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政治知識點總結重點知識梳理
初三政治知識點總結重點知識梳理
在初三的政治學習過程中,每一個學生都應該背誦好重要的知識點,才能更好的應對考試。小編在這里整理了相關資料,希望能幫助到您。
初三政治第三單元重點知識大梳理
第三單元 文明與家園
第五課 守望精神家園
1.中華文化的內涵有哪些?
獨具特色的語言文字,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名揚世界的科技工藝,異彩紛呈的文學藝術,等等,共同組成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P59
2.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何作用?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精神動力。P60
3.為什么中華文化能薪火相傳、一脈相承?
中華文化雖歷經滄桑而能薪火相傳、一脈相承,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它具有應對挑戰、與時俱進的創造力和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P61
4.新時代我們應該如何傳承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新時代傳承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結合當今時代條件,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P61
5.為什么要文化自信?
(1)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自信是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是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P61
(2)堅定文化自信,事關國運興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傳承發展。P62
6.我們文化自信的底氣來自哪里?
中國人民的文化自信不僅來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積淀、傳承與創新、發展,更來自當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蓬勃生機,來自實現中國夢的光明前景。文化的優秀、國家的強大、人民的力量,是我們文化自信的強大底氣,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P61
7.如何增強文化自信?
增強文化自信,既要夯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基,薪火相傳,代代守護;又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日新月異的社會生活中與時俱進,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還要跨越時空展示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在交流互鑒中豐富發展。P62
8.中華傳統美德的重要作用?
(1)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的精髓,蘊含著豐富的道德資源,熔鑄了中華民族堅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遠大的民族理想,是代代相傳、世世發展的民族智慧,是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精神力量。P62-63
(2)中華傳統美德已經融入中華民族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方式和風俗習慣,成為一種文化基因,也是五千多年中華文明的精華所在。P64
9.中華傳統美德包含哪些內容?
中華傳統美德內涵豐富,博大精深。其中,有憂國憂民、道濟天下的愛國情懷,有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奮進品格,有自尊互敬、助人為樂的和樂風范,有誠信守法、見利思義的高尚情操,有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的倫理規范,有律己寬人、揚善抑惡的處世準則,等等。P63
10.怎樣弘揚中華傳統美德?
美德的力量在于踐行。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青少年責無旁貸;倡導向上向善、孝老愛親、忠于祖國、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須身體力行。P65
11.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及特點是什么?
(1)內涵: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P67
(2)特點:中華民族精神具有與時俱進的品格。它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表現,并隨著時代進步不斷豐富和發展。P67
12.為什么要高揚民族精神?
(1) (1)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一個民族要生存和發展,就要有昂揚向上的民族精神。一個民族如果沒有振奮的民族精神,沒有堅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難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P67
(2)偉大的民族精神始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強大精神支柱,是維系我國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團結奮斗的牢固精神紐帶,是激勵中華兒女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的不竭精神動力。P69
13.怎樣傳承和弘揚民族精神?
傳承和弘揚民族精神,表現在國家危難、民族危亡的緊要關頭能夠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繼;表現在他人生命、財產遇到危險的關鍵時刻能夠見義勇為、扶危濟困、無私奉獻;表現在日常學習工作中的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敬業創優。讓我們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自覺高揚民族精神。P69
14.為什么要堅守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1)中國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注定我們必然堅守植根于中華文化沃土又具有當代中國特色的價值觀。P70
(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是中國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價值共識,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P70
(3)我國憲法規定,國家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人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P70
(4)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導向,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價值引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引領社會全面進步。P71
15.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P70-71
16.怎樣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1)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做到落細、落小、落實。P72
(2)青少年處在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我們應自覺做到勤于學習、敏于思考,注重修養、勇于實踐,明辨是非、善于選擇,認真做事、路實做人。P72
第六課 建設美麗中國
1.我們為什么要重視發展中的人口問題?
(1)人口問題已經成為一個日益嚴峻的全球性問題,成為人類社會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P75
(2)人口問題加重了資源和環境的壓力,也帶來了嚴重的社會問題。P75
2.我國人口的特點是什么?
(1)人口基數大,人口素質偏低,是我國人口現狀的基本特點。P75
(2)我國人口狀況還呈現出增速趨緩、出生率低、老齡化加劇、男女性別比失衡、城鄉分布不均衡、“獨生子女”社會問題凸顯等一系列新的特點。P75
3.我國為什么要長期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
(1)人口問題始終是我國面臨的全局性、長期性、戰略性問題。在未來相當長的時期內,我國人口眾多的基本國情不會根本改變,人口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壓力不會根本改變,人口與資源環境的緊張關系不會根本改變。P76
(2)國家推行計劃生育,使人口的增長同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相適應,有效地緩解了人口對資源、環境的壓力,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P76
4.我國為什么實施“全面兩孩”政策?
(1)生育政策要隨著人口和經濟社會發展形勢的變化不斷完善。P76
(2)我國實施“全面孩”政策,就是為了更好地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促進家庭幸福和社會和諧,使人口長期均衡發展。P76
5.國家應對人口問題的措施有哪些?
(1)國家推行計劃生育,使人口的增長同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相適應,有效地緩解了人口對資源、環境的壓力,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P76
(2)2016年,我國開始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子女政策,就是為了更好地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促進家庭幸福和社會和諧,使人口長期均衡發展。P76
6.我國目前的資源狀況怎樣?
