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節氣的三大禁忌
小暑節氣的三大禁忌(小暑都有哪些忌諱)
小暑時節,氣溫高,人體容易流失大量的水分電解質,過度運動會加速這種流失,容易引起中暑等疾病。以下是小編匯總關于小暑節氣的三大禁忌的相關內容,供大家參考!
小暑節氣的三大禁忌
1、忌吃過多寒涼食物
小暑到來,正是氣候潮濕悶熱的時候,有些人喜歡吃寒涼食物來降溫,如雪糕、冰飲等。這一冷一熱瞬間交替,往往容易影響到人的腸胃,還存在飲食衛生的隱患。因此,小暑到來,一定要忌吃過多寒涼食物。
2、忌冷水淋浴
天氣炎熱的時候,除了吃寒涼食物外,有些人習慣通過洗冷水澡的方式來解暑降溫,特別是剛從外面回來滿頭大汗時,沖個冷水澡能讓人瞬間涼快。但在老祖宗看來,這可不是什么好的生活方式。
小暑冷水淋浴,特別是剛運動完后立即洗冷水澡,容易導致體表擴張的毛孔瞬間收縮,身體熱量會積聚在體內散發不出來,還容易導致中暑和感冒。
3、忌空腹喝茶
熱天,人特別容易出汗,因此會造成體內水分的大量流失。適量喝點茶水,可以補充水分,緩解暑氣帶來的不適。但是,有些人習慣早上空腹喝茶,這就不是什么好習慣了。這是因為人在空腹的時候,胃里含有大量的胃酸,茶水會稀釋胃液,影響到人體的消化機能。
小暑節氣如何養生和一些禁忌
一、平心靜氣以養心
小暑時節,天氣炎熱,人們容易煩躁不安,愛犯困,少精神。所以,對應這一時節的特點,在養生健康方面,應該根據季節與五臟的對應關系,養護好心臟。
心為五臟六腑之首,有“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之說,心臟的養護尤為重要。
中醫認為,平心靜氣,可以舒緩緊張的情緒,使心情舒暢、氣血和緩。既有助于心臟機能的旺盛,也符合“春夏養陽”的原則。所以,夏季養生以“心靜”為宜,心靜自然涼。
二、注意飲食衛生,飲食宜清淡適量
小暑時節的多雨、高溫,更使得本來就在夏季屬于高發癥的消化道疾病,更加多發頻發。所以,這一時節的飲食,一定要注意飲食衛生,而且飲食要節制,不可貪食、過量。而且飲食以清淡,富有營養為宜。
三、外出時做好防暑工作
中暑是夏季的常見病,小暑時節的天氣特點更是容易發生中暑。所以大家外出時一定要做好防暑工作,帶好遮陽傘、遮陽帽等工具,多喝水,并盡量避開午后太陽熱辣時外出。
四、不要貪涼沖涼水澡、多進冷食
天熱了,人們就喜歡吃冷飲,冰淇淋、雪糕、冰鎮飲品很受大家的青睞。有的人從外面一回來就沖澡,還喜歡沖涼水澡。殊不知,這些對身體健康非常不利,很容易引發身體不適,或者埋下健康隱患。
小暑是夏天的第幾個節氣
小暑是夏季的第五個節氣,小暑節氣前后為一年中氣溫最高,日照時間最長的日子。小暑,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一個節氣,干支歷午月的結束以及未月的起始。斗指辛,太陽到達黃經105度,于每年公歷7月6-8日交節。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小暑雖不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節,但緊接著就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大暑,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說。我國多地自小暑起進入雷暴最多的時節。
小暑節氣的含義是什么
小暑節氣的含義是夏季炎熱時節正式開始,但還沒到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叫小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小暑雖不是一年中最炎熱的季節,但緊接著就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大暑,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說。
小暑吃什么傳統食物
吃雞蛋,山東有的地方吃生黃瓜和煮雞蛋來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雞蛋,不吃別的食物。
吃藕,民間有小暑吃藕的習俗,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豐富的鈣磷鐵等和多種維生素,Vc鉀和膳食纖維比較多,具有清熱養血除煩等功效,適合夏天食用。
吃餃子,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伏日人們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
吃黃鱔,俗語:小暑黃鱔賽人參。黃鱔生于水岸泥窟之中,以小暑前后一個月的夏鱔魚最為滋補味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