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采購外包意思
什么是采購外包意思
專業采購供應商可以通過自身更具專業的分析和市場信息捕捉能力,來輔助企業管理人員進行總體成本控制。那么你對采購外包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學習啦小編整理關于什么是采購外包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什么是采購外包
采購外包就是企業在聚力自身核心競爭力的同時,將全部或部分的采購業務活動外包給專業采購服務供應商,專業采購供應商可以通過自身更具專業的分析和市場信息捕捉能力,來輔助企業管理人員進行總體成本控制。降低采購環節在企業運作中的成本支出。
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暴發以后,中國的中小企業意識更加增強了自身的風險控制意識,特別是沿海的大部份企業將采購業務外包給專業的采購服務商,能幫企業節約固定投資、降低采購成本,降低運營成本。但大陸西部地區,部分企業主由于受傳統思想所束縛,西部的采購外包服務發展比較艱難。
采購外包有利于企業更加專注于自身的核心業務。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做。采購外包對中小企業來說,可以降低采購成本,減少人員投入,減少固定投資,降低采購風險,提高采購效率。對于中小企業來講,采購外包是最佳降低成本的方式。
目前我國許多企業正在不斷的進行探索,以期尋找到新的采購外包的模式,如四川安瑞科將采購外包和聯合采購相結合,已經走出了一條全新的道路。這些企業不僅需要對外包模式不斷開拓、探索、創新,還要不斷引導中小企業,還要教育中小企業接受放棄舊有的采購模式。
采購外包的特點是:具有并行的作業分布模式;在組織結構上,實行采購外包的企業,由于采購業務的精簡而具有更大的應變性;以信息技術為依托實現外部資源的整合;采購外包可以使企業專注于核心競爭力的發展。
“外包”一詞最早見于1990年Gary Hamel和Prahaoad發表在《哈佛商業評論》題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的一篇文章,“外包”(outsourcing) 英文一詞的直譯是“尋求外部資源”,以后又譯為外源化、資源外包、資源外取等,是“Out Source Using”的簡稱。理論界對外包的一般定義是:“企業內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為取得更大的競爭優勢,僅保留其最具競爭優勢的核心資源,而把其他資源借助于外部最優秀的專業化資源予以整合,達到降低成本、提高績效、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增強企業對環境應變能力的一種管理模式”。
業務外包理論有4個結構要素:外包主體、外包目標、外包合作者和外包設計。資源外包主體是決定外包與否的經濟機構,資源外包目標是外包過程的結果,資源外包的合作者是所有可能完成外包目標的供應商,外包設計是對外包方式的規劃。外包關系的管理目標就是要使外包合作者的行為與外包主體的目標保持一致。
采購外包優勢分析
采購外包既可以獲得更低采購成本、更高采購效率的專業化服務,從總體上降低企業采購運作方式,提高采購運營效率,叉可以將自己的全部智能和資源專注于核心采購業務,在新的競爭環境中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企業實施采購外包的優勢主要體現為:
1、加速采購業務重構。企業業務流程重構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獲得效益也要花很長的時間,而外包是企業業務流程重構的重要策略.可以幫助企業快速解決采購業務方面的重構問題。對實行采購外包的企業來講,不僅做到現有企業核心采購能力和外包供應商核心能力的整合,更重要的還要做到如何鞏固和提升自己的核心采購能力。企業如果忽視了本身核心采購能力的培育.那么實施“外包”采購只是培養潛在的競爭對手,而自己則失去未來的發展機會。
2、利用企業的外部資源。如果企業沒有有效完成采購業務所需的資源,企業可將采購業務外包。企業采購外包時必須進行采購成本、利潤分析,確認在長期情況下這種外包是否對企業有利,由此決定是否應該采取采購外包策略。企業在集中資源于自身核心采購業務的同時,通過利用其他企業的資源來彌補自身的不足,從而變得更具競爭優勢,增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3、分擔采購風險。企業可以通過外向資源配置分散由經濟、市場和財務等因素產生的風險。企業本身的采購資源、能力是有限的,通過資源外向配置,與外部的“外包”供應商共同分擔風險,企業可以變得更有柔性,更能適應變化的外部環境。
4、降低成本。據有關研究表明.那些將特定的采購流程或采購項目外包的企業,其物料獲得成本平均降幅達10%一25%。有時特定采購項目的采購成本降幅可達30%。
PSP之所以能夠如此大幅度降低采購成本,主要是因為他們具有豐富的產品采購經驗和市場專業知識、成熟的采購流程和持有眾多客戶聚集起來的采購量。
5、可以減少企業投資,降低固定資產在資本結構中的比例,有利于優化企業的資本結構。
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做,采購不是中小企業的核心業務,但會涉及到中小企業的采購利益。目前我國采購采購服務行業,只是處于起步階段,許多的企業正在進行不斷的探索。類似做采購外包服務的企業如四川安瑞科等。
采購外包策略分析
1、采購外包策略的適用范圍
當今競爭環境下,沒有哪一種采購策略適用于一個企業所有的產品和服務。要合理界定采購外包策略的適用范圍,可以采用供應細分法對企業供應的各種產品和服務進行分類分析。在企業的采購和供應管理中,供應成本和供應風險是采購人員關注的核心問題。供應成本表示了各項產品或服務的重要性,一般以企業每年對它的支出總額來衡量。對于供應風險,一般可以根據技術因素、供應資源的可獲得性、技術要求、環境因素等多方面綜合確定風險程度。從供應成本和供應風險兩個角度.可以將企業供應產品和服務分為4種類型,即策略型(低成本低風險)、杠桿型(高成本低風險)、關鍵型(低成本高風險)和戰略型(高成本高風險)。企業采購的絕大部分產品和服務都屬于策略型。由于成本和風險都比較低。在這一類型中單個產品或服務的采購價格并不太重要,即使采購成本降低了很大幅度。但對總支出而言,也只是相對較小的節約。相形之下,由于其采購品種繁多、采購流程復雜,必然導致大量的交易成本。因此。該類型供應管理的目標應該是通過大力提高采購過程的效率來大幅度降低交易成本。交易成本可以用采購者在整個訂貨過程中所花費的時間來衡量,只有盡量簡化或消除其采購流程,降低采購過程的邊際成本,才能使企業的總成本最低。這時,策略型采購外包是企業的一個較好選擇。
2、采購業務外包范圍
企業組織機構在下列情況下可考慮將采購業務外包出去:
1、采購是屬于周邊的而不是核心業務的場合。具體體現為:~次性采購訂單和有重復需求的采購訂單;需在當地和國內采購的物資(國際性的組織貨源和采購更傾向于專業化的采購業務外包);低價值或低價值,高訂購頻率的采購;對知名品牌有要求的采購;內部已批準的協議突然取消;已建立了以產品或服務為基礎的合同;要獲取進行大批量生產制造所需物資;對私營企業,公用事業需求的產品進行倉儲并建立具體檔案;計算機化精巧處理的采購或以軟件為基礎的制造業的采購;采購需求都附有相應的行政手續和文件;要提供具有各種技能水平的倉儲人員;進行多種型號和多個部門的貨源組織等。
2、供應儲備很精益.但它建立在可靠的合作基礎上,而且沒有供應的限制。
3、一個較小的供應商基庫能提供非戰略性、非關鍵性、低成本/低風險的產品的場合。
看過“采購外包是什么“的人還看了:
3.采購管理論文參考
4.采購運營是什么
5.服務外包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