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雞雛雞的飼養管理技術
雛雞是以植物性飼料為主的雜食性特禽,在生產實踐中,各個生產場常常根據本地飼料資源配制雛雞飼料,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土雞雛雞的飼養管理技術,一起來看看。
土雞雛雞的飼養管理技術
雛雞的育雛期是指雛雛雞從出殼到脫溫這段時間,一般為1—30日齡,有些地區可長達42日齡,育雛期是飼養雛雞過程中最關鍵的環節。雛雛雞在1周齡內死亡率最高,許多品質低劣的種蛋孵出的雛雛雞多在這一時期死亡。
雛雛雞非常膽怯。對外界環境的微小變化特別敏感,任何刺激都會引起雛雛雞驚慌逃竄,以致死亡。所以育雛雞要特別保持環境幽靜,操作按程序,不要隨意更改或經常換人。如果環境條件較差時(如各種聲響、黑暗、強光、各種顏色等),應在雛雛出殼30小時內輸送給雛雛雞,建立對這種刺激的條件反射,以后遇到這種情況時,就不會引起恐懼而四處逃竄。
育雛方式可分兩種,一種是立體式育雛(籠式育雛);另一種是平面育雛(地面墊草育雛、網上平養育雛)。其中籠式育雛和網上平養育雛清潔衛生,便于防疫。地面平養墊草育雛容易感染胃腸道疾病和球蟲病等。
育雛前的房舍、飼養用具等準備工作均與家雞相同,但有一些特殊要求。雛雞育雛比家雞難度大,要求高,剛出殼雛雞體小嬌嫩,必須提供完全符合雛雞生長的良好生活環境和營養。
1、嚴格保溫:溫度是雛雞育雛的重要條件,必須控制好適宜、恒定的溫度。如溫度忽高忽低,變化太大,雛雞容易感冒,患消化道疾病等,影響生長發育,嚴重時可引起死亡。
育雛溫度隨著雛雛雞年齡的增長而降低,脫溫時間應視育雛季節、天氣變化、給溫方法、雛雛雞體況,靈活掌握,可采取20日齡以后白天脫溫,晚上供溫的方式,使育雛效果達到最佳。
2、濕度:育雛的環境濕度也很重要,適宜的育雛濕度。
育雛濕度過大,雛雛雞水分蒸發散熱困難,食欲不振,容易患白痢、球蟲、霍亂等病;濕度過低,雛雛體內水分蒸發過快,會使剛出殼的雛雛雞腹內卵黃吸收不良,羽毛生長受阻,毛發焦干,出現啄毛、啄肛現象。
3、光照:雛雛雞的光照基本與家雞光照制度一樣,但是雛雞膽小,敏感易驚嚇,在控制光照開關應采用漸暗、漸明式開關調控器,避免引起對雛雛雞的驚嚇刺激造成意外損失。
4、及時斷喙雛雞易發生相互啄斗,到2周齡時,就有啄癖發生,應對其進行斷喙。在14—16日齡時進行第一次斷喙,7—8周齡進行第二次斷喙,由于雛雞喙部生長很快,應根據生產情況,及時安排斷喙。斷喙前2天要作好準備工作,為防止雛雞應激,應在飲水中加入多維、電解質、維生素K3,連用3天,同時料槽中飼料應加滿。
5、密度:育雛雛雞密度大小直接影響雛雛雞的生長發育。密度大,雛雛雞生長速度減緩,易發生啄癖。因此,應按時調整雛雛雞的密度。1周齡每平方米飼養50只雛雛雞,2周齡每平方米40只,從3周齡起每平方米面積的飼養密度每周減少5只,到7周齡時為15只。
6、初飲:雛雛雞從出雛器出來后24—36小時,應進行第一次飲水,給予雛雛雞35℃溫開水,為防白痢、大腸桿菌病,在水中加入0.01%氟哌酸或環丙沙星均有良好的預防效果,同時還可在水中加入多維電解質或葡萄糖。
7、開食:在雛雛雞進行初飲后2—3小時,將飼料用水調制到干濕適中,均勻撒在開食盤中或墊紙上,誘使雛雛雞采食。喂料量控制在半小時內采食完,少給勤添,防止飼料腐敗。1周后飼料中拌1%—2%砂礫,以助消化。
土雞雛雞飼養管理的要求
要養好優質土雞,必須了解各個階段飼養管理的要求。根據這些要求,采取有效的飼養管理措施。育雛期的飼養管理,有如下的基本要求。
① 育雛成活率達到95%以上。
② 育雛期未(一般為6周齡)雞只達到標準體重。
③ 雛雞體質健壯,生活力強,按照免疫程序做好免疫接種工作。
土雞雛雞的飼養管理技術相關文章:
3.雛雞如何飼養管理
5.土雞的飼養方法
6.土雞的飼養方法
土雞雛雞的飼養管理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