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執行回轉_有哪些條件
執行回轉制度是針對執行發生的錯誤而采取的一種補救措施,那么你對執行回轉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學習啦小編整理關于什么是執行回轉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執行回轉的介紹
執行回轉又稱再執行,是指在案件執行中或者執行完畢后,據以執行的法律文書被法院或其他有關機關撤銷或者變更的,執行機關對已被執行的財產重新采取執行措施,恢復到執行程序開始時的狀況的一種救濟制度。執行回轉制度是針對執行發生的錯誤而采取的一種補救措施,我國《民事訴訟法》第233條和《執行規定》第109條對此作了規定。
執行回轉的條件
第一,原執行依據正在執行或已經執行完畢。
原法律文書已為法院全部或者部分執行完畢,才發生執行回轉的問題。
第二,執行依據被依法撤銷或者變更。
只有當據以執行的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確有錯誤,被人民法院撤銷或者變更的,才發生執行回轉。因為正確的執行根據在執行完畢后,是不會產生執行回轉的, 而一旦執行根據有錯誤,依法定程序被撤銷或者變更,執行根據中所確定的權利義務即失去了其合法根據,那么法院就應當依法保護合法當事人的權益,讓原來的被執行人的利益回復到原有狀態。這里,人民法院撤銷的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只限于人民法院制作的法律文書,法律規定由人民法院執行的其他法律文書執行完畢后,該法律文書被有關機關依法撤銷,經當事人申請,也可適用執行回轉。
第三,新的執行依據是其必備條件。
因為執行程序的發生以有執行根據為前提,再執行也不例外。法院要責成原債權人返還財產,應根據執行回轉裁定進行。原執行依據被依法撤銷,只是表明原執行依據失效,并不具有要求原債權人返還財產的強制性。所以,根據民訴法規定,應當由人民法院裁定執行回轉,再以此裁定為新的執行依據,責令取得財產的原申請人返還財產或強制執行。第四,只適用于原申請執行人取得財產的情況。
執行回轉的要求
《執行規定》第109條對《民訴法》第233條的“取得財產的人”作了限縮規定。
看過“執行回轉的條件”的人還看了:
什么是執行回轉_有哪些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