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基于網絡學平臺的自主學習模式探討
淺談基于網絡學平臺的自主學習模式探討
論文關鍵詞:網絡學習的平臺 網絡學習特性 學習模式
論文摘要:網絡學習的平臺應用已逐漸成為傳統課堂教學的重要輔助工具和課堂的有效延伸,其教與學的質量和效果如何、學生的適應性以及如何科學合理使用網絡學習的平臺等問題備受關注。本文分析了網絡學習的平臺的特點,基于自主學習角度探討了在網絡學習的平臺輔助下教與學模式的應用。
網絡教育資源的建設已引起教育部門和專家、學者的廣泛關注,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實踐,并取得了一些階段性成果。網絡教育學習的平臺,是指利用網絡環境和相關的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教與學的一種實踐模式。網絡學習從傳統課堂教學模式轉變為現實虛擬環境,提供了全新的教育和學習環境,這無疑提高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其主動參與各種知識的研究與探索。對網絡資源進行充分利用,將網絡軟硬件資源轉化成為課堂教學資源,應用于教學的組織實施過程當中,可以優化教學過程,改進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和研究性。
一、網絡平臺學習的必要性
大學是專業素質教育,很多專業課都在一學期幾十課時里完成,難度相當大,很多學生把“學知識”演變為“修學分”,因此課堂外的延伸學習勢在必行,而利用網絡教學輔助是一個重要的途徑。在網絡教學環境下,教師教學的模式應發生適當的轉換,由“推”變“引”,誘發學生自主自發學習的能力。而且大學課程中很多課程的教學內容具有較高的應用性,因此該類課程對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和思維靈活性的要求相對較高;但是隨著高等院校近幾年的擴招,部分學生基礎理論差,理解和認知能力有限,相對枯燥的書面教材內容難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加之該類課程教學傳統和教學手段尚存在一些問題,很多大學生對該類課程尤其難度較大的課程產生了畏懼心理,以至于影響了學習積極性。
二、網絡學習的平臺的特性
網絡學習的平臺的自主學習是指在教師的輔導和幫助下,自主使用網絡學習的平臺所擁有的各種學習子系統,不斷獲取并分析反饋信息,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學習要素和學習風格,及時調整控制學習過程,以達到最優化的學習目標,它具有以下六大特性:
輔助性。網絡學習的平臺的使用應該作為常規課堂教學的輔助和延伸,而不能完全替代課堂學習。教師可將課程相關資料上傳到教學平臺,可以幫助學生課前預習和課后鞏固學習,同時拓展課程內容和傳統教學相輔相成。
自主性。網絡平臺學習對學生缺乏有效的學習過程控制機制,學生的學與不學,學習時間的長短、學習效果的好壞從短期是很難監控的,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顯得尤其重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是發揮網絡學習的平臺效果的關鍵所在。
可重復。傳統課堂教學要求學生課堂注意力高度集中,往往很難做到,而且課堂內容的難點也很難通過課堂的教學一次性掌握。網絡學習的平臺給學生重復學習提供了技術支撐,教師可以通過錄制課程視頻、整理課程相關資料上傳網絡學習的平臺,可以使課堂再現,提供學生二次甚至多次重復學習的機會。
異步性。傳統的教學是課堂教與學的同步,學生必須和教師在時間上同步,思路上同步,才會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而網絡學習的平臺可以實現教與學的異步,教師只要安排好學習任務并進行適當的指導,學生可以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時間在給定期限內完成學習。
開放性。傳統的教學主要圍繞教材展開教學,同時由于課堂時間的約束,教學內容受到很大的限制,而網絡學習的平臺可以提供學生開放性的學習環境,通過教師的引導,可以有效地對課程內容進行擴展和延伸,尤其和現實世界的結合,內容不再抽象和教條,讓學生認識到課程的有用性,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交互性。傳統課堂教學的交流與溝通是非常有限的,網絡平臺可以利用各種交流工具提升交流的空間和時間,讓教師可以充分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態和效果,更好地把握教學的難點,同時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起到促進作用,而且匿名交互可以很大程度上減輕學生交流時的心理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