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電子資源的采購策略研究
時間:
賈松林1由 分享
摘要:介紹圖書館采購電子資源的方式,分析電子資源采購中存在的問題,提出采購電子資源應堅持的原則和若干策略、措施。怎樣才能以最低的付費,引進、購買到最適合本館的高質量網絡數據庫是我們必須加以重視的問題。
關鍵詞:圖書館;電子資源;電子數據庫;采購
一、電子資源采購的方式
1.圖書館獨自購買。單館購買就是由單個圖書館和數據庫供應商進行商榷和談判,購買其所需的數據庫。由于數據庫的特殊性,一些數據庫沒有可完全替代的產品,招標采購時難以做到貨比三家以展開充分的競爭。如萬方數據公司生產的《中國學術會議論文》數據庫,因沒有其他有力的可替代產品,故在采購諸如此類電子資源時一般采用直接采購法。
2.邀請招標法。邀請招標方式是指招標人以投標邀請書的方式邀請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來參與競標,它多用于緊急情況下的采購或涉及一些高科技產品或有替代產品且為數不多的一種采購方式。目前電子圖書的購買可采用此種購買方式。
3.集團購買法。集團采購是指若干個圖書館自愿組成的一種電子資源購買形式,即圖書館在購買電子數據庫時,通過集團組織集中與數據庫商進行談判,節省了用戶大量時間和經費,可以避免商家各個擊破,并且能幫助和促進數據庫商改進服務。這種方式既提供了豐富的價廉物美的數字資源和服務,又達到了資源共建共享的目標,是目前最經濟最受各圖書館所歡迎的一種形式,一般集團購買通常可以得到30%~50%的價格優惠。但目前尚未納入政府采購的范疇。
二、電子資源采購存在的問題
雖然圖書館采購數據庫的方式多種多樣、因地制宜,但是仍存在著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首先,在數字圖書館成為發展方向的背景下,每個圖書館都在盡力擴充自己的數字館藏,大量購買各種電子資源,造成資源的重復建設和浪費。例如享譽全球的ELSEVIER數據庫,在全國就有158個圖書館擁有。其次,數據庫的質量參差不齊。數據庫收錄文獻的標準因庫而異,知識結構的合理性受到了普遍質疑,同時數據庫的檢準率和檢全率也沒有保證。數據庫提供的服務也比較單一,多為期刊文獻,難以取得學位論文、標準文獻、專利文獻等。最后,圖書館的文獻經費與數據庫價格的不成比例。很多圖書館連原有數據庫的續訂都維持不了,根本不敢計劃購買新的數據庫。因此,怎樣才能以最低的付費,引進、購買到最適合本館的高質量網絡數據庫是我們必須加以重視的問題。
三、電子資源采購的原則
1.成本效益原則。以盡可能小的成本獲得盡可能大的效益,是圖書館工作一項基本的經濟學法則。成本效益原則主要依據標準是:電子資源與印刷型文獻的價格/信息量比;訂購印刷型期刊與購買聯機檢索服務的價格比較;電子資源使用效率與檢索效果比較。這就涉及電子資源評價指標的建立。
2.需求性原則。樹立“讀者至上,用戶第一”的采購理念,在購買數據庫的問題上應盡量讓讀者參與進來,而不只是由學科專家來決定,因為一個數據庫性能的優劣,內容是否符合讀者的要求,讀者最有發言權。通常,供應商先將所生產的數據庫向圖書館的讀者開放試用一段時間,圖書館應通過試用統計,仔細地對網絡數據庫的內容及特色進行比較分析,仔細調研讀者在數據庫免費試用期的使用情況,了解讀者對該數據庫的反饋意見,并及時與網絡數據庫商聯系,解決使用中發現的問題,力爭取得最好的服務水準。
3.系統性原則。電子資源采購的系統性原則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圖書館所采購的電子資源涵蓋的學科比例要適當,在滿足重點學科發展需要的基礎上兼顧一般學科的需要,同時要照顧不同層次讀者的需要,不但要購買權威性強、學術價值高的專業數據庫以滿足教師的教學與科研需求,也要購買綜合類和應用類資源,滿足學生讀者完善知識結構、提高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的需求,盡量避免顧此失彼、結構失調的情況發生。二是要與紙質資源協調發展,妥善處理好二者關系,盡量避免資源的重復建設,使彼此能夠在種類上相互補充,形式上相互聯系,最大程度的滿足讀者對文獻資源的需求。
