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系的免費論文參考(2)
圖書館系的免費論文參考
圖書館系的免費論文參考篇2
淺談高校圖書管理創新
[摘 要]管理創新是對圖書館各組織要素的有機結合,圖書館組織要素除館藏、文獻、圖書管理員、資金、設備外,還包括圖書館的用戶以及與圖書館活動發生聯系的各職能部門。本文首先闡述了高校圖書管理的現狀,并分析了高校圖書管理創新的內涵及必要性,最后提出了高校圖書管理創新的幾條有效途徑。
[關鍵詞]圖書管理 管理體制 創新
高校圖書館是學校的文獻信息中心,作為高校辦學的三大支柱之一,起著倡導讀書、組織讀書、服務讀書的重要作用。所謂圖書管理,就是指應用現代管理學的原理和方法,通過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等行動,合理配置和使用圖書館資源,發揮其最佳效率,達到預定目標和完成圖書館任務的過程。
一、高校圖書管理現狀分析
我國高校圖書館事業經過幾十年的艱苦努力,伴隨著自身管理的進步,有了較大的發展。特別是90年代以來,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使高校圖書館的管理思想、制度和方式等方面發生了一系列的變革。但隨著新世紀的到來,科學技術飛速發展,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使人們的信息交流、處理、存貯方式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從而給高校圖書館帶來了強有力的沖擊,面臨著一系列內外環境的制約和阻礙,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管理體制滯后
長期以來,我國高校圖書館在管理體制上,是處于集中式管理和多元等級結構。各校的圖書館基本由各自的院校行政管理部門進行人事、經費等方面的管理,服務對象也只限于本校,尚未形成統一的最高層次高校圖書館的管理部門。因而,導致了各自為政的孤立發展模式,呈現出封閉半封閉的分散狀態。無論規模大小都各自熱衷于追求本校的“小而全”,從而造成了資源的重復浪費。又由于缺乏宏觀調控,各館間還未進行統一的分工協調,在自動化和數據庫建設方面,更是缺乏統一組織和標準。因而規范化、網絡化和資源共享難以快速進行。
2.圖書管理職能存在缺陷
自古以來,圖書管理最基本的職能就是搜集、儲存和傳播文獻信息。在人類已跨入21世紀的今天,圖書管理的這些最基本的職能已經發生了變化。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尤其是最近30年來,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通訊技術的迅猛發展與綜合運用,將人類社會快速推進到后工業經濟時代、知識經濟時代。在這種信息環境下,圖書管理等傳統的文獻信息生產與流通機構管理使文獻信息的壟斷地位日益受到沖擊,這是文獻信息走向平民化的表現,是圖書管理大眾化的表現,是社會的進步。高校的圖書管理要在這種全新的信息環境下求得生存與發展,必須加強圖書管理的職能,優化圖書管理的職能。
3.組織結構生硬僵化
高校圖書館的內部各組織以文獻管理的主線來展開,分為橫向的業務系統如采編、流通、技術等和縱向管理程序如計劃、控制等。這種以分工為基礎,形成了分割式的方法管理業務。由于結構單一、溝通較差,使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難以提高。尤其在網絡環境下顯得力不從心,反映遲緩。因此,必須對文獻為基礎的層次結構進行重組,從功能上進行適當調整,以適應時代競爭需要。
4.管理激勵機制缺乏
高校圖書館是社會公益性事業的一個組成部分,一直是靠“吃皇糧”維持日常的運轉,未形成完整意義上的社會服務機構。在人事管理中,實行的是終生制。館長是由上面委派,館員是統一分配,一經錄用無論優劣,穩端“鐵飯碗”。職稱評定論資排輩。圖書館不承擔經營風險,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因此,在這種缺乏競爭的機制下,館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難以調動和發揮。特別是有些管理者缺乏現代管理和業務知識,習慣于應付日常瑣碎事務,不太重視形成人才成長的良好氛圍,從而使隊伍總體素質不高,缺乏敬業和創新精神。
二、高校圖書管理創新的內涵及必要性
管理是在一定的社會組織中,為實現組織的預期目標,通過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等工作,以人為中心,對各種物質和非物質因素進行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的過程。而管理創新則是為了實現上述管理內容所進行的整體或細節的改進與提高的創新活動。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管理及其創新具有更深刻的含義。對于高校圖書館來說,管理創新意味著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新的信息環境,不僅只是計劃、組織和指揮,而更要協調館員與讀者、館員與設備、部門與部門以及各高校圖書館之間的關系;發現和重組各種資源和結構,進一步激發館內外各方面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為實現圖書館事業的總體目標而協同努力。管理創新是高校圖書館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辦館思想和方式方法的更新。
