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為什么要拜月老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下面是小編收集的一些關于中秋節為什么要拜月老,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秋節為什么要拜月老
拜月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習俗,因月與人間婚姻愛戀有關,主管婚姻之神稱為“月老”,后來也用“月老”來簡稱媒人。古代婦女往往用拜月之俗來寄托內心的心愿或哀思。
拜新月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習俗。
拜新月起源于遠古對月亮的崇拜,但在唐代才正式形成風俗。拜新月的時間是在七夕(農歷七月初七)或中秋節之夜。古代婦女拜新月是為了祈求夫妻團圓、幸福長壽。
唐代婦女拜新月的風俗流行,不僅宮廷及貴族間有,民間也有,被稱作是一種幽美有趣、極富詩意的風俗,曾盛行于唐朝,并影響到后世。
中秋節是幾月初幾
1、中秋節是陰歷八月十五。
2、中秋節,又稱祭月節、月光誕、月夕、秋節、仲秋節、拜月節、月娘節、月亮節、團圓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
3、中秋節起源于上古時代,普及于漢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節是秋季時令習俗的綜合,其所包含的節俗因素,大都有著古老的淵源。[5]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托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中秋是一個怎樣的節日
中秋節,又稱團圓節、八月節,時間在農歷八月十五日。中秋節與元宵節、端午節并稱三大傳統佳節。農歷把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所以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是一年滿月中最圓、最亮的,所以中秋節又叫做“月夕”、“八月節”。
中秋節有哪些風俗活動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托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中秋節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于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歷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節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傣族怎么過中秋節
1、青年人大清早就帶上火藥槍上山打火雀、野雞,獵取節日野味;
2、姑娘、媳婦們忙著到湖邊,池塘里抓魚;
3、老阿媽則忙著舂糯米,做大小不同的食物,四只桌角上各放一個糯米圓餅,每個餅上插一炷冷香;
4、待到月亮從山林上空一升起來,就點燃冷香,全家大小開始拜月;
5、然后對空鳴放火藥槍,以示對英雄巖尖的敬意;
6、全家老小歡樂地圍坐在小方桌旁,品嘗食物,談笑賞月,盡興方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