4.協調性原則。電子資源購買過程中,牽涉到圖書館多個部門、多種資源的運用,因此,圖書館在采購過程中,應當對所涉及的不同部門、人力資源、硬件設備以及資金預算等進行統一安排,以保證各個部門、各種資源能夠互相配合,協調運行,最大限度的提高采購效率。
關鍵詞:圖書館;電子資源;電子數據庫;采購
一、電子資源采購的方式
1.圖書館獨自購買。單館購買就是由單個圖書館和數據庫供應商進行商榷和談判,購買其所需的數據庫。由于數據庫的特殊性,一些數據庫沒有可完全替代的產品,招標采購時難以做到貨比三家以展開充分的競爭。如萬方數據公司生產的《中國學術會議論文》數據庫,因沒有其他有力的可替代產品,故在采購諸如此類電子資源時一般采用直接采購法。
2.邀請招標法。邀請招標方式是指招標人以投標邀請書的方式邀請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來參與競標,它多用于緊急情況下的采購或涉及一些高科技產品或有替代產品且為數不多的一種采購方式。目前電子圖書的購買可采用此種購買方式。
3.集團購買法。集團采購是指若干個圖書館自愿組成的一種電子資源購買形式,即圖書館在購買電子數據庫時,通過集團組織集中與數據庫商進行談判,節省了用戶大量時間和經費,可以避免商家各個擊破,并且能幫助和促進數據庫商改進服務。這種方式既提供了豐富的價廉物美的數字資源和服務,又達到了資源共建共享的目標,是目前最經濟最受各圖書館所歡迎的一種形式,一般集團購買通常可以得到30%~50%的價格優惠。但目前尚未納入政府采購的范疇。
二、電子資源采購存在的問題
雖然圖書館采購數據庫的方式多種多樣、因地制宜,但是仍存在著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首先,在數字圖書館成為發展方向的背景下,每個圖書館都在盡力擴充自己的數字館藏,大量購買各種電子資源,造成資源的重復建設和浪費。例如享譽全球的ELSEVIER數據庫,在全國就有158個圖書館擁有。其次,數據庫的質量參差不齊。數據庫收錄文獻的標準因庫而異,知識結構的合理性受到了普遍質疑,同時數據庫的檢準率和檢全率也沒有保證。數據庫提供的服務也比較單一,多為期刊文獻,難以取得學位論文、標準文獻、專利文獻等。最后,圖書館的文獻經費與數據庫價格的不成比例。很多圖書館連原有數據庫的續訂都維持不了,根本不敢計劃購買新的數據庫。因此,怎樣才能以最低的付費,引進、購買到最適合本館的高質量網絡數據庫是我們必須加以重視的問題。
三、電子資源采購的原則
1.成本效益原則。以盡可能小的成本獲得盡可能大的效益,是圖書館工作一項基本的經濟學法則。成本效益原則主要依據標準是:電子資源與印刷型文獻的價格/信息量比;訂購印刷型期刊與購買聯機檢索服務的價格比較;電子資源使用效率與檢索效果比較。這就涉及電子資源評價指標的建立。
2.需求性原則。樹立“讀者至上,用戶第一”的采購理念,在購買數據庫的問題上應盡量讓讀者參與進來,而不只是由學科專家來決定,因為一個數據庫性能的優劣,內容是否符合讀者的要求,讀者最有發言權。通常,供應商先將所生產的數據庫向圖書館的讀者開放試用一段時間,圖書館應通過試用統計,仔細地對網絡數據庫的內容及特色進行比較分析,仔細調研讀者在數據庫免費試用期的使用情況,了解讀者對該數據庫的反饋意見,并及時與網絡數據庫商聯系,解決使用中發現的問題,力爭取得最好的服務水準。
3.系統性原則。電子資源采購的系統性原則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圖書館所采購的電子資源涵蓋的學科比例要適當,在滿足重點學科發展需要的基礎上兼顧一般學科的需要,同時要照顧不同層次讀者的需要,不但要購買權威性強、學術價值高的專業數據庫以滿足教師的教學與科研需求,也要購買綜合類和應用類資源,滿足學生讀者完善知識結構、提高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的需求,盡量避免顧此失彼、結構失調的情況發生。二是要與紙質資源協調發展,妥善處理好二者關系,盡量避免資源的重復建設,使彼此能夠在種類上相互補充,形式上相互聯系,最大程度的滿足讀者對文獻資源的需求。
4.協調性原則。電子資源購買過程中,牽涉到圖書館多個部門、多種資源的運用,因此,圖書館在采購過程中,應當對所涉及的不同部門、人力資源、硬件設備以及資金預算等進行統一安排,以保證各個部門、各種資源能夠互相配合,協調運行,最大限度的提高采購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