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作文精選5篇
我朦朧地眨了眨眼睛,視線漸漸清晰了。回想起那股幽香,應該是他指引我與太陽再見吧。我緩緩起身,忽然,我瞧見了正在我胸前滑落的香囊,原來,香味得飄來只因此啊。一起來看看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作文精選5篇,歡迎查閱!
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作文1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人們賽龍舟、插艾草、吃粽子,進行多種多樣的紀念活動。今年我們迎來的,是第一個作為法定節日的端午節,在汶川地震帶來的傷痛未止的時候,很有必要過好這個節日,借端午節可以驅邪避疫的寓意,護佑我們的國家和民族早日擺脫災害,永遠平安。
端午節是一個正在被我們逐漸遺忘的節日。這和中國不斷加速的城市化進程有關。還有著一個共同的原因,就是節日的娛樂化程度不夠。中國大多數的傳統文化節日,都曾有過它狂歡的面孔,端午也是如此。由于在這一天要給孩子身上掛荷包,以雄黃在小兒額頭畫“王”驅毒鎮邪,帶孩子制作弓箭等等,因此端午節也被稱為“孩子節”、“娃娃節”,讓孩子感受到節日的歡樂氣氛,是傳承文化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可惜大人們對待傳統節日,也往往采取快速消費的敷衍態度,沒有上一輩的言傳身教。
由于紀念屈原說影響廣泛,使得端午節順理成章地成了“愛國主義教育節”。但要想讓傳統節日在公眾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就要深入挖掘它質樸而美好的一面,并賦予它可與現代生活融為一體的活力,吸引全民參與。
很多人表示“端午節,不就是吃粽子紀念屈原嗎?”在端午節到來時,多數人在記憶中只剩下吃粽子,端午的一些習俗已經遠去。
“其實我們已對傳統節日習俗出現了集體失憶癥?!?a href='http://www.bingou.cc/minsuxue/' target='_blank'>民俗學家趙書說,端午節其實是一個大節日,節日內容繁多。原來過節的時間是從五月初一到初五,在少數地區還熱鬧到五月十三;包括祭祀供“五毒餅”和“玫瑰餅”;用葦葉包裹黃米小棗粽子;家家戶戶插艾蒿防瘟避災;身上配戴五彩絲線以祈福增壽;貼葫蘆花以避“五毒”;孩童到郊外玩“斗百草”游戲等。趙書認為,民間習俗背后都有著深刻的傳統文化的內涵,而今天的人們恰恰忽視了這些。
如何讓端午節煥發活力,不能簡單放假了事,應和相關的民俗組織一起,搭建營造節日氣氛、吸引群眾參與的平臺。相關組織應圍繞所在城市特點,舉行一些群體活動,比如賽龍舟,它成為端午節最顯眼的標志行為,是因為它具備豐富的娛樂性和參與性。時間上的充足,
象征意義上的提醒,會喚醒更多人關于端午節的文化記憶。不妨從今年開始,讓我們重新記憶端午節,讓它成為一個別人“搶不走、奪不去”的民族節日。
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作文2
農歷五月初五,是家鄉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每到這天家家戶戶都要舉行相關儀式,來紀念這一特別的日子。
端午節的來歷是為了紀念中國古代偉大的詩人屈原。據記載,公元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睜睜看著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卻無能無力,他心如刀割,于五月初五投汩羅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到汩羅江邊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船在江里打撈屈原的尸體。百姓又害怕江中的魚、蝦、蟹吃屈原的真身就把飯團等食物扔進江中。后來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等風俗,以此來紀念屈原。
我們北方沒有龍舟可賽,但喝酒,吃米糕,吃粽子的習俗還是有的。每年五月初五,人們總要包粽子,做米糕,炸油餅。孩子們在這一天最高興,因為米糕,粽子一年里是不多吃的。老人們對這一節日,是一定不會馬虎的。孩子們也常念叨,什么時候過端午節,幾時才能吃粽子、米糕,那份感情,那份期盼是那樣真切。
包粽子,做米糕一般在農歷五月初四的晚上。米糕,粽子不容易熟,要煮一夜。孩子們總是在期盼中進入夢鄉。第二天一早,孩子們端著米糕,拿著粽子一邊吃一邊談論誰家的粽子、米糕好吃,誰的媽媽的手藝好,那情景真讓人羨慕。
我總是期盼端午節的到來,為那香甜誘人的米糕著迷。
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作文3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三大傳統節日中的一個,還稱重午節、端午節。
傳說在古時候有一為受人愛戴的偉大愛國詩人屈原,因故投江自盡,于是老百姓自發地劃著龍船去撈救他,還向江中拋撒粽子。讓魚蝦蟹吃飽了不去咬屈原的遺體。后來每到端午節這一天,人們都要賽龍舟、吃粽子,來紀念這為偉大的愛國詩人。
每當這一天來臨的時侯,人們總是要把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個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我想是想讓孩子們長命百歲吧!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怪不得一到端午節,奶奶就去菜市場買許多艾草和蒜泥,在中午12:00時放在太陽底下曬,說艾草、蒜泥能消毒,還在家中用艾草煮。我想:端午節的風俗可真多呀!
