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鐵間距最長車站
大家知道在北京地鐵間距最長的車站嗎?接下來就由學習啦的小編帶領大家學習和了解北京地鐵間距最長的車站。
北京地鐵間距最長的車站
北京地鐵昌平線(以下簡稱“昌平線”),是北京的一條地鐵線路。一期已于2010年12月28日開通,二期于2015年開通。該線南起海淀區西二旗站,北至昌平區澗頭西站。全長31.9km,設12座車站、1座車輛段和1座停車場。線路標識色為嫩粉色。
昌平線是連接城市中心區與昌平新城的一條南北向軌道交通快速客運線路。途徑回龍觀、沙河、南邵、城北
、城南、十三陵等6個鎮(街道),貫穿和輻射創新基地、生命科學園、科技園區、沙河高教園區、沙河鞏華城、昌平老城區、新城東區和十三陵特區等重點功能區。
線于2009年4月2日開工,一期工程為南邵站至西二旗站,線路長21.3km。一期工程包括16km高架線,地下線3.38km,地面線1.39km,過渡段0.47km。規劃設置7座車站,其中1座地下站,5座高架站和1座地面站,并在定泗路設置停車場1座,于2010年12月28日建成通車。二期工程為十三陵景區至昌平新區站段,全長10km,全部為地下線,設站5座,設十三陵車輛段1座,二期工程于2015年年底通車。
西二旗:因村得名。明代的軍制是在一些要害之地設置衛或所,以盡保家衛國之責。一般地說,一個衛有五千六百人,一個千戶所有一千一百二十人,一個百戶所有一百一十二人。每個所統領兩個總旗,十個小旗。每個小旗有十名兵卒,每個總旗有五十名兵卒。西二旗村就是明代牧馬的各小旗官軍的駐地,后來演變成村落,并以當時小旗的編號和所處方位命名。
生命科學園:因臨近中關村生命科學園而得名。
朱辛莊:(暫缺)
鞏華城:明代皇帝北征及謁陵巡狩駐蹕之所。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昌平區沙河鎮內。明永樂十九年(1421)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后隨即在此建起一座行宮,作為皇帝巡狩和后代子孫謁陵停留之處。正統元年(1436)行宮被水沖毀。嘉靖十六年(1537)世宗駐沙河,禮部尚書嚴嵩奏請建城及修建行宮,駐兵防衛。嘉靖十七年動工修建,十九年完工,御賜名“鞏華城”。
沙河:位于北京市昌平區,燕山山脈山前平原區,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鎮,因溫榆河上游支流南沙河、北沙河在此交匯而得名。
沙河高教園:位于沙河高教園區北側。
北京地鐵昌平線四最
間距最長
最長間距5.6公里
市軌道交通建設管理公司第一項目管理中心設備部部長虞雍介紹,昌平線一起工程設置7座車站,平均站間距為3.5公里,是全市各條地鐵站間距最長的。其中,西二旗到生命科學園站一站就有5.6公里,也是年底開通的5條新線中最長的站間距。
時速最快
每小時跑80公里
超長的站間距使得列車的運行速度得到提高,最高速度可達80公里每小時,而一般地鐵的實際時速最快為40公里。因此,昌平線會成為本市實際時速最快的地鐵線路。算上進出站的時間,昌平線全程正常運行時間約為40分鐘。
車位最多
共設置8座停車場
昌平線設置了8座P+R(停車換乘)停車場,停車場數量和停車位均創全市地鐵之最。
每座停車場均有100至200余個停車位,以方便周邊市民由私家車換乘地鐵。其中,西二旗站、南邵站、鞏華城站、沙河高教園站各設置1座,
生命科學園站、朱辛莊站則分別設置了2座停車場。
昌平線途經的地點并非居民密集地區,而是屬于尚待開發的地區,因此有空間設置大規模的停車場,這是其他軌道線路尤其是市區軌道線路很難實現的。
噪音最小
降振減噪區間最長
昌平線共鋪設了12公里降振減噪的梯形軌枕,降振減噪區間是所有線路中最長的,使得乘客乘坐的舒適感明顯提升。
同時,先進的磁懸浮冷機技術也首次在昌平線應用。在全線唯一的地下站南邵站,車站安裝的中央空調系統就是采用了磁懸浮冷機技術。乘客在車站候車時,可明顯感到更舒適、噪音更小。
北京地鐵間距最長車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