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活常用主觀題與經濟生活答題術語
政治生活常用主觀題與經濟生活答題術語
公民、政府、黨、人大、政協、民族宗教、國際政治,一般主要考查“原因”“措施”,用主體思考法。小編在此整理了相關知識,快來看看吧!
經濟生活幾種常見題型及常用政治術語
凡要求回答政府(國家)做某事的經濟生活依據時,要從以下知識點考慮:
①社會主義的本質(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②社會主義的生產目的(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
③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根本目標(實現共同富裕);
⑤市場在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但是有弱點和缺陷,需要國家的宏觀調控;
⑥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必然選擇;是推進經濟結構調整,轉變增長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維護中華民族長遠利益的必然要求(為什么重視節能減排)。
⑦國家宏觀調控主要運用經濟(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⑧國家這樣做的經濟意義。
凡要求回答發展對外經濟關系的經濟生活依據時,要從以下知識點考慮:
①對外開放是我國的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
②是生產社會化、特別是經濟全球化的要求;
③市場經濟開放性的要求;
④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必要條件;
⑤對外貿易的作用;
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
⑦發展對外經濟關系的意義。
在回答企業如何經營類題目時,要從以下方面考慮:
①商品是使用價值與價值的統一;(因為企業生產的是商品、要重視產品質量)
②掌握市場信息,調整產品結構,面向市場組織生產適銷對路的商品。
③加強管理,提高勞動者的素質,提高個別勞動生產率。
④采用先進技術,進行技術開發和創新,建設創新型企業;開展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生態文明,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
⑤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產品結構,以較少的資源,較低的成本,生產較多符合社會需要的產品;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⑥經營者必須具有良好的素質,還要提高企業勞動者的素質,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⑦企業要搞好售后服務,樹立良好的信譽和形象,實施名牌戰略,堅持正當競爭,反對惡性競爭;
⑧企業必須遵循價值規律,按價值規律辦事情;要自覺遵守市場交易原則,遵守商業道德,維護市場經濟秩序,堅持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
⑨企業要走新興工業化道路;必須實施“引進來”與“走出去”戰略;
⑩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一般意義類主觀題回答的角度和術語可以歸納如下:
描述國內經濟意義:
①(有利于)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提高經濟效益,增加勞動者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②(有利于)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縮小差距,實現共同富裕;全面實現小康目標,提高我國的國際競爭力和綜合國力
③(有利于)貫徹落實科學的發展觀;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④(有利于)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促進結構調整(經濟結構產業結構等),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就業。
⑤(有利于)統籌區域發展;促進經濟合作交流,實現生產要素合理流動,經濟互補;增強競爭力
⑥(有利于)促進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⑦(有利于)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鞏固農業的基礎地位,增加農民收入,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產業化經營,促進結構調整,增產增收,提高農業經濟效益。
描述對外經濟意義:
①(有利于)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促進對外貿易,增強國際競爭力;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吸收引進資金,技術,管理經驗;實施走出去戰略,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創造良好的國際(周邊)環境;(有利于)促進社會生產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②(有利于)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等。
描述對外交往活動經濟意義:
①對我國的意義:(有利于)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綜合國力,國際影響力,國際形象;創造良好的國際環境,維護國家安全;進一步對外開放,促進國際合作,維護國家利益。
②對地區,世界的意義:(有利于)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國際關系民主化;建立國際政治新秩序,維護共同利益,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
政治生活常用主觀題答題術語
公民、政府、黨、人大、政協、民族宗教、國際政治,一般主要考查“原因”“措施”,用主體思考法。
一、公民
1.政治權利: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政治權利與自由、監督權。
2.政治義務: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遵守憲法和法律、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
3.積極有序參與政治生活: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權利與義務統一的原則、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相結合的原則。
4.公民積極參與民主選舉、決策、管理、監督。
二、政府
1.政府性質:我國政府是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我國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人民意旨的執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衛者。
2.政府職能:
(1)保障人民民主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的職能;
(2)組織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職能;
(3)組織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職能;
(4)加強社會建設;
(5)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3.政府宗旨:為人民服務是我國政府的宗旨。
4.政府責任:對人民負責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則。
5.政府要依法行政,自覺接受監督。
6.政府決策:政府要審慎行使權力,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
三、政黨
1.黨的性質:是中國工人階級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
2.黨的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3.黨的地位:是執政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
4.依法治國、依法執政。
黨的領導與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領先社會主義法治。
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的基本方略,依法執政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依法執政關鍵是依憲執政。
5.執政理念: 以人為本、執政為民。
6.領導作用: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維護國家的統一、民族的團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創造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才能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
四、民主政治
1.人大制度——我國政體及根本政治制度。
(1)人大是國家權力機關,常委會是其常設機關。
(2)人大的職權:立法權、決定權、任免權、監督權。
(3)人大代表的權利:審議權、表決權、提案權、質詢權。人大代表的義務:遵守憲法和法律、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
(4)人大制度的組織活動原則:民主集中制(也是我國權力運行的規則,同時也是黨和政府的組織活動原則)。
2.政黨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1)我國政黨制度的基本內容。
①通力合作的友黨關系: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中國共產黨和民主黨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會主義事業的親密友黨。
②我國多黨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③多黨合作的基本方針: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
④我國多黨合作的根本活動準則:遵守憲法和法律。
⑤我國多黨合作的重要機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簡稱人民政協)
(2)政協的性質與職能、兩大主題(易錯,與人大區分)。
①人民政協的性質:人民政協是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合作的組織形式,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具有廣泛代表性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
②人民政協的兩大主題:團結和民主。
③人民政協的職能: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
3.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1)新型民族關系:我國已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2)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
(3)我國的民族政策: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4)我國的宗教政策: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五、國際政治
1.主權國家的權利與義務:獨立權、自衛權、平等權、管轄權;不侵犯別國,不干涉他國內政,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
2.聯合國的宗旨: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促進國際合作與發展。
3.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世界多極化深入發展;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競爭。
4.國家利益是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基礎,利益沖突則是國家沖突的根源。
5.我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決定因素:我國的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
(2)基本主場:獨立自主。
(3)基本目標:維護我國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4)宗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
(5)基本準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6)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是負責任的大國,是維護和平與發展的重要力量。
政治生活常用主觀題與經濟生活答題術語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