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作文4
端午節是傳統節日中除春節外,最有節味的節日了。
節日的氣氛從幾天前就開始了。街邊,菖蒲和陳艾慢慢地多了。這種草在平時是沒人問津的,但據說端午節百草都是藥,而以菖蒲和陳艾為甚,所以便突然變得珍貴起來。鄉下人一大擔一大擔地跳了,沿街叫賣。家家都買了來掛在門框上,以避蟲蟻,一股濃烈的中藥味就在小鎮里游動了。
正街劉阿婆翻出她的簸箕,在里面放上做成丸的雄黃,拿根帶子把簸箕吊在脖子上,沿街賣起她的雄黃來。劉阿婆人老了,眼睛不太好,有時,我們跟她開玩笑,用黃土捏幾個丸子,悄悄放進她的簸箕,從外表看,和雄黃丸一模一樣呢。但她總是一拿就會察覺,笑著罵道:“壞小子,又和婆婆開玩笑!”隨著歲月的流逝,喝雄黃酒的習俗逐漸淡化了——據研究,喝雄黃酒有害呢!所以,整個端午節,劉阿婆雄黃丸總賣不出幾粒。但她還是每年都沿街賣著——“沒有雄黃酒,怎么叫端午節呢!”
包粽子的竹葉也逐漸緊俏起來,家家都要包粽子,而竹葉的清香是其它葉子所代替不了的。竹葉包的尖尖粽,看起來小巧玲瓏,孩子們常常把它栓在書包背帶上,一走動,粽子就一晃一晃的,很神氣呢。等竹葉賣光了,就只好用芭蕉葉來代替,芭蕉葉很大,包的粽子呈長形,鄉下人粗俗,就叫它馬腳桿(是指的公馬的那“第五只腳桿”呢)。
臨河邊的幾個店鋪把攤位伸到街上來,半斤一包的白糖包在嵌有玻璃的紅紙里——因為這幾天鄉下人走親戚也勤起來,這種白糖是送人的最好禮物,既體面,也不破費,如果能再提上一只鴨子,那簡直就是天大的人親了。那時,甚至有連半斤白糖都送不起的,從人家那里找到用過的包白糖的紅紙和玻璃,在里面裝上鹽,冒充白糖送上門去。隔壁吳二娘家就收到過一回這樣的“白糖”,過節時很珍惜地拿來沖糖雞蛋,結果一嘗,媽呀,是咸的!吳二娘說:鹽也好,還更實用呢,白糖畢竟奢侈了。
這時,我最盼望的就是鄉下舅舅的到來了。正是李子成熟的季節,舅舅到松溉來,少不得又要背上一背李子,夠我們幾姐弟饕餮一陣的了。
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作文5
風中彌漫著粽子的香氣,這沁人心脾的氣味勾著我的心神。一年年過去了,時光匆匆卻磨不盡人們對端午的向往。
端午習俗是非常令人著迷的。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煙沒幾垂名。人們往往會包上許多粽子來紀念愛國偉人屈原。
在端午節這天,大街小巷里,男女老少中,無不散發出一種清雅和諧的淡香。從清晨起,家家戶戶就陸陸續續地進入端午節的狀態了。我在睡夢中隱約聞到一股幽香,我朦朧地眨了眨眼睛,視線漸漸清晰了。回想起那股幽香,應該是他指引我與太陽再見吧。我緩緩起身,忽然,我瞧見了正在我胸前滑落的香囊,原來,香味得飄來只因此啊。
隨之,我又瞧見手腕上簡約精致的五彩繩。原來媽媽早就為我系上了端午的一系列標志啊!穿好衣服,推開家門,呼吸著新鮮空氣,一抬頭便看見一扎艾草我家外門的上端。正當我感嘆著一天之計在于晨的美好時,媽媽已經端著香噴噴的粽子來到餐桌前喊我:“寶貝啊,吃粽子了?!?/p>
只見,餐桌上擺了匯成商學院三盤的粽子。被五彩繩禁錮住自由的的粽葉此時早已張開臂膀,露珠晶瑩飽滿的糯米了。我迫不及待地含住一小塊糯米嘗在嘴里,黏黏軟軟的,香香糯糯的,吃在嘴里,甜在心里。家人的臉上掛著幸福的笑容,全家都流露出一股祥和的氣氛。
美好的時光總是匆匆逝去,可那些幸福的記憶是永遠褪不去、磨不盡的。
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作文精選5篇相關文章:
★ 端午節作文5篇
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作文精選5篇





上一篇:讓人感動的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