慌,有一多數人選擇勇敢面對。作為疫情重災區的武漢,立刻采取封城措施,五湖四海的朋友紛紛伸出了他們的援助之手。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大家眾志成城,萬眾一心,共同抗疫,一同期望著武漢無恙,祖國平安。
疫情當下,每一個人都身在其中,前一天還在呼吁群眾不要出門的鐘南山院士,第二天,便乘高鐵奔赴武漢,已到杖朝之年的鐘南山,本應享受著安穩的晚年生活,但是面對疫情,他臨危受命,奮戰一線。同時,全國各地的醫護人員皆是自愿請纓,抱著“國有戰,召必回,戰必勝”的決心馳援武漢。這其中,有像王桂林一樣的醫生,放不下家里年僅三歲的女兒,卻仍然選擇堅守前線;有像劉婭一樣年輕的90后醫生報名抗疫一線;像吳亞玲一樣的醫生,面對親人剛剛去世的消息,仍將悲傷壓在心底,如往常一樣繼續抗疫工作。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這些白衣戰士日夜堅守,不論生死,不嫌勞苦,與病毒作戰,幫助患者重獲新生,除了在一線奮戰的人員以外,有一些愛心人士選擇捐款捐物,為抗疫貢獻自己的力量,融匯溫暖,一時間,來自各方的物資紛紛到達武漢,也許普通的老百姓捐的并不多,但其作用也是見微知著。點滴捐贈是幫助,更是溫暖,縱然隔離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但隔離不了彼此之間關愛的心。
疫情當前,政府高度重視。先后調集先進醫療設備,派遣頂尖的醫療研究人員,以及充足的醫療物資送到武漢,并組建上千人的建設團隊,用十天十夜將“雷神山”和“火神山”兩座可容納千名患者的醫院建成,這一事件所體現的中國速度讓國人贊嘆。國家迅速作出的反應措施,穩住了民心,讓人民有了底氣,面對疫情,在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下,黨和人民同心協力,共克時艱,必將戰勝這場疫情。
疫情面前,正所謂“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多個國家紛紛援助。俄羅斯派遣醫療隊幫助中國研究醫用藥物,且捐贈了大批物資;巴基斯坦表示,愿意舉全國之力幫助中國;日本捐贈了大量物資,并在物資上寫道“豈日無袍,與子同裳”。還有海外僑胞們自發組織捐贈財物,承包飛機將物資一波一波送到中國,支援武漢。來自海外的幫助,給了中國關懷與溫暖讓我們更有信心,更有力量。在這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所有人都在期待抗疫成功的那一天。
人情有冷暖,日久見人心,世態有炎涼,患難見真情。戰疫期間,充分體現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中國精神。也許一只螢火蟲的光微乎其微,但無數只螢火蟲的光足以照亮整個世界;也許一個人的熱情與愛心微不足道,但無數人的熱情與愛心足以溫暖整個世界。寒冬過,春天到,三月的春天是充滿希望的,三月的人間是飽懷溫暖的。我相信疫情終會被打敗,待到春暖花開之時,祖國無恙,山河依舊。
共同戰疫共克時艱的征文【4】
這個春節,意義非凡。本該是燈籠高掛,十里彩燈,處處洋溢著歡歌笑語的的一個節日,卻因為一場疫情,無比的“冷”。
金城萬里,歷經千帆,歲月靜好河山猶在。中華民族曾飽經滄桑,受歲月洗禮而生生不息,我們不曾忘,昔日長江洪水泛濫,我們攜手與共共度難關;不曾忘非典襲來,我們眾志成城齊抗瘟病;不曾忘汶川地震,我們心手相牽重建家園;而今病疫卷土重來,我們自當舉國擊之,心同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排成一道道萬人墻,既過年關,也過難關,同舟共濟,共克時艱。
打響戰“疫”,青年醫生在行動。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嚴麗,從醫22年。因為行事果敢、性格爽直堅毅,她是急診科醫護團隊眼里的“鐵娘子”。武漢發現新型肺炎后病人驟增。急診科下夜班后,嚴麗還要去支援發熱門診,白天黑夜連軸轉。
“說不怕是假話,但我們會一直堅持下去,直到春暖花開?!眹利愓f。“不是覺得自己高尚,只覺得一線醫護人員緊缺,自己一輩子沒當過逃兵。這一次也不能離開?!?/p>
你的樣子,就是中國的樣子。致敬,最美逆行者!
打贏戰“疫”,舉國上下在行動。12月31日,武漢通報不明原因肺炎,隨后國家衛健委迅速派出專家組前往武漢,不過短短9天,武漢不明原因肺炎便被確定為新型冠狀病毒。隨后,猛士斷腕封城武漢,應急醫院積極部署,一系列抗擊疫情的舉措出臺,顯示出中國政府打贏此次戰“疫”的信心與決心。與此同時,海外華人華僑通過各種途徑向祖國捐贈物資,全國人民春節在家自我隔離,這一切的一切,無不表明中國的實力,打贏這場戰“疫”的實力!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全力以赴,戰“疫”必勝!
共克時艱,國際友邦在行動。據中國外交部表示,截止2月5日中午,日本、韓國、俄羅斯、馬來西亞、印尼、哈薩克斯坦、巴基斯坦、意大利、阿聯酋、美國等25個國家政府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向中國捐贈了抗疫物資,其中,最令人動容的,是日本,這個與我國隔海相望的島國,在我們陷入疫情的時候,站了出來,無論是日本馳援中國物資上的“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還是日本議員用工資向中國捐款,無論是日本國內各大藥店的“武漢加油”,還是日本女孩街頭為武漢募集捐款,無不令人感動!
歲寒知松柏,疾風知勁草,縱然歷史不該被遺忘,但是恩情,更應該被銘記!
待春歸,待春歸,既已立春,何愁日遠!加油,中國,抗擊疫情,中國必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