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建筑方面的論文(2)
綠色建筑方面的論文篇2
淺談綠色建筑發展
摘 要:節能減排戰略已經成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建筑節能作為節能的主要內容,引起人們越來越多的重視。本文介紹了發展綠色建筑的必要性,以及綠色建筑的含義與設計理念,并對綠色建筑技術發展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綠色建筑;節能;設計理念;技術發展
綠色建筑是指為人類提供一個健康、舒適的工作、居住、活動的空間,同時實現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響環境的建筑物。所謂“綠色建筑”的“綠色”,并不是指一般意義的立體綠化、屋頂花園,而是代表一種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對環境無害,能充分利用環境自然資源,并且在不破壞環境基本生態平衡條件下建造的一種建筑[1-2]。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節能環保已成為一個倍受關注的問題。綠色建筑是實現“以人為本,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諧統一”的重要途徑。可持續發展建筑觀,即保護生態、創造可持續發展的人類生存環境,是21世紀建筑的基本任務,綠色建筑及其研究和實踐正是為實現這樣的目標而提出的。
1 發展綠色建筑的必要性
當代科學技術進步和社會生產力的高速發展,加速了人類文明的進程,與此同時,人類社會也面臨著一系列重大環境與發展問題的嚴重挑戰。人口劇增、資源過度消耗、氣候變異、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等問題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建設行業是資源、能源消耗較大的領域,與能源、水、土地、原材料等自然資源的節能利用關系密切[3]。1992年聯合國環境和發展大會“里約熱內盧宣言”提出的“可持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思想的基本內涵,反映了國際社會對可持續發展的重視。
目前我國每年建成房屋面積已超過所有發達國家一年建成建筑面積的總和。建筑在生產和使用過程中消耗全球資源中能源總量的50%。我國的建筑能耗量約占全國總用能量的1/4,居耗能首位。建設領域直接、間接消耗的能源占全社會總能耗的46%,用水占城市用水總量的47%,使用鋼材和水泥占到總使用量的30%和25%。所以,我們必須轉變城鎮建設發展方式,改掉傳統的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發展模式,促進建設事業持續健康發展[4,5]。
當前,我國節能減排的形勢嚴峻,尤其是建筑節能,仍是一個薄弱環節。因此走可持續發展道路,使建筑盡可能少的消耗不可再生資源,發展節能與環保的綠色建筑刻不容緩。
2 綠色建筑的含義與設計理念
綠色建筑,它不僅要滿足居住者安全性、耐久性、舒適性的需求,而且更注重營造健康、衛生、和諧、文明的居住環境與人文環境。“綠色建筑”的含義就是在合理考慮經濟因素的前提下,把生態環境的保護、能源的節約和資源的有效循環利用等思想和措施應用到建筑的規劃、設計、使用等各個環節中。其基本內涵為,減輕建筑對環境的負荷,即節約能源及資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適性良好的生活空間;與自然環境親和,做到人、建筑與環境的和諧共處、持續發展。
綠色建筑遵循生態學原理,以綠色經濟為基石、以綠色技術為支撐、綠色環境為標志的多功能建筑。以人、建筑和自然環境的協調發展為目標,在利用天然條件和人工手段創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環境的同時,盡可能地控制和減少對自然環境的使用和破壞,充分體現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報之間的平衡。1999年國際建筑師協會第二十屆世界建筑師大會發布的《北京憲章》,明確要求將可持續發展作為建筑師和工程師在21世紀中的工作準則。近年來,隨著城市房地產開發項目的高速發展,綠色生態建筑的建設逐漸成為各大城市住宅建設的熱點。
綠色建筑設計理念可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節約能源,充分利用太陽能,采用節能的建筑圍護結構以及采暖和空調,減少采暖和空調的使用;節約資源,在建筑設計、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選擇中,均考慮資源的合理使用和處置,要減少資源的使用,力求使資源可再生利用;舒適和健康的生活環境,建筑內部不使用對人體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裝修材料,室內空氣清新,溫濕度適當,使居住者感覺良好,身心健康。
3 綠色建筑技術發展
綠色建筑的探索和研究始于20世紀60年代,美籍建筑師保羅·索勒瑞(Paola Soleri)把生態學和建筑學兩詞合并提出“生態建筑學”的新理念。與傳統建筑技術所不同,綠色建筑技術更加強調高效、低耗,高技術、低污染,高附加值、低運行費,以人為本,貼近自然,環境友善,舒適健康。綠色建筑為人們創造一種協調、平衡的人工生態系統,提供具有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技術。
發展適合綠色建筑的資源利用與環境保護技術,如新型結構體系、圍護結構體系、室內環境污染防治與改善技術、廢棄物收集處理與回用技術、計算機模擬分析、太陽能利用與建筑一體化技術、分質供水技術與成套設備、污水收集、處理與回用成套技術、節水器具與設施等。例如,生態幕墻技術與外墻保溫技術,該技術重點放在建筑外皮的使用性能和能源策略上,將結構技術、節能技術、智能技術、材料技術經過科學的整合而形成的節能、智能、能源幕墻,成為生態建筑技術的重要構成部分。
發展新型綠色建筑材料,加強材料性能、環境等指標的檢測,及時淘汰落后產品,加速新型綠色建材的推廣應用。綠色建筑材料又稱生態建材、環保建材和健康建材,它是指采用清潔生產技術、少用天然資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業或城市固態廢棄物生產出的無毒、無污染、無放射性、有利于環境保護和人體健康的建筑材料。其中包括,生態水泥,生態混凝土,生態玻璃等新型生態建筑材料。發展綠色建材不單是指單獨的建材產品,它更多地意味著對建材的“健康、環保、安全”品性的評價,它代表建材工業的一次革命。
4 結論與展望
我國綠色建筑的起步始于20世紀后半葉,以“建筑節能”為其核心內容。伴隨著可持續發展思想在國際社會的認同,綠色建筑理念在我國也逐漸受到了重視。發展綠色建筑必須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從建筑全壽命周期的角度,全面審視建筑活動對生態環境和住區環境的影響,采取綜合措施,實現建筑業的可持續發展。
綠色建筑的推廣,將是一個系統化的工程,應該站在全局的高度對其統籌規劃。審視目前我國對于綠色建筑的推廣,除了要在法律法規、設計標準等方面加強建設外,還應在以下幾個領域加以側重:(1)建立廣泛的綠色建筑推廣平臺;(2)建立正確的行政導向;(3)制定符合市場規律的經濟刺激政策;(4)加強綠色建材、智能設備等配套領域的研究。
參考文獻
[1]夏云, 夏葵, 施燕. 生態與可持續建筑[M]. 北京: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001
[2]陳謙明, 劉振海. 綠色生態住宅[J]. 住宅科技, 2002, (2)
[3]林波榮. 綠色建筑標準與住宅節能與環境設計[J]. 住宅產業. 2008, (2)
[4]劉新學. 我國發展生態住宅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 生態經濟. 2007, (5)
[5]倪虹, 牟鑫. 淺談生態住宅的發展[J]. 內蒙古科技與經濟, 2001, (6)
綠色建筑方面的論文(2)





上一篇:綠色建筑論文參考范文
下一篇:綠色建筑類參考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