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炎如何治療_關節炎有效治療方法
關節炎這種疾病一旦出現會造成很多的影響,所以平時大家需要注意自己的生活,而且要注意調理方法。怎樣治療關節炎?如何才能預防關節炎呢?今天學習啦小編就為大家整理了關節炎的治療方法,希望對你有用!
關節炎的幾個類型
1、風濕性關節炎
是一種常見的急性或慢性結締組織炎癥。可反復發作并累及心臟。臨床以關節和肌肉游走性酸楚、重著、疼痛為特征。屬變態反應性疾病。是風濕熱的主要表現之一,多以急性發熱及關節疼痛起病。典型表現是輕度或中度發熱,游走性多關節炎,受累關節多為膝、踝、肩、肘、腕等大關節,常見由一個關節轉移至另一個關節,病變局部呈現紅、腫、灼熱、劇痛,部分病人也有幾個關節同時發病。不典型的病人僅有關節疼痛而無其他炎癥表現,急性炎癥一般于2~4周消退,不留后遺癥,但常反復發作。若風濕活動影響心臟,則可發生心肌炎,甚至遺留心臟瓣膜病變。
2、類風濕關節炎
該病是慢性關節炎最常見的類型之一。與遺傳、細菌及病毒感染、環境因素包括吸煙有關。可發生在任何年齡,但40~60歲女性更多見。美國風濕病學會1987年修訂的類風濕關節炎分類標準的診斷條件(≥4條可以確診):
(1)晨僵至少持續1小時(≥6周)。
(2)3個或3個以上的關節受累(≥6周)。
(3)手關節(腕、掌指關節或近端指間關節)受累(≥6周)。
(4)對稱性關節炎(≥6周)。
(5)有類風濕皮下結節。
(6)手部關節X線片改變(表現為關節及其鄰近骨質疏松或明顯的脫鈣現象,關節間隙的狹窄)。
(7)血清類風濕因子陽性(滴度>1:32)。
3、骨關節炎
又稱退行性關節病、骨關節病,多見于中、老年人,起病過程大多緩慢。手、膝、髖及脊柱關節易受累,而掌指、腕及其他關節較少受累。病情通常隨活動而加重或因休息而減輕。晨僵時間多小于半小時。雙手受累時查體可見Heberden和Bouchard結節,膝關節可觸及摩擦感。不伴有皮下結節及血管炎等關節外表現。類風濕因子多為陰性,少數老年患者可有低滴度陽性。
4、痛風性關節炎
痛風是嘌呤代謝異常致使尿酸合成增加而導致的代謝性疾病。腎功能異常時由于腎臟的尿酸清除率下降也會引起尿酸水平上升。血漿中的尿酸達到飽和,導致尿酸單鈉結晶沉積在遠端關節周圍相對缺乏血管的組織中。這種結晶的出現可導致單關節或者多關節的急性炎性滑膜炎。痛風在男性中較為多見,拇趾是最常見的受累區域,50%~70%初次發病發生于此。90%的痛風患者在其一生中的某個時期會發生第一跖趾關節受累。其他可能受累的足部區域有足背部、足跟以及踝部。
5、強直性脊柱炎
青年男性多發,有明顯的家族發病傾向。以中軸關節如骶髂及脊柱關節受累為主,也可出現外周關節受累,但多表現為下肢大關節,為非對稱性的腫脹和疼痛,并常伴有棘突、大轉子、跟腱、脊肋關節等肌腱和韌帶附著點疼痛。病變嚴重時可出現脊柱僵直,頸椎、腰椎、胸椎活動受限,出現“駝背”,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關節外表現多為虹膜睫狀體炎、心臟傳導阻滯障礙及主動脈瓣閉鎖不全等。X線片可見骶髂關節侵襲、破壞或融合。90%以上患者出現HLA-B27陽性,而類風濕因子陰性。
6、反應性關節炎
本病起病急,發病前常有腸道或泌尿道感染史。以大關節(尤其下肢關節)非對稱性受累為主,一般無對稱性手指近端指間關節、腕關節等小關節受累。可伴有眼炎、尿道炎、龜頭炎及發熱等,HLA-B27可呈陽性而類風濕因子陰性,患者可出現非對稱性骶髂關節炎的X線改變。
7、感染性關節炎
與細菌感染有關。常見的病原菌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腦膜炎雙球菌、淋球菌、鏈球菌、結核桿菌。發病機制包括直接細菌感染所致和感染過程中細菌釋放毒素或代謝產物致病包括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猩紅熱后關節炎等。直接細菌感染所致的關節炎表現為關節紅腫熱痛,并出現關節功能障礙。下肢負重關節不對稱受累。大關節受累多見,如髖關節和膝關節。關節腔穿刺液常呈化膿性改變。涂片或培養可找到細菌。結核桿菌感染的關節炎好發于青年,有其他部位結核的證據包括肺或淋巴結結核。可有結節性紅斑,血清類風濕因子陰性。結核菌素試驗陽性。細菌代謝產物或毒素所致的關節炎1~2周可以自愈,關節癥狀呈游走性。
