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職學校計算機教學論文
在中職學校的計算機教學中,教師要通過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運用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來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此,教師更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和各方面的素質來適應當代學生的要求。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淺談中職學校計算機教學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淺談中職學校計算機教學全文如下:
當今社會,計算機已經成為一種必須掌握的工具,所以對中職學生普及計算機教育是一件必須而且重要的工作。中等職業計算機學校培養的學生應該是具有綜合職業能力的應用型、技能型高級人才。然而,職業中專計算機教學不同于普通高中的計算機教學,前者更具有針對性、實用性。學生經過三年的計算機學習后,應當具有一定的計算機應用技能并找到與專業對口的工作。怎樣實現這一目標,是個值得長期思考且意義深遠的問題。
1 計算機教學障礙的成因分析
1.1 學生整體素質下降
由于近年來普通高中招生規模的擴大和人們就業觀念的轉變,使得職業學校生源的素質參差不齊,學生普遍厭學,學習目標定位不高,學習態度不端正,主動性不強;加上網絡的普及,使得學生系統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毅力和興趣不足。
1.2 教學模式單一
課堂教學方式應優化,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一節課講,一節課上機,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3 硬件環境受到限制
計算機課程的教學不同于其他課程,不僅要上好理論課,而且要及時地進行理論知識的鞏固和延伸,也就是上機操作。傳統的“粉筆加黑板”的授課模式已不能適應計算機教學,這就要求學校能夠更多的創造學生上機練習的機會,業余的時間更多地開放機房,才能使投入的設備更充分地發揮作用。而這些要求由于校舍、資金等多方面的因素限制,使得許多中職學校還難以達到。
1.4 教學內容相對抽象
在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教學中,學生要面對許多抽象的新名詞,例如二進制、字符碼編等,都是學生從未接觸過也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因此導致學習這些知識的適應過程較其他課程漫長了很多。
1.5 要求學生具備較高的思維和動手能力
計算機學科的特殊性更高的要求學生心腦并用,手腦并用,更高的要求學生具備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將抽象內容具體化的能力,這些要求讓許多原本基礎就不好且缺乏自信的學生更加無所適從。
2 教學的思考與探索
2.1 教師提高業務水平
計算機應用的日新月異,對中職計算機基礎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計算機課已成為一門公共必修課,但我國目前中職計算機基礎教育教師還相對緊缺,教學任務的繁重使得他們很少有時間去從事教學研究工作,更少有機會接受必要的培訓和與外界接觸。這些都使計算機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技能無法及時得到更新和提高,知識和觀念落后于形勢的發展,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計算機教學的進步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在“知識爆炸”的時代,舊的教育思想、觀念、教學模式是難以培養創造型人才的。如今,多媒體、投影、網絡等現代教學手段已經逐漸取代了黑板和粉筆,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協作者,學生成了問題解決的主人。這就要求教師思維敏捷,不斷學習,掌握新技術,有強烈的進取心和敬業精神,注意動態發展,提高業務水平。同時,學校也要適時的組織對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的培訓,加強對教師的實驗指導能力的培養和考核。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計算機教師應在計算機上備課、出試卷、制作多媒體教學輔助軟件,在多媒體教室進行授課。
學校每年也可組織人力、財力鼓勵計算機教師進行計算機應用課程的開發和研究,通過各種鼓勵和獎勵的方式提高教師的積極性,提高學校的學術氛圍和教師的教學儲備。
2.2 合理設置專業
不同的中職學校,學習的側重點也不同。在中職計算機專業設置上,應有長遠的戰略眼光,改變過去單一的結構,朝專業化和行業化方向發展,按社會行業需求和計算機應用軟件發展情況設置相關合理實用的專業。
例如,對于以計算機應用和程序設計為主的計算機專職學校,可以開設計算機應用技術的課程;對于培養中職網絡管理員為主的專業,可以開設計算機網絡技術的課程,使學生學習網絡基礎知識,具備國際互聯網基礎網絡規劃基礎;對于其他一般非計算機專業的中職學校,則可開設計算機應用基礎的課程,著重培養學生辦公自動化軟件的使用能力,以適應今后工作崗位的需要。
2.3 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
培養全面發展而又有一技之長的學生,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①注重操作技能培養,做到理論實踐相結合。保證充足的上機時間。②激發興趣,使學生主動學習。例如,可以設置新穎的導入環節;從學生愛好入手,寄學于玩,學玩結合;布置有趣的作業,進行任務驅動,等等。③選擇一本好教材,拓寬講授內容。教材選擇應注意實效性和實踐性;拓寬講授內容則要求教師經常上網收集與所教課程有關的資料,吸收最新、實用、有價值的技巧傳授給學生。④培養自學能力、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激勵學生的創新精神。喚起創造意識,激發創造精神;尊重學生的主體精神,培養主動性;注重因材施教,開發創造才能;重視個性發展,培養創造意志。⑤保護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激發學生學好計算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獨立與自信的品質;培養學生專注與堅持的精神,等等。
2.4 實施“任務驅動”教學法
教學方法取決于教學任務,而教學任務又取決于培養目標,中職學校培養的是“應用型”中等技術人才,因此中職計算機教學既要傳授知識,又要強調能力培養,并要在教學中滲透思想教育。“任務驅動”教學法是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一種教學方法。建構主義認為,學習不是被動接受既定的知識,而是學習者主動在內部建構知識意義的過程。建構主義提倡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與灌輸者。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被灌輸的對象。因此,教學不應“由外而內”的注入,而應是“由內而外”的主動吸收。
2.5 建立網絡教學資源
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資源平臺。在教學改革過程中,筆者體會到,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僅憑課堂是不夠的,必須加強課后的教學延伸。將電子教案、各模塊習題及答案、模擬試卷及答案、上機實驗案例及素材、在線測試和計算機等級考試模擬試題等教學資源建立在網絡上,供學生下載自主學習和練習。通過網絡自主學習給不同層次學生提供形式多樣的教學資源,兼顧了貧困、邊遠地區學生計算機水平較差的情況,有利于學生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2.6 注重多媒體的作用
多媒體技術就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借助各種媒體(如多媒體計算機、計算機投影機、幻燈、錄像、圖片等)去探究和操作,以提高學生掌握計算機知識的能力,提高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水平,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是提高設備效益的實際需要,完全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運用多媒體電子教室進行教學,可使學生手、腦、眼、耳并用,使學生有新穎感、驚奇感、直觀感,能喚起學生的“情緒”和激發他們的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淺談中職學校計算機教學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