我國自然資源豐富,總量大,種類多,但人均資源占有量少,開發難度大,總體上資源緊缺。長期以來,我國資源開發利用不盡合理、不夠科學,依靠消耗大量資源換取經濟發展的現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費、損失、污染和破壞都很嚴重。我國面臨的資源形勢非常嚴峻。P78
7、為什么必須探索符合國情的利用、保護和開發資源的新路?
(1)對資源的過度開發 、粗放利用和無節制消耗,必然導致資源的枯竭和對生態環境的破壞 ,嚴重影響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經濟發展的空間和后勁也會越來越小。P78
(2)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大國,不能走西方工業化的老路,必須探索符合國情的利用、保護和開發資源的新路。P78
8.為什么要重視環境問題?(為什么堅持綠色發展?)
(1)當前我國環境形勢不容樂觀。一些地方、一些領域由于沒有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加上工業化進程加快、資源短缺、人口基數大等問題所產生的多重疊加效應,使得我國環境問題愈加嚴重。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類環境污染事件呈高發態勢,這已成為民心之患、民心之痛。P79
(2)環境惡化加劇自然災害的發生,嚴重破壞生態平衡,威脅著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人類關愛和保護環境就是走向重生,漠視和破壞環境就是走向自我毀滅。P79
(3)我國的人口、資源、環境問題非常突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只有通過轉變發展方式才能得到解決。堅持綠色發展,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是我們的必然選擇。P80
9.為什么要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1)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人類面對生態危機作出的智慧選擇。自然為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提供滋養和必要條件;作為自然的一部分,人類也有責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傷害,同時要為開發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補償和修復。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榮,這是一種動態中的平衡、發展中的協調、進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紛亂”中的有序。P81
(2)人類開發和利用自然,必須遵循自然規律。如果我們對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懲罰。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P82
10.怎樣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建設生態文明?
(1)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建設生態文明,要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準則,以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目標。P83
(2)建設生態文明,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使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P84
(3)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嚴守資源消耗上限、環境質量底線、生態保護紅線。P87
11.怎樣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
(1)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要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決不能以犧牲環境、浪費資源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P85
(2)走綠色發展道路,堅持綠色富國,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環境效益。堅持綠色惠民,將良好生態環境作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發人民群眾的綠色創造熱情,實現綠色富國之夢。P85-86
(3)走綠色、循環、低碳發展之路,要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大力倡導節能、環保、低碳、文明的綠色生產生活方式,讓綠色發展理念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細節中,成為每個社會成員的自覺行動。P86
(4)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經濟繁榮、生態良好、人民幸福,這既是建設美麗中國的時代圖景,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的復興的歷史使命。P87
初三政治知識點總結
第二課 在承擔責任中成長
1、承諾形式:口頭形式(宣誓、諾言),書面形式(合同、保證書)
2、 承諾是責任產生的重要來源,而不是唯一的來源。
責任的來源:養育 承諾 分配 任命 職業 法律 習俗 公民原則 道德原則
3、 責任是對一個人做或不做某些事的要求,它的產生于人們之間的相互關系中,表現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4、不同的人在社會關系中的身份不同,責任就不同。
5、 承擔責任意味著付出一定的代價,同時可得到好處。
6、 承擔責任付出那些代價?
答:①耗費時間,影響發展自己的興趣和愛好;②承受心理壓力,耗費體力和精力,影響健康;③使自己的一些利益受到損失;④更有可能危及到自己的生命。
7、承擔責任總會付出一定的代價,但人們不能因此逃避責任,推卸責任。
8、 承擔責任有什么作用(好處、意義)?
答:①促進自己的成長和發展;②承擔壓力,而壓力會產生動力,充分發揮潛能克服困難,實現目標;③贏得別人的信任,得到別人的幫助和支持;④獲得自尊和自信,獲得社會的承擔的承認和贊譽;⑤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和穩定,和諧的社會秩序,促進社會的文明、進步和發展。
9、不承擔責任有什么后果(影響、壞處)?
答:①對自己不負責任,會受到道德譴責;②失去別人的信任,得不到別人的幫助和支持;③對他人的利益和社會造成嚴重危害的受到法律制裁。
10、 怎樣承擔自己的責任?
答:①認識到自己應付的各種責任,樹立起強烈的責任意識;②從我做起,從點滴小事坐起,持之以恒,才能逐步養成負責任的習慣;③學會在不同的責任面前進行選擇。
11、 道德和法律是維護良好社會秩序的有利武器。
每個社會成員都負有遵守社會公德、遵紀守法、維護社會秩序的責任。
12、依法維護社會秩序包括那些方面?(公共秩序 社會管理秩序 公共安全)具體看P26
13、服務社會、奉獻社會,我們最有條件做到的是服務和建設自己所在的社區。
14、 我們如何服務社會、奉獻社會?
答:遵守社區公約,維護社區秩序,積極開展居民互助,關心幫助孤寡老人,定期進行衛生掃除,利用多種形式宣傳科學文化知識,參與文體活動。
15、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是服務社會,奉獻社會的好形式。
初三政治知識點總結重點知識梳理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