8、其他
如創傷性關節炎、銀屑病關節炎、腸病性關節炎等。自身免疫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干燥綜合征、硬皮病及腫瘤等在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也常常出現關節炎的表現。
治療關節炎的中藥方
一、黃芪 ,人參 ,白術 ,當歸 ,仙茅 ,菟絲子 ,仙靈脾 ,白芍 ,雞血藤 ,威靈仙 ,防己 ,桂枝 ,炙甘草 ,生姜 ,大棗,各適量。可隨證加減,對于患者關節疼痛明顯的,可 蜈蚣 、全蝎 (為末沖服);偏風盛的,可加防風、烏蛇、羌活、獨活 ;偏寒盛的 ,加熟附片 、細辛 ,偏濕盛加蒼術 ,苡仁 ,海桐皮、木瓜 ;偏熱盛加石膏 、知母、秦艽、地龍、絡石藤 ;腎虛癥明顯的,可加加破故紙 、鹿角霜各適量,水煎服。適合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
二、烏蛇祛風通絡湯: 烏梢蛇 ,黃芪、伸筋草、鸛草等、稀薟草 ,當歸、羌活、獨活 ,防風、細辛,各適量,水煎服,可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三、蘇枝黃芪湯:黃芪 ,甘草 ,當歸 ,白芍 ,川芎 ,蘇枝節、竹枝節、桂枝節、松枝節、杉枝節 ,桑枝節 ,各適量,水煎服。適合類風濕性關節炎。
四、生苡仁治:防風 ,川烏 ,生苡仁 ,蒼術、羌活、獨活、威靈仙、云茯苓 ,炙甘草炙, ,麻黃炙,各適量,水煎服,煎時注意前兩味先煎。適合濕痹型類風濕性關節炎。
五、兩烏散:制草烏、制川烏、薏苡仁 ,生地黃 ,制乳香、制沒藥 ,馬錢子,各適量,研末后水沖服,對于寒型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有效。
關節炎的4個治療誤區
誤區之一:確診類風濕關節炎,關鍵檢查類風濕因子。
這是一些非專業的誤導。類風濕因子檢測只是類風關診斷中的參考指標之一,醫生需結合實驗室結果、臨床癥狀、體檢等多方結果才可作出正確的診斷。類風濕因子陽性并非類風關結炎特有,其他疾病如干燥綜合征、系統性紅斑狼瘡、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等同樣會出現陽性反應。因為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中85%左右類風濕因子是陽性,15%患者的類風濕因子始終可為陰性。
誤區之二:西藥副作用大,中藥副作用小,中藥比西藥好。
這種認識是錯誤的,如果在正規醫院醫生的指導下按照療程服藥,定期檢查,其安全性是有保障的。需要提示的是,某些江湖游醫就是利用這種心理,以所謂的祖傳秘方、偏方來迷惑患者,不僅花了冤枉錢,還耽誤了疾病的治療。
誤區之三:激素不能服用,吃了要上癮。
以前類風濕關節炎多采用激素治療,但近年來隨著醫學科技的發展已較激素作為首選治療藥物。但是,當關節癥狀嚴重,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仍不能緩解、有明顯全身癥狀、內臟器官受累時,仍需使用激素治療,現口服劑量已有所降低。因此是否使用激素還應由專科醫生診斷后決定。
誤區之四:經常服用同樣的藥,自己到藥房買就行,不必經常去醫院。
到醫院隨訪或檢查,并不僅僅為取藥。醫生要觀察患者病情的近期改變、有無藥物不良反應,必要時要做一些化驗檢查,并根據結果調整藥物的劑量和種類。
看了“關節炎如何治療”的人還看過:
3.如何治療關節炎
4.踝關節炎怎么辦
關節炎如何治療_關節炎有效治療方法





上一篇:類風濕關節炎癥狀有哪些