新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是不斷產生新思想、新理念、新技術、新知識的時代。國內外管理理論的研究表明,決定社會發展競爭優勢的是人才和科學技術的優勢,而決定人才、科學技術優勢的是創新,所以強調創新已成為現代管理的時代趨勢。管理創新是深化高校圖書館改革的內在需求。新世紀是蘊育著巨大變革的時代,是一個從計劃經濟形態向市場經濟形態的轉變時期。隨著我國政治體制與經濟體制改革朝縱深的發展,高校圖書館運行的外部環境已發生并將還要發生巨大的變化。與此相適應,高校圖書館管理的內涵要求、發展目標、工作方法和行為方式也隨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三、高校圖書管理創新的途徑
1.圖書管理理念的創新
圖書館能否適應21世紀發展的需要,關鍵在于管理思想、觀念的創新。實現資源共享、共建應成為圖書館管理的重要理念,管理思想必須實現以下轉變。首先,從一般化建設向特色化建設轉變。網絡時代的圖書館站在一個宏觀角度來考慮資源建設問題,把資源建設建立在合作和共建的基礎之上。各個圖書館在分工的基礎上,應加強自己的特色化建設。其次,在圖書館的發展途徑上創新。圖書館必須轉變發展觀,樹立競爭與協作的思路,克服傳統圖書館獨立、封閉的辦館模式,實現跨地區跨部門的協作,建立圖書館聯盟,加強合作,走共同發展之路。再次,在圖書館的職能與功能認識上創新。在圖書館管理活動中有許多新問題需要以創造性的思路來解決,管理者只有主動探求新的管理方式方法,圖書館的發展才有新的活力。
2.高校圖書管理制度的創新
首先要創新制度資源。應根據制度的構建原則和運作機理創新制度資源。從管理體制等變革創新入手,實現人事、財務、分配等制度的全面創新,科學制定、合理配置制度資源,宏觀和微觀創新并重,采用縱向繼承、橫向移植和綜合創新的方法,建立相應的制度體系。其次要構建創新的制度體系。創新制度體系可以從下幾個方面進行。一是綜合性制度,主要包括管理機構和業務部門的設置、工作內容、職責范圍的制定、管理權限及編制、管理者的職責及部門責任制和崗位職責等。二是行政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對各類人員的要求標準及考核、晉升、獎懲的方法,還有人、財、物的管理原則等。三是業務工作制度,是為業務部門和專業人員就具體的業務工作制定的操作規范,主要涵蓋文獻工作的采、編、藏、閱、咨詢等相關制度,以及信息技術服務等相關規則,四是讀者服務規范,主要明確讀者利用圖書館的權利和義務,體現圖書館服務至上的原則和主客體的相互依賴關系。
3.高校圖書管理服務學科建設創新
現在各高校比較注重學科建設,一所大學的重點學科的多少和水平高低是衡量其辦學水平、辦學質量的一個重要標志,也是反映學校社會地位和學術水平的重要依據之一。各高校均有自己辦學的歷史和特點,學科建設也千差萬別,重點學科的側重點不同。即使是綜合性的重點大學,也不能將所有學科均等建設,往往會選擇部分優勢學科或特色學科進行重點建設。很多情況下,學科建設注重于實驗設備、人才培養和引進、科研項目的支撐以及學生培養等方面,往往忽略了重點學科的圖書資料建設。
在學校的一些重點學科或重點項目的立項、評估過程中引入“學科館員”制度。主要選擇部分素質較高的館員為特定學科專業服務人員——重點學科館員,學科館員除了關注和從事一般的圖書管理工作外,對特定學科的文獻情報資料加以特別關注,并向院系專家聯系人進行經常性的專業學習與交流。學科館員充分利用圖書管理中的文獻信息資源檢索、組織及綜合利用的優勢,跟蹤學科動態,及時將信息反饋給學科組,為學科建立提供最優質的服務。
4.圖書管理人員管理創新
對圖書館人員的管理要做好:一是做好人才的培養穩定和吸引工作。圖書館人力資源的開發規劃必須圍繞業務建設進行,高層次的專業人才,特別是學術帶頭人,可以帶動圖書館整個館員隊伍素質的提高,形成人才隊伍建設的良性循環二是實現人性化管理。人性化管理是“以人為中心的管理”,要解決“管”和“理”兩個方面的問題。“管”是指怎樣對館員進行激勵、協調、督察和控制;“理”是設法對館員進行教育培訓,提高館員的素質,加速館員個性的發展和完善。三是建立科學的激勵機制。應根據個人的能力特長、興趣,“知人善任”,這樣才能激發館員的工作熱情。對具有奉獻精神的員工,積極進取,取得較大成績的,給予榮譽或經濟上的獎勵。
管理創新是公共圖書館發展的內在動力。以創新促發展,這是公共圖書館生存價值的重要體現。因此,公共圖書館必須按照社會發展的需求和讀者閱讀多樣化的要求不斷調整和開創多元化的服務的新模式,使公共圖書館事業充滿生機和活力。
參考文獻:
[1]陳萬梅:淺談高校圖書管理創新[J].科學之友,2010(11):102.
[2]劉旭 于瑞云:新世紀圖書館發展戰略探討[J].圖書館建設,2001(2):12-15.
[3]初景利:復合圖書館的概念及發展構想[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1(3):48-50.
[4]吳綺云:高校圖書館的管理創新[J].泉州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2004(4):11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