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象》課堂反思
《稱象》課堂反思
《稱象》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十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今天,學習啦小編為大家帶來了《稱象》課堂反思,希望大家喜歡!
《稱象》課堂反思篇1
學習《稱象》一課時,學生在討論中被7歲曹沖巧妙地想出稱象方法深深感染,大家不僅僅認識到了曹沖的聰慧,更可貴的是激起了自己更為豐富的創造力。
一位學生在曹沖稱象方法的基礎上,又做了一種設想:曹沖的父親曹操手下有百萬兵將,如果曹操下令讓士兵充當石頭,省去搬運石頭的人力和物力,不是更好嗎?又一位學生馬上站起來說:
“用士兵也不是很容易的事,萬一船上裝滿了人可還到不了劃線的位置怎么辦?與其這樣,不如弄來一群小象,沒有小象可以弄來一群牛,讓它們充當士兵,因為一頭小象或一頭牛的重量會比幾塊石頭或幾名士兵重量的總和要重。
”熱烈的掌聲在教室里回蕩,贊賞的目光一次次地投向發言的學生,這是何等的激動!這是多么大的推動力!在這節關于稱象方法的新設想中,我發給兩位學生各一份證書:新設想獎。當我看到學生雙手捧著證書那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激動時,我的內心受到震撼,與此同時我真誠地為他們喝彩。
我想,盡管學生的創新求異有時是不成熟的,或是可笑的,我們每一位教育者也要多給予學生掌聲與喝彩,少責難與批評,使學生成為勇于嘗試,敢于探索,在失敗和挫折面前不氣餒,并且有積極健康心理的開拓型人才。
《稱象》課堂反思篇2
《稱象》的重點在于稱象的過程。我做了這樣一個實驗,我把燒杯當船,放在河里(透明的塑料盒),把大象(8只大砝碼粘在大象圖的后面)趕到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著水面,在船舷上畫一條紅色線。再把“大象”趕上岸,往船上裝石頭(一只只法碼),石頭一直裝到船下沉到畫線的地方,再把船上的石頭拿下來稱一稱。把石頭重量加來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
在一堂課上抓住文中的重點:稱象過程,通過實驗演示情境的方法,吸引學生,在觀察稱象的過程中,找到沖稱象的合量性和科學性。學生觀看實驗演示時的一邊串問號,都在演示成功后一一化解。
讓學生明白在生活中:
1.創造性思維中既含有發散性思維,又含有集中性思維的成分,而且在創造性活動中,發散性思維更為重要。吉爾福特認為,人的創造性是經由發散性思維而表露于外顯行為上的。如學生在做數學習題時的一題多解就是發散思維的一種表現。
2.直覺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一個重要成分,在科學創造活動中做出預見和假設。雖然直覺思維所產生的還只是未經檢驗和證明的猜想、假設,但它促使一個人繼續深入思考,從而創造性地提出新觀念、新理論、新思想。當然,單憑直覺思維是有局限性的,由直覺得出的假設,還需要經過實踐以及邏輯推理來加以檢驗。因此,根據創造性思維的上述特點,要培養和發展創造性思維,就要重視培養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激發創造欲望,重視直覺思維,發展良好的創造性個性。
《稱象》課堂反思篇3
關于“曹沖稱象”的故事大家早已熟悉。而曹沖稱象的具體做法就是通過創造性思維來解決的。這樣的例子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如,“司馬光破缸救人”、“牛頓發明萬引力定律”……那么,什么是創造性思維呢?所謂創造性思維就是指有創見的思維,也可以叫做創造性的問題解決。即通過思維不僅能反映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及其內存聯系,而且產生新的思維成果的活動。它是在文藝創作、科學發明或技術革新等創造性活動中所特有的思維方式,是人類思維的高級形式。
創造性思維是在一般思維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此,它既有一般思維的特點,又不同于一般思維活動。創造性思維的主要特點是:
1、創造性思維突出標志是新穎性、首創性和獨特性。創造性思維也有高低之分,在一定程度上,這種層次或水平的高低,取決于社會性價值或社會意義的大小。科學家的發明創造是創造思維過程,而學齡前兒童能續編故事結尾也是創造過程。只是創造程度不同、所產生的社會價值不同而已。
2、創造性思維與創造性想象密不可分。如,建筑師以創造性的構思設計新大樓時,首創性、新穎性和獨特性等思維活動和創造性想象揉合在一起。
3、執著和目標明確是創造性思維的又一特點。當所要解決的創造性的問題象磁石對鐵一般地吸引著人,使人著迷,使人忘掉周圍的一切,那么,對于這樣一個著了迷的人,創造就成為其生活的目的。如果創造的成果得到了整個社會的承認,反過來又會使其迷戀的程度更深刻。
看了“《稱象》課堂反思”的人還看了:
1.《我的夢想》反思回顧
4.反思報